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近看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近看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许多画家朋友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笔者家人也定居在澳大利亚,就有机会去参观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没去前总是有点成见,以为一个历史不长,虽以白人为主却又远离欧洲的国家,不会有什么像样的美术馆,但看过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后,感觉这种认识至少是太片面了。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Th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位于悉尼市中心附近一个叫做“多曼”的大公园里,环境自然幽雅,南半球四季常青而又不湿热的气候使这里充满了迷人的大自然气息,少有人类过度破坏,这里的鸟类都不怕人,经常可以落在人手上吃东西,夸张点说在这里看到的蓝天只有在才能看得到,那一片深蓝色真是让人陶醉。要知道悉尼是一个大都市,市区里一样高楼林立,人群一样摩肩接踵,竟然能保持这么好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很难想象。具相当规模,也很有欧洲味道的美术馆就坐落在这样的环境里。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建立应该说是19世纪新南威尔士美术学院的副产品,1871年一些有影响的绅士为了使周期性的学院展览有个地方展出,也为了让远离欧洲的这个殖民地大陆有些宗主国的艺术气息,所以发起建立美术馆。当时的美术馆馆址并不在这个公园里,名称也还不是叫美术馆,而是叫做新南威尔士艺术之家(New South Wales Academy of Art)当时的新南威尔士美术学院从1872年开始每年都展览来自“殖民地艺术家们”的作品和一些私人收藏,1875年才开始由画家亚尼韦提(G.Annivittl)和雕塑家塞门尼提(A.Simonetti)开班招收学生。在学院的委员中有一位叫爱德华・卡莫斯(es)的业余水彩画家,碰巧他是新南威尔士的议会议员,通过他的努力于1874年向政府争取到500澳镑(澳大利亚旧币)的费用,这笔不多的经费交由学院的三位委员,去遥远的伦敦收购美术作品――这就是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第一批收藏,也是美术馆的基本家底,从此造就出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基本形象。由此开始,这些热心于艺术品和澳大利亚文化建设的委员们,很快就使这个经费项目固定下来,并且每年都会设法增加,欧洲那些著名的和不太著名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也就多了一个收藏地。

有了收藏,就要考虑对公众开放的问题。1876年,新南威尔美术馆开始按每周两天对外开放,一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对于这些远离欧洲大陆的欧洲人后代来说,可以看到来自他们家乡的艺术品真迹,可以使他们像欧洲上流社会一样将参观美术展览作为文化活动和消遣,这已经是居功至伟的大事件了。要知道这时的澳大利亚只不过是英国处理多余人口的地方,一个流放地而已,完全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发达富饶国家。

1880年,学院因一些原因停止活动,这批艺术收藏品不得不转移地方保管。他们选中了一个专门用来给各种艺术做展览的场地,定名为新南威尔士美术馆(Th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但这个场所只是一座做公共事务用的大厦,并不适合用做收藏。艺术委员们深感没有专业美术馆的弊端,于是同心协力向政府晓以大义,建立个正规的可永久收藏艺术品的美术馆想法就这样被确定下来,选中的位置正是现在的美术馆所在地方。因为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特别在19世纪80年代,悉尼担当的是国家首都的职能,所以在1883年这个美术馆曾改名为新南威尔士国家美术馆(National Th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直到1958年通过一个专项法案后又改回了新南威尔士美术馆(Th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这个法案同时规定将原定的馆长终身制改为四年一届。

1885年开馆的新美术馆远不是现在的规模,当时只有部分门面建筑。直到1896年至1909年之间,随着新收藏品和展览的不断增加,观看者人数日众,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这个新兴国家的建设需要文化,以欧陆人对文化的执着天性和眼光,很快就着手扩建美术馆,所扩建的空间大到竟然在以后的五六十年里都足够用,不需再行扩大,使美术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稳定的艺术殿堂形象。直到1969年,由于部分临时建筑被无意损坏,于是又有人很有眼光地提出新的更大规模的扩建计划。有意思的是,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一直走在澳大利亚整体发展的前面,就像澳大利亚的公路设计以及歌剧院设计一样,一直保有发展的前瞻性。

