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念乔志强先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念乔志强先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于1995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读书。从入校开始,便知道乔志强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但由于当时他已退休,且身体不适,很少参加系里的活动,所以没见过几次,对他的印象也极淡。

1998年夏,学校征求学生意见、建议时,由于本科学生强烈要求听到名学者、老教授的声音,学校便决定在新学年把老先生们送上“前线”,给大四学生授课,于是我们得以听到许多渴望已久的声音。对于我们历史学专业,知名度最高的是乔志强、程人乾两位老先生。另外还有几位博士,讲课都相当有水平。可惜的是大四的同学大多忙于找工作,力不从心,课堂上有时人很少。而我由于找工作比较顺利,大四时也不再担任系学生会干部,又听说有博士们的课,故几乎每课必到,对他们的讲义乃至讲话特点也记得比较清楚。在我看来,学生的参差不齐或多或少影响了老先生们的心情,虽然他们也知道同学们的难处。特别是程人乾先生(原山西大学校长,著名学者),记性特别好,哪位同学没到,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并且要微笑着用他那浓重的南方话问大家:×××为什么没来?―――也许是因为这点,也许是因为他的话不好懂,不竖起耳朵就根本不知所云,总之,数他的课人多。此外,就是乔志强先生的课人多。和程先生不同的是,乔先生的话好懂,而且提纲挈领,讲义不多。还有,他从来不问谁没来。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前者严而后者宽。我想,这也许就是南方学者和北方学者的不同之处吧。然而在讲课风格上,两位先生却又反过来了。程先生一般提前三分钟到达教室,他的讲义内容很多,但他从不带书稿,天下大事,任他在三尺讲台纵横驰骋,且总是高昂着头,在台上踱来踱去。可能跟他早年在欧洲留学有关吧,他个子不高,但总是西装革履,很有绅士风度。与他不同的是,乔先生常常身着浅灰色便装,提前十多分钟进入教室,由于身体不好,讲课时总是坐着,且不时喝水。同学们总是在乔先生到来之前准备好开水,并且预备一个凳子。与乔志强先生的身体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讲课要言不繁,逻辑清晰,语气和平,―――同样不带手稿。

乔先生崇尚平淡,就像品味杯中的清茶,乱世治世,宠辱不惊。他总是默默地享受着学术研究给自己带来的无穷快乐,而对于其他的,却并不十分在意。他是中国近代社会史方面的名学者,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以前都是给研究生讲课,现在来教我们,他说,他喜欢和我们在一起,因为看到我们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就像找回了自己的青春。

其实当时乔先生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开始还能坚持一个人走到教室,口齿伶俐地讲课,后来就有些口吃,且走路必须有人扶着。但在课堂上,他是那样地自制,以致我们常常顾了听他的课而忘记他有病在身―――一个69岁的人,思路如此清晰,大概不会有什么大病吧。可我们都想错了。

突然传来消息说先生去世了。这怎么可能?上个礼拜还给我们讲课呢。我们不相信,觉得这是谣传,就都去了教室,课前10分钟到了,乔先生没来。该上课了,还是没来。10分,20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空的讲台似乎也在等待,可他始终没来。我们去问系里,老师们红着眼睛说,他去世了。我们大为震惊,想去见他的遗容。系里说,乔先生生前有言,不许惊动学生,且一定要简办。

原来,乔志强先生已到脑癌晚期,只是他一直瞒着大家。直到临终前,他还看书,还微笑着和家人说话。

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他的葬礼。那天天气不好,双塔陵园阴风怒号,扬起漫天尘沙,挟着飞舞的纸屑,还下着时断时续的毛毛雨。老天,你也在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蔼的老人而难过么?

当时去的人很多,有省里的领导同志,有山西大学的领导、先生生前的亲朋好友,也有系友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先生的在天之灵,当感到欣慰吧!本来,我与乔先生交往不多,对先生也没有太深的记忆,可是,在那场追悼会上,我还是忍不住流泪了。或许,是出于对他的崇敬和惋惜吧。

昨日春雨清寒之中,回到山西大学,感受世纪老校的暮鼓晨钟,忽然想起乔志强先生。今年是母校百年华诞,他却没有赶上。“遍插茱萸少一人”,他若有知,定会魂归山大,来一睹盛况吧!

200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