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乐大师郎毓秀》(之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乐大师郎毓秀》(之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周连载

毓秀15岁中学毕业,郎静山决定送女儿到国立上海音专学习。上海音专是当时国内惟一的音乐专业高等学府,校内聚集着当时国内外音乐权威。那年暑假,上海音专正好办了暑期预备班,郎静山迫不及待地带女儿去报名。预备班的老师是当时上海音专高年级学生劳景贤,他成了郎毓秀的声乐启蒙老师。跟劳景贤学了两个月声乐,暑期结束后,郎毓秀因音色美,音域宽,顺利地进了国立音专。第一学期分配在周淑安老师班上,第二学期转入俄籍教师苏石林门下学习。

周淑安是福建厦门人。191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哈佛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校、纽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钢琴、理论作曲等。1921年回国,曾在上海中西女塾、厦门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至1928年再次到美国进修声乐。1929年至1938年一直在上海音专任声乐教授、声乐组主任。

郎毓秀当时未满16岁,又是初进音专,只是跟着周老师一个劲儿地模仿,未意识到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歌唱得恰到好处。但通过勤奋练唱,音域拓宽很快,不多久,就能轻松地唱出high C。

在上海音专就读时期,教她声乐时间最长的是苏石林。苏石林是俄罗斯人,演员出身,从小先学小提琴,后来发现歌唱的天赋,才改学声乐。郎毓秀到他的班上不久,苏石林发现这位女生音域宽、音色美,马上就让她唱《托斯卡》《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等大型歌剧中的咏叹调。由于郎毓秀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学英语,对于拉丁语系的语音发音较熟悉,很快就顺利地唱出原文。对于她当时的演唱情况,朱永珍在《中国之莺周小燕传》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一次周小燕经过教室走廊,听到一位女高音的歌声从教室里传出,那是何等令人羡慕的歌声啊,高亢圆润,音域好宽,音色是金属的。她被镇住了,不由得止住脚步侧耳细听。一打听,唱歌的是比她早一年进校的女生郎毓秀,唱的是歌剧《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用的是地道的意大利美声唱法。郎毓秀当时已经为上海百代公司灌唱片了。后来,周小燕特意通过表舅江小千介绍认识了郎毓秀。”

进入上海音专的第二年,郎毓秀在校内已小有名气。那时,高年级同学贺绿汀创作的四重唱《西湖春晓》被百代唱片公司看上,准备灌制唱片,于是选上了郎毓秀唱女高音。唱片出来后,声音效果很好,她的美妙歌声吸引了百代公司音乐部主任任光(《渔光曲》作者)。

当时她才满16岁,任光认为年仅16岁的女孩还不能自己做主,就直接去找郎静山,洽谈签订了两年合同。合同期间,她先后录制了二三十张唱片。其中有安娥填词的《大军进行曲》《杯酒高歌》以及《鸾凤和鸣》等和一些安娥编写歌词的外国歌曲,还有不少中国创作歌曲如《乡愁》《早行乐》《飘零的落花》《天伦》《满园春色》等,这些都是当时音专老师黄自和高年级学生刘雪庵、贺绿汀的作品。这些唱片,不少风行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受到听众的喜爱。

郎静山在报界工作,交游广,消息灵通,一有外国音乐家来沪演出,必捷足先登,带女儿去观赏。俄罗斯男低音夏里亚宾到上海演出、小提琴家海菲兹在上海献艺、意大利歌剧团演出的大歌剧,郎毓秀在30年代都观赏过。

郎静山从自己摄影艺术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从实际中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女儿的歌唱,那是属于舞台表演的艺术,更需要不断实践。于是,外界一有什么比赛的风声,总要让女儿去参加。有一次,上海美商电台举办音乐比赛,他就专程去为女儿报了名。郎毓秀参赛的曲目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这是苏石林言传身教的拿手好戏,结果获得第二。从那以后,美商电台多次请她去播唱,并誉她为“小蝴蝶夫人”。

1935年,郎毓秀参加了何士德任指挥的上海广东基督教唱诗班活动,一到周末就去唱歌,并担任独唱演员,暑期还随唱诗班的四十多人去广州、香港等地演出,她担任独唱的是《弥赛亚》中的两首。唱诗班虽然不是专业的声乐团体,却给了她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

当时,上海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业余合唱团,是由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意大利音乐家梅・帕契为艺术指导的。那年排练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也请郎毓秀担任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