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几何直观能力培养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几何直观能力培养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正确领悟几何直观的含义,其次要引领学生善于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晦涩的文字浅显化,使隐晦的关系明朗化,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研究中增长才智,培育几何直观的能力

【关键词】领悟;引领;培养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提出的十个核心观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理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笛卡儿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图形更容易映入我们的脑海中。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正确领悟几何直观的含义,其次要引领学生善于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晦涩的文字浅显化,使隐晦的关系明朗化,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研究中增长才智,培育几何直观的能力。

一、强化直观感知

在平时,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改进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呈现如下教学片段。师: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现在有6个草莓,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我们来帮他们摆一摆,好吗?(课件出示)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个草莓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生: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课件适时出示)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生:6÷2=3(盘)

师:谁来说说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是7个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

师:请小朋友们再动手摆一摆,看看分得的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生:可以摆3盘,还剩1个。(课件出示)

师:剩下的1个还能再平均分吗?这里的1个表示什么呢?

生:不能,只剩1个不够分。

师:回忆一下刚才分草莓的过程,你们想一想,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想好了和同桌说一说。(生:略)

教者指出: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写成除法算式为:7÷2=3(盘)……1(个)。这样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里的1叫作余数(板书),表示平均分后余下的部分。表示余数时,要在商的后面写上省略号,再写上余数。咱们今天一起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

案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操作,亲历分草莓“有剩余”的真实情形。教者让学生进行分草莓活动,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是对平均分意义的延伸,也是学生认知的一次重大突破。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整理和比较,感知平均分的不同结果,积累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直观经验。课上,教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剩下的1个还能再平均分吗?”“这里的1个表示什么呢?”看似简单的问题触及的是学生的困惑,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学生借助直观感知,同时联想刚刚摆草莓的动手活动过程,教者针对算式7÷2=3(盘)……1(个)继续追问学生这里的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呢?1呢?引导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认知。

二、丰富直观表象

克莱因说,数学不是依靠在逻辑上,而是依靠在正确的直观上,数学直观就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培育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感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要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的一些几何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鲜明的表象。

例如,生活中有很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学生初步学习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哪些生活现象是平移,哪些生活现象是旋转,学生在寻找周围有关平移、旋转等现象的过程中就能进一步丰富直观表象。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用好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折纸、剪纸,拉一拉、转一转、拼一拼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又激活了思维,进而形成正确的表象。

认识线段时,一位老师问学生:“跳绳的时候,甩出的K子是什么样子?拔河的时候,绳子是什么样子?这两种绳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践等活动丰富体验;再将生活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与提升。学生发现跳绳甩出的绳子是弯弯的,拔河的绳子是直直的。另外,学生受现实生活中的“线”的干扰,他们所认识的“线”是有粗有细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手电筒光的形状,再观察光线摇晃的投影图,而后引导学生跳出现实中“线”的框框,形成空间想象的“线”。这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可帮助孩子消除日常概念的负迁移现象,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正确的表象。

很多课堂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重视平时的适时渗透,让学生做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实物,量一量教室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教室的周长是指什么;三角板上有哪些角,两个三角板拼成的图形有哪些角等。学生认识各种角之后,教者创设丰富的情境:三角形有3个角,在三角形里面画一条线段后,数一数共有几个角?在三角形里面画两条线段呢?如果在三角形里面画一条高,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呢?课上,学生在这个变化多样的直观情境中操作、观察、比较,展开数学思考,慢慢长出一双“眼睛”,几何直观能力便逐步提升。

三、巧用数形结合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我们不难看出,要促使小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数学思维,就得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并在具体问题解剖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这里有4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生:摆1个正方形。

师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师:用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生:2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8里面有2个4,8÷4=2。课件出示:8÷4=2(个)

师:如果像这样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根据每次摆出的结果说一说除法算式。(结合学生操作,课件呈现每次摆的结果及相应的除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算式,选一个算式说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1:9÷4=2(个)……1(根)表示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多1根小棒。

生2:10÷4=2(个)……2(根)表示用10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多2根小棒。

生3:11÷4=2(个)……3(根)表示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多3根小棒。

生4:12÷4=3(个)表示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正好可以摆3个正方形。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出现了哪些余数?

生:出现了余数1、2、3。

师:余数会是4吗,为什么?

生:如果剩余4根就又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会是5、6、7......吗?为什么?

生:不会,只要有1个4,就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了。

师: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

生1:假如用13根摆正方形,可以摆3个还剩1根;用14根可以摆3还剩2根;用15根可以摆3个还剩3根;用16根正好可以摆4个。

生2:我发现要么没有余数,要有余数就会是1、2、3。

师:结合图和除法算式想一想,余数为什么只可能是1、2、3?余数和除数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先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们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除数或者大于除数,那就可以继续平均分。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观察,我们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案例中,数形结合使学习的质态发生了改变,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刺激,更激活了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用数形结合思想刺激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打造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善用直观图形,充分发挥其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通过直观图例促进学生更科学地把握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余数比除数小”,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明晰化。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使课堂教学增值,更能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数学思维的活力,更有利于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不断积累。

四、拓展空间联想

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借助认识经验,结合数学课堂的学习认识,慢慢累积更多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表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空间联想,对几何中直线、平面、空间的基本图形的结构、性质、关系进行识记,并能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逐步学会分析图形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并能正确画图,还能离开实物或图形进行空间描述。

如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之后,教者创设空间联想的问题情境,在教具信封里面装着梯形,先露出一部分是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接着再拉出一部分,还是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继续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最后再拉出一部分,学生发现整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一个梯形。学生在猜一猜的^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猜想时的空间联想,积累空间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空间表象。

再如“画轴对称图形”,教者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它不同于剪纸,只要对折剪,剪出来的图形必定成轴对称图形。它要求学生根据图形已知的一半来确定另一半,对小学生来说,这是初学时的一个难点。教者可以借助图形,先让学生观察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分析每一组对应点与对称轴的关系,后找出规律,再独立尝试把图画完整。

总之,几何直观能力的培育一方面要依托空间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画图、说图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用图形说话”,使学生善于用不同的图形去解读问题,把握问题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智能发展融合起来。同时,我们还得认识到,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还得关注到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若干种数学思维的一种,我们得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有机渗透,让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机共存、相互激荡和补充,正如希尔伯特所说:“在数学中,像在任何科学研究中那样,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抽象的倾向……另一种是直观的倾向,即更直接地掌握所研究的对象,侧重它们之间关系的意义,也可以说领会它们生动的形象。”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