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业创新:由“剩者为王”向“胜者为王”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业创新:由“剩者为王”向“胜者为王”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证券行业肩负着民族振兴和大国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经济转型为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三年综合治理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之路创造了更为成熟的条件,面对内部发展困境和外部发展机遇,证券公司唯有创新才能谋得出路。当前,新一轮市场化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证券行业“剩者为王”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新一轮创新竞争的浪潮中,唯有“胜者为王”。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观念理念、体制机制和业务产品的全面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共同迎接行业创新发展的春天。

关键词:创新 经济转型 监管理念 胜者为王

一、创新是证券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兴衰的过程,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强大而发达的资本市场。从17世纪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阿姆斯特丹的衰落到19世纪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再到20世纪以华尔街为标识的纽约金融中心的兴起和资本市场推动的美国新经济周期,每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背后都有繁荣的资本市场作为坚强的支撑,经济强国与资本强国相互映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低潮期市场残酷的优胜劣汰和三年综合治理期后的规范持续发展,行业整体素质获得了质的飞跃,金融市场结构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但是,与成熟市场的大型国际投行公司相比,我国的证券公司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实力有待提升;在现代金融体系构成中,相较于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行业弱势地位明显,证券公司金融服务商的专业化水平还未能得到社会一致认同。证券行业必须寻求壮大发展的新路子。

(一)证券行业肩负着推进经济转型和大国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是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的内在需求催生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始终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发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行业整合,截至目前A股市场融资总额4.6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财富效应已初步显现,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优化了金融结构,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2011年证券市场股权融资额超过了商业银行新增信贷额9%的水平,较90年代以来5%左右的趋势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者和组织者,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7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市场,俨然成为一个资本大国。

虽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较,我国证券市场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不可否认,根植于中国经济沃土的证券市场正在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期。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迈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一个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一起展示着全球性影响力,彰显着资本力量和国家意志。证券行业肩负着民族振兴和大国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证券行业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唯有创新才能谋得出路

我国证券行业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交易佣金的自由化和新设营业网点放开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行业利润率急剧下降,伴随着金融管制放松,证券行业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金融混业经营渐行渐进,外部竞争风险加大,面对来自成本与价格、营销与服务以及行业内外部竞争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证券公司面临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改革发展,制度先行。近年来,监管层正在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政策暖风频吹。面对内部发展困境和外部发展机遇,证券公司唯有创新才能谋得出路。

美国投资银行创新发展之路值得借鉴,70年代,美国佣金自由化使得佣金收入大幅减少,迫使美国走上了金融创新的道路,创新业务支持了美国投资银行自1975年至今高达12%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见,创新是证券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创新不仅能孕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也能平抑三大传统业务的波动,从而促进券商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均衡方向发展。未来,伴随着金融深化与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的产生,除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之外的其他金融衍生品亦将陆续登场,券商的创新能力越强,就愈容易抢占创新业务竞争优势的先机,从而以业务专业化形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警惕的是,证券公司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创新业务必须始终把风险控制摆在首位。这是综合治理换来的血的教训和总结,也是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三年综合治理夯实了行业基础,创新发展条件更趋成熟

我国证券市场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证券行业在初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2001-2004年证券行业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艰苦努力,证券行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行业风险得到了有效释放,证券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理念、风险防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证券公司依然实现了全行业盈利,没有发生因金融危机或股市下跌引起流动性不足、大幅亏损或公司倒闭的现象,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可见,三年综合治理为证券行业的规范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证券公司未来创新发展之路创造了更为成熟的条件。

证券行业度过初创期和规范发展期后,正式步入创新发展期,国内证券市场创新制度建设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在2009年正式推出,2010年又陆续推出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2011年券商直投业务纳入常规监管、融资融券标的扩容、RQFII试点,2012年转融通机制渐行渐近、新三板扩容已箭在弦上、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场外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和延伸业务越来越丰富,多元化业务结构有利于证券公司完善其现代金融服务商的功能定位。

