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光华科技产业园为例,在体制建设上明确基地建设主体和定位为政产校企四方深度合作,服务互联网产业经济和相关专业群发展;功能建设上阐述了按专业群的布局结构集聚企业,使产业链对接专业链、企业技术链对接师资及人才培育链,搭建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四方共赢。

[关键词]大学科技产业园 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专业群

[作者简介]罗晓东(1971- ),女,四川汉源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吴洪贵(1962-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基于产业链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MZ12012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54-02

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的顶岗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研究的重点,是保证“基于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政产校企合作的“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突破关键环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有效突破校方自建实训基地不适应产业企业发展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现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多数由校方自建,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实训项目与企业项目的对接深度不够。“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集聚对接学院专业链的企业,促进专业调整符合产业企业需求,可搭建与产业链对应的专业群内部通用实训平台,实现企业项目资源、专兼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共享的高效集约化管理。

(二)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环境下开展产学研困难的问题

在专兼结合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中,高职教师如何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系统跟进前沿技术,定期强化实践技能,研究教科研课题,一直是困扰校方的大难题。实训基地建设中企业技术链对接师资及人才培育链的探索及体制机制创新将给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开展产学研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满足以班为整体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中的需求。

(三)有效整合政产校企四方优势资源培养高技能创业创新型人才

“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导向与扶持力度的现实。同时兼顾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急需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的现状,突破大多数产业园以企业为主的“政校企”合作模式,引入行业协会标准和指导,探索以学院为主体条件下如何整合政产校企四方优势资源,创新四方合作的动力机制和高效多赢的运行机制,有利于集四方之力破解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实训难题。

二、“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体制建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光华科技产业园”为平台,采用政产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南京市白下区政府、中国互联网协会、南京电子商务协会、西安三元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基地建设主体及定位

1.基地以政产校企四方深度合作的校企大联盟为建设主体,探索在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教育、技术创新实践体系。按照产业链和专业群的布局结构,创新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共建。基地采用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营模式。其中高校作为主体,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场所,引进与专业链对接的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入校园,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以及园区管理和相应服务;政府主导,提供政策扶持;企业整合符合产业链标准的资源进驻园区,产业提供行业标准规范和指导。

2.基地定位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企业聚集园区,产业链构建具体分为三类。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入园企业产业链;基于物联网商务应用入园企业产业链;基于呼叫产业项目链。依据产业链对接专业链,企业技术链对接师资及人才培育链,创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专业群共享实训平台;培育和服务与园区产业定位相符的企业,为入园企业设计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并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拟建设成为集呼叫产业云服务、互联网运营认证支持、互联网企业孵化与运营指导、移动商务运营服务和物联网商务应用等企业与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对接的特色园区。为学院电子商务、物联网、软件技术(服务外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旅游与会展、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为教师提供企业环境下开展产学研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的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基地管理运营模式

为形成多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基地采用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两层管理体系保证四方协作运营。

管理委员会由政府与学院组成,主要负责园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重点在于“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调控和保障机制、协调推进园区建设、出台针对性的招商扶持政策、园区产业链定位论证、加强政府服务与园区远期规划”等工作。如“光华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由白下区政府和学院共同组成,履行职责方式为例会制度。

管理公司由政产校企四方共同投资组成,采用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营模式,具体负责园区事务。公司在上级管委会指导下,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负责筛选进驻企业、签订合同、园区管理与搭建企业服务平台;负责落实政府主导下制定的园区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引进行业协会,发挥其专业指导与行业标准引领作用;负责检查、督促进驻企业与学院合作从事专业建设,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等任务。如“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学院、白下区人民政府、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包括公司董事会与行政管理机构,公司负责人由学院专业对接系部的负责人代表学院担任,行政机构由行政与企业服务部、招商部、企划部、财务部四个部门组成。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有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平台。

三、“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

(一)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现四方共赢

1.对学院而言。提高教师纵向课题研究开发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系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紧跟企业研发需求,申请项目并利用企业工作平成。既解决实验条件不够、科研经费不足等难题,又提高教师研发创新能力。同时,共同实施“双岗制”学生整建制实习教学,使教师教学和挂职锻炼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师企业前沿技术学习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水平。另外,学生接受以园区合作企业工作内容和科研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训练,通过企业工作管理制度和学习评价制度约束,增强学习压力和动力,提升了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2.对企业而言。改变了企业不重视科研立项的现状,增加了企业的软实力;通过政策扶持、行业协会指导、资源整合与服务,增强企业的园区归属感,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与苏果合作电子商务项目中,联合园区互联网产业链上若干家企业攻关技术难题,提供智力支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具有园区常驻意愿和归属感,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3.对政府而言。紧紧围绕江苏南京,特别是白下区急需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对接了地方电子商务发展、布局和规划, 集聚先进生产力要素,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对行业协会而言。充分利用园区企业平台,提高协会会员对中小企业的覆盖率,更全面准确掌握行业信息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实践依据,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和自律功能,提高行业代表性。此外,通过园区企业平台组织各种活动,贯彻实施行业规范与标准,维持行业运作秩序,提升行业协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训效果

1.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学院联合产业园中企业,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研究产业链和专业链对接的项目,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开发在园区实施的专业群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校企课程开发团队依据企业工作流程,融合一线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资源,分析提炼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行业工作规范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标准;以企业项目训练为主体,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训实战中整合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编写实训教材。

2.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型实训基地有机融合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广场”、院内教学实训中心等资源优势,探索以园区和大学生创业广场为集成闭环的前厂、院内教学实训中心为后校的“前厂后校”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整建制到园区企业实习实训,实现校园即企业、企业即课堂的“做学教一体化”。

3.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和管理模式。结合园区产业链高、中端企业提供的不同实习实训岗位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实习实训学习的考核,并以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企业奖学金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综合学生自我评价、项目团队评价、指导老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双师双创素质

实习实训过程中,采用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的双岗制,形成互补。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和课题研发,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同步上课,在教学和课程开发中积极为学生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勇于创新,追求成功”的企业创业环境,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比例,在提高教师实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锻炼师资队伍,逐步形成稳定高水平的“双师双创型”专兼教学团队。

实训基地建设近两年,充分发挥了人才集聚和专业覆盖的产业链集成优势。但建设过程中,在四方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基地评价模式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慧.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8).

[2]俞安平,大学科技园在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科学发展,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