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得言 得意 得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展开情节。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片段一:初读感知,渗透学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读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1.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再联系句子的意思加以理解,并在课文中加以批注;2.边读边想一想,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一说;3.课文中的铁罐和陶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
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生1:铁罐很骄傲,瞧不起陶罐,陶罐很谦虚,不跟铁罐计较。
生2: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羞辱陶罐。
生3:铁罐非常傲慢,自认为很坚硬,常常奚落陶罐,嘲笑它懦弱,还说和它在一起感到羞耻。
生4: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还完好无损,成了有价值的东西,而铁罐连影子都找不到了。
师:“奚落”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1:“奚落”在课文中是说铁罐看不起陶罐,故意讥笑、讽刺陶罐。
生2:我认为“奚落”在课文中还有挖苦、羞辱的意思。课文中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所以挖苦、羞辱陶罐。
师:真会动脑筋,他是联系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来理解。
师: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前面一个同学说铁罐很骄傲,另一个同学说铁罐很傲慢,谁能告诉老师“骄傲”和“傲慢”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一样吗?
生1:我查过字典,“骄傲”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傲慢”是轻视别人,对别人没有礼貌。课文中的铁罐不仅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还对陶罐傲慢无礼。
生2:我觉得“骄傲”和“傲慢”是近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不完全一样,课文中的铁罐太骄傲,才会对陶罐一点礼貌都没有,所以后面才用“傲慢”这个词语。
师:这两位同学理解得真好。“骄傲”和“傲慢”在课文中两个地方出现,前面的“骄傲”是说铁罐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后面的“傲慢”是说因为它太骄傲,所以常常奚落陶罐,对陶罐一点礼貌都没有,它们是近义词,意思不完全一样。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用上骄傲、奚落、谦虚、文物、无影无踪几个词语,先同桌议一议,再告诉同学们。
(出示说话练习:课文中铁罐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陶罐;陶罐________,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_,可铁罐却________。)
(点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师生讨论中抓住“奚落”、“傲慢”两个关键词语初步感知铁罐和陶罐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片段二:品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默读第2~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及其神态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仔细想一想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师:谁来按课文的顺序说一说作者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生1:课文中先写铁罐用傲慢的语气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板书:傲慢)再写铁罐带着轻蔑的神气骂陶罐是懦弱的东西,(板书:懦弱、轻蔑)后写铁罐十分恼怒,让陶罐“住嘴”,并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生2:课文先写陶罐谦虚地回答,再写它跟铁罐争辩,最后写它不再理会铁罐了。(板书:谦虚、争辩、不再理会)
(教师引导理解上述板书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不仅找到了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重点词语,还初步理解了它们对话的内容。现在按照自己对对话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同桌练习朗读对话,要读出铁罐傲慢无礼、轻蔑、恼怒的语气,读出陶罐谦虚、争辩、克制的语气。
(学生同桌练读。)
师:现在请两位同学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先后请多组同学朗读对话、边读边点评。)
师:从以上分角色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懦弱。
(点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方法。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铁罐和陶罐的对话,采用“默读对话,找出关键词句;试读对话,体会人物语气;品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三个步骤,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片段三:合理想象,训练学生思维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但是老师有个问题要请教大家,课文第5自然段在写陶罐与铁罐争辩时,最后一句话“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用了省略号,你们能告诉老师陶罐还想说什么吗?
生:我觉得陶罐是想说它比铁罐好看。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后面说陶罐从泥土里拿出来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说得太好了,他很会读书,能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来思考问题。这里为什么要省略掉呢?
生1:课文说陶罐很谦虚,我想是它不愿意说出来。
生2:我觉得是铁罐不让它说,话还没说完,所以用省略号。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因为课文第6自然段中说,铁罐恼怒了,让陶罐“住嘴”。
师:有道理。老师认为陶罐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铁罐很霸道,不让它说,所以课文用了省略号。大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陶罐还会说些什么。课后用本子把想到的话写下来,下节课在班上交流。
(点评: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中出现的省略号本来不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但老师抓住这个省略号,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陶罐说的话,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陶罐想要说的话,再将想到的话写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阅读、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
片段四:言意兼得,体会文中道理
师:现在谁来告诉同学们,故事中的铁罐和陶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我不喜欢铁罐,因为它很骄傲。
生2:我喜欢陶罐,它不但谦虚,而且还愿意和别人和谐相处。我不喜欢铁罐,因为它自以为是,傲慢无礼。
生3:我觉得陶罐不但谦虚,还敢于和铁罐争辩,后来又不记恨铁罐,我喜欢它。
师:同学们不仅了解故事内容,而且爱憎分明。《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很有趣,老师很想知道这个故事对同学们有什么启发?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生1: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做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2:老师经常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今天我算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了。我们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要像陶罐那样谦虚,与同学和谐相处。
生3:我们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我们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生4:我的日记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数学成绩不好,我应该向其他同学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好学生。
生5: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师:老师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能结合身边的事谈自己的体会,希望你们今后能把从课文学到的道理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做谦虚、诚实、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好学生。
(点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言、得意、又得能。教学中余老师在学生读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说收获,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爱憎分明,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分为二,对课文蕴含的道理感受颇深,达到了突破课文教学难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总评:
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也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余老师执教《陶罐和铁罐》,较好地解决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何教的问题。
1.教什么――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以上四个教学片段紧扣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步骤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品读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交流,体会故事蕴含道理”。教学环环相扣,有序展开,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2.怎样教――策略合理,方法有效。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余老师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初读阶段,学生围绕学习要求自读自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品读阶段,按照“默读对话,找出关键词句――试读对话,体会人物语气――品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的步骤进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阶段,紧扣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3.为何教――言意兼得,关注能力。
从四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让学生得言――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得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中道理;让学生得能――注重自学习惯与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阅读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得以落实。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曲靖市麒麟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