1972年,费时数载的新美术馆终于落成,基本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个模样了。门面保持了欧洲典型的古典传统艺术博物馆的殿堂形象,使其看上去即有古老的欧洲传统及分量,就和澳大利亚的所有事物一样,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到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虽脱胎于欧洲,却又有别于欧洲。美术馆的后半部分形象,特别是建筑物的里面则溶入了现代建筑的各种元素,与时俱进地引进大量现代意义的建筑理念和设备。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建立不仅使澳大利亚树立起全新澳大利亚的文化形象,也在南半球不多的大型美术馆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第二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举办了现在已经闻名的悉尼双年展,奠定了澳大利亚在国际造型艺术领域的地位。

早期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收藏作品的对象,主要是英联邦的宗主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本地有殖民色彩的艺术家作品。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有所改观,一些收藏家和友好国家政府捐赠了不少名家艺术作品给美术馆,如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等等,直到这时其他西欧文化艺术发达国家的艺术作品才进入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收藏视野。20,30年代开始陆续有欧洲各国的展览来澳大利亚展出,新南威尔士美术馆都会不失时机地购进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收藏,如透纳,莫奈,毕沙罗、塞尚、大卫、瓦萨雷等人的作品,甚至还购藏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们的版画作品。

自从1970年美术馆基金会获得政府批准后,在世界范围做艺术品收藏就成了美术馆的日常工作,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收藏数量大增,而且不乏世界名家作品,毕加索。摩尔、斯杜拉,培根以及澳大利亚在国际上名气上升的艺术家作品都在收藏之列。至于美术馆内亚洲各分馆的收藏品,都是由各地私人收藏家以及日本的捐赠开始的,有佛教艺术,中国古代文物,瓷器、日本艺术等等,并由此慢慢形成了现在的美术分馆。由于澳大利亚政府有意使自己融入亚洲,加之近几任美术馆长对亚洲特别是中国艺术的偏爱,因此就会对中国艺术品有不一样的关注。笔者1998年去参观时正碰到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购得个中国宋代人像石雕,石像没有头部,磨损严重,据馆员介绍说此石像花费800万澳币购入,足见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对真正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不惜代价的大手笔。

另一方面,美术馆也非常注重对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的收藏和保护。1959年前后,当时的美术馆副馆长塔克森(T.Tuckson)认为澳洲原住民的艺术是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艺术而不只是土著的民间艺术。从1959年到1962年间,在塔克森馆长的主持下,美术馆收藏了1948年举行的“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科考探险”搜集到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总数超过200件,由此开始了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将原住民艺术正式作为艺术品收藏。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为原住民建立专馆,既充实了美术馆的内涵。也使美术馆更加具备了澳大利亚的地域特色。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不仅在收藏方面作过大量努力,并且为澳大利亚国家培育了很多美术鉴赏家和资助人。1g53年一部分艺术家离开美术馆,成立了美术馆公谊会(Art Gallery Society),在更大范围内帮助美术馆展开推广工作,使美术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为艺术收藏方面提供权威和专业的意见。目前这个协会已经发展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艺术组织,并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进而为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甚至帮助美术馆收藏了许多官方机构不一定能收到的艺术品。1959年这个基金会为美术馆购入第一幅作品就是米勒(Godfrey Miller)的作品《月光下的裸女》,之后所收的25幅画作中最著名的是斯泰勒(Frank,Stella)的作品《呼罗生门》,本文中提到的马蒂斯作品的收藏也是在这时由该基金会购入的。之后基金会又向美术馆提供了总值25万澳币的艺术品,从此该基金会就成了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最大的非政府资金提供者,也是美术馆和社会观众之间最重要的联结桥梁。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就和澳大利亚国家一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将移民文化殖入这个独立的大陆并使它生根开花,而且做到了和本土文化共存共生,没有刻意的相互化解,各自都保持着自己的形态,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