二、证券行业迈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一)经济转型为证券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三十年,与当时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中国一直依赖“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本和引进国外资本,实现了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年均GDP增速超过9.8%。中国造就了“世界工厂”和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矛盾重重、代价昂贵,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中国制造”以低端制造业闻名,以市场换技术的吸引外资模式少见成效,以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三十年,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的过程,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在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转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出路。中国必须由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创新大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才能完成向内需型国家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增长,才能树立逐步经济强国的地位。后三十年,我们坚信,只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地发展,哪怕经济平均增速低于前三十年,中国也必将会创造另一个奇迹,将由经济大国变成资本大国、资本强国,那是中华民族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20世纪七十年代后,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在推动美国向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转变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经济进入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扩张期,并远远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奠定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的成功转型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经济转型对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也为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尤其是在推动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证券行业将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监管理念的变化促使证券行业创新求变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经济转轨早期建立起来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相较于西方成熟的超过百年历史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前二十年,监管思路是“管制从严、监管从严”,规范发展是第一要务。随着证券市场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更新监管理念也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创新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放松管制是创新发展的前提,而加强监管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未来监管层的重点应转向“管制从宽,监管从严”,鼓励券商在逐步宽松的市场监管体系下加快创新步伐,并通过监管将创新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确保创新成果的获取和推广。目前,监管层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证券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合规状况,对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监管。未来创新能力理应成为分类监管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将证券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和监管考核体系,促进企业和行业全面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的灵魂和核心,证券公司的本质是通过资本运作来经营企业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是它的行业归属,资本运作是它的服务手段,为客户投资、企业融资、资产定价、风险管理提供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证券公司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尚未得到体现,主因之一正是在于创新业务和规模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严格管制。以国内理财产品市场而言,2011年底,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本金总额仅为2819亿元,相较于商业银行理财余额已突破4万亿而言,业务规模总体偏小,除了商业银行渠道优势之外,资管业务门槛高、审批慢、投资产品和范围受限、基础金融产品匮乏等种种制约都阻碍了其快速发展,客观上影响了社会大众对证券公司专业能力的认可。

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金融危机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新挑战”论坛上明确表示,未来要加大行业自主经营创新的空间,加大监管改革力度,凡是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客户权益有保障、风险控制有措施的,都应该放手交给市场。可见,我国监管思路正与国外接轨,证券行业将处于监管主导创新加速,并鼓励行业自主创新的时期。今年以来监管层推动创新的力度和速度均超预期,充分表明了监管层推动证券业创新发展的态度和决心。证券业将迎来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期和又一个春天,行业呼吁良久的净资本监管有望放松;盘活保证金的现金类产品有望铺开试点;资管集合理财产品审批加速,甚至实行备案制,扩大投资范围,取消净值红线;建立以做市商为主体的柜台交易,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取消直投基金上线,推出并购基金;销售更多金融产品,放开非现场开户等等。证券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必将逐步提升,更多既能服务实体经济,又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将层出不穷。

(三)证券公司“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理念创新须先行

经历了“跑马圈地”和“要素投入”的初期发展阶段,证券行业已进入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这对证券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观念理念、体制机制和业务产品的全面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共同迎接行业创新发展的春天。

在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证券公司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观念和理念的创新先行。经过三年综合治理,证券公司合规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创新理念受到了抑制,创新思想亟待解放。在经济领域,创新指的是企业家向经济中引入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事物,而这种新事物以前未曾从商业的意义上引入经济中,可见,市场是创新的来源,亦是检验创新的唯一场所。创新是创造经济价值、创新是谋求市场领导地位、创新是做自己的强项、创新是资源和能力的聚焦、创新是顺水推舟、创新是系统的放弃、创新的选择和真正推动力是资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证券公司只有真正认识创新的真正内涵和价值创造的能力,才会有动力追求创新,开拓发展。

当前,监管层已经营造出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证券公司把握创新的机会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其前途和命运。证券公司的创新,包含业务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业务广度的拓宽意味着各项创新型业务的开展,更多地依赖监管层的支持,而业务深度的拓展则更主要地体现为证券公司创新能力的强弱。如何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新内涵考验证券公司创新能力。如经纪业务必须更新观念,形成广义经纪业务概念,并配套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服务;如投行业务必须转变成融资顾问的角色,以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如固定收益业务必须拓宽营销眼光,掌握好客户融资渠道,合理控制风险;如资产管理业务必须抛弃“股票管理”的思维定势,真正建立“资产管理”理念;如证券投资业务必须专注投资多样化,谋求新的组织模式等等。

三、把握行业创新机遇,证券公司“胜者为王”

当前,新一轮市场化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证券公司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洗礼,才能蜕变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褪去政策保护的光环,证券行业“剩者为王”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新一轮创新竞争的浪潮中,唯有“成王败寇、胜者为王”。未来证券行业发展将进入战略机遇期,创新将是证券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发展能力的强弱,短期制约证券公司转型成功与否,长期则考验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早觉悟、早下手、才能早见效;只有基础好、转型快、意识强,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得到壮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深入,证券公司必须“磨刀霍霍向前行”

