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 思想品德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 思想品德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需要面向学生的成长需要,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本文以青春期闭锁心理化解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学生成长要的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化解青春闭锁心理的关键策略在于,引导学生自省青春期闭锁心理;面向个体的成长敞开青春胸怀;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教学实践还表明:只有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而实施的教学,才能让思想品德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品德。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成长需要;青春期闭锁心理

思想品德是面向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学科,通常情况下,这种认识并不容易在课堂上落到实处,应试体系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常常将教学重心定格在知识的记忆与应用上,只强调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没有真正面向学生的成长需要,因而也就常常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初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导向――思想品德被忽视了。如果教师能够转换教学视角,教学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文试以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阐述笔者的浅显思考。

引导学生自省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中,“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版块的内容对青春期闭锁心理给予了重点描述。笔者根据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当前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青春期闭锁心理倾向。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三之后,往往表现出心理闭锁的特征,原本快乐活泼的学生,会突然之间变得满脸忧郁。这也从实践角度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教学,不仅是课程应试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实实在在的需要。

从专业角度来看,青春期闭锁心理就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与“他人”“我”与“环境”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进而进入一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以孤单寂寞为特征的心理状态。处于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学生,常常在判断事物性质的时候,会以自我需要为唯一依据,而忽视了他人与集体的需要,因此容易出现偏激等情形。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自身成长的。根据笔者观察,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异常的,但他们最苦恼的是无法让自己走出这种状态。这就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挑战。

笔者以为,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就是说,需要引导学生对青春期闭锁心理有一个显著认识。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实例的呈现,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二是自己的内心比较脆弱。前者涉及到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与物,这需要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课堂以及课后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依据;而后者则需要自己(学生)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内心,能够抵挡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不至于因为这些事情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健康心态。

事实证明:对于初三学生而言,通过这种内省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可能存在青春期闭锁心理这样的坎坷,需要自己理性看待、认真面对。

面向成长敞开青春的胸怀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时,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拥有了一个走向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对于落实“我与他人与集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的一句话就是“生活真累”。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才十六七岁的学生,不存在太多的生活压力,但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内心来说,由于学习、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压力,他们确实会有感觉累的时候。这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们所说的“生活真累”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他们的内心引起的,由于心理成长的速度跟不上身体和情感的发育发展程度,使得他们的心理不能有效地承载情感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面向成长并寻求成长的意义,以向青春敞开胸怀,就成为培养学生开阔心态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同学、朋友以及家人、社会的交往,思考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和谐的情形。之所以先说“矛盾”这个话题,是因为学生的青春期闭锁心理往往就是矛盾产生的,且学生在面对矛盾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曾经与他人和集体的和谐的一面。因此,先面对矛盾并化解矛盾,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事实证明:现在的初三学生很愿意面对这一话题,有的学生还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譬如男女生之间的情感问题等。而当笔者本着“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进而进行事实的演绎时,学生也确实能够认识到,矛盾在生活中是难免的,但其也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因此,面对生活和情感中的矛盾时,不能“一叶障目”(学生自己所引用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和谐的场景,只是享受这种和谐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和谐本身的可贵罢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就会更为辩证地看待矛盾,从而为化解青春期闭锁心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自我调适走出心理困境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化解部分学生的青春期闭锁心理,最为关键的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适。而这就需要学生真正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

“自我调整”的关键主要有三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三是善于关心他人。“正确认识自己”意味着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性格优点,更要认识到自身性格上的不足,要知道自己通常在哪些情况下有可能心理闭锁,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迈坎过关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文第一点所说的自省的关键。而“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主动”,这意味着在防止或者打开闭锁心理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的主动付出,需要内驱力作用下的行为表现;另一个是“交往”,它是一个双向过程,意味着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寻找共同语言,而这恰恰是初三学生所欠缺的能力。“善于关心他人”,意味着学生会综合分析自己的需要与他人的需要,并基于自己的需要关注他人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善于关心。在笔者看来,这里最关键最主要的其实就是“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课程内容的核心,当学生将自己置于与他人和集体同等地位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矛盾而让自己蜷缩到一个自认为安全但实际上闭锁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认同并学会根据以上三个关键点进行自我调适,也意味着学生会在一个群体的视角下关注自己的言行,这就有效地打破了闭锁赖以存在的狭隘心理情境,因而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建立了走出闭锁心理的途径。当然,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需要,具体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只有建立在学生成长需要上的知识建构,才具有积极的思想品德课程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永俊.匆匆那年,我们一起追逐的微笑――中学生闭锁心理疏导案例一则[J].班主任,2016(2).

[2]黄美生.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