国内证券公司经过市场洗礼、规范整合,少数公司已颇具规模,成为国内大型综合券商。但随着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国内证券公司无论从资本实力、业务规模、专业能力、行业影响力、管理控制等方面,与国外成熟的投资银行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入世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在未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把“双刃剑”,对于证券公司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压力也是动力,“与狼共舞”、“与虎为伴”必将成为现实,证券公司必须具备“磨刀霍霍向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进一步加快壮大本土券商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而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证券公司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国内现有109家证券公司,数量多,规模小,2011年底总资产为1.57万亿元,不到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2011年实现净利润393.77亿元,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基本相当。与国外大型券商相比,中国的证券公司还只是国外“航空母舰”旁的“小舢板”,根本谈不上“与虎为伴”、“与狼共舞”。从国外证券业发展演变来看,行业的积聚和集中是一个必然趋势。以日本证券业为例,在当前影响较大的30多家综合性证券公司中,以野村、日兴、大和三家券商为首;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盛名享誉全球。因此,国内证券行业必须正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积极培育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航母券商,在直面境外巨头的竞争中,才能真正把握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和本土定价权。

随着证券市场多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应该鼓励证券公司“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符合条件境内企业到境外设立、收购或者参股证券经营机构,同时也可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共同提高本土券商的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监管机构不仅担负着行业监管的责任,同时也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促进行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和职责,对外开放应与对内发展统筹考虑,本土券商急需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组建行业航空母舰,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对行业发展的呼唤。

(二)鼓励证券公司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壮大资本实力,加快创新发展

证券业是典型的规模收益递增的行业,资本即是话语权。日本前三大证券公司全部上市,欧美投资银行上市同样司空见惯。经过持续规范化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批经营稳健、管理规范、业绩优良的证券公司,它们完全具备上市条件。而在实施分类监管的体系下,证券公司规模扩张和发展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近几年来,多家证券公司净资本水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飞跃。可见,上市是未来优质证券公司加快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鼓励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监管层对证券公司上市门槛有所降低。2009年,监管层对证券公司IPO上市的审慎性条件进行调整,突出了经纪、投行和资管业务竞争力和成长性;2011年,监管层又拓宽了IPO申请涉及业务范围,旨在引导传统三项业务不具备明显优势的证券公司通过差异化、创新化发展业务冲刺IPO,这对于中小优质证券公司而言无疑是福音。从行业角度出发,目前还有一些审核指标过于一刀切或简单化,已成为证券公司上市的最大障碍。监管层合理控制风险的考虑有其合理性,但人为设置的苛刻条件会对国内证券公司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呼吁监管层对证券公司上市条件的放松空间还可以再大些,用更市场化的角度支持证券公司上市,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证券公司上市,以壮大规模、迎接挑战;壮大行业、巩固地位,义无反顾的担当起振兴民族发展的重任。

(三)南京证券将以“三创三先”精神为指引,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草原上,成为强者惟有奔跑;在市场上,赢得机遇惟有创新。实践再一次警示我们,共同的市场机遇不一定带来均衡的发展,重大机遇面前,优质要素不会平均分摊,发展机遇不会随机分配。只有见事早,行动快,才有可能早受益、先获利,只有把握得当,调整及时,才有可能赢得主动、迅速发展;我们有过不少因把握机遇得当顺势而上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有应对机遇认识不足而一度被动应对的深刻教训。现在证券行业发展又处在一个重要关口,面对机遇和挑战,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更深层次地解放思想,更大程度地改革创新,更高水准地持续发展,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工作作风障碍,用创新的理念引导发展,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为新一轮发展寻求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

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争先是前提,领先是责任,率先是目标。南京证券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同步成长,已深刻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公司创新发展的迫在眉睫。经过22年的锤炼和打拼,已逐步发展成为规模适度、平整、业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作为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作为全国证券行业唯一一家自成立22年来从未亏损、持续盈利、高额回报的优质证券公司,作为全行业第一家“全国文明单位”,南京证券将始终秉承“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优良传统,在证券行业“资本为王”时代,上下一心备战,坚持以企业上市为契机,坚持以创新和服务为核心,坚持以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新优势,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中信出版社,2012年3月

(2)胡汝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3)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