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语动词配价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配价法打破了传统语法把动词划分为及物或不及物的方法,它把动词分为三个级别来描述,这种细分有利于学习者精确掌握词汇的用法,同时避免错误的出现。目前国内的德语教材很少有用配价法来编写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配价知识,这不但增加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凭借所学的配价知识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目前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的外语知识大多是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获得的,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或修改学生文章时不是那么自信,如果没有更多辅助参考工具,教授或修正就会受到限制。或者有时教师可以看出表达有错,但是缺少明确分析能力,说不出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通过所谓的语感来判断。而配价概念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传统语法
“配价”(Valenz)原来是化学上的一个概念。1959年由法国语言学家Tesnière首先运用于语言学,后来德国语言学家Helbig,Engel等陆续将其运用于德语语言描写和外语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法把动词划分为及物或不及物的方法。
按照传统语法把动词划分为及物或不及物,学生在造句时常犯的错误有:“Ich erblicke ihn kommen.(我看到他来了)”,“Er fragt den Weg.(他问路)”,“Er konnte so nicht machen.(他不能这样做)”,“Er besuchte jeden Mittwoche.(他每周三拜访)”,“Er erz?hlt das Abkommen.(他讲述协议)”等。这些错误用传统手段无法解决。而当遇到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汇时,教师也大多只是借助语言直觉(而不是一定的规则)向学生解释,什么时候要用wissen(知道),kennen(认识),什么时候用sagen(说),sprechen(讲)或者reden(演讲)。
所以及物或不及物的概念对于科学的描述语言是不足够的,这很容易从理论上看出:一方面一些及物动词不能构成被动态,也就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些词根本就不是及物的,如可以说“Ich bekomme den Brief.(我收到一封信)”,但不能说“Der Brief wird von mir bekommen(信被我收到)”,而另一方面不及物动词也完全可以带四格宾语,如“Er stirbt einen schweren Tod(他死得很痛苦)”。此外及物的概念在外语教学中甚至会导致混乱。比如对于一个讲英语的人来说,“I see him.(我看到他)”,“I help him.(我帮助他)”和“I remember him.(我想起他)”这几句话是完全没有结构上的区别的,而翻译成德语后是“Ich sehe ihn.”,“Ich helfe ihm.”,“Ich erinnere mich seiner。”,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只有第一个例子“Ich sehe ihn.(我看到他)”是及物的。
二、配价语法
Valenz是动词、形容词(包括副词)和名词的支配能力,指这些词在句子中开创一定数量的空位(Leerstelle),这些空位必须以适当的形式补足,即补足语(Erg?nzung)。它们是句子的必要部分,其他为自由说明语(Angabe),是句子的非必要成分。传统语法把主、谓、宾看作句子的主要成分,而配价语法则以动词作为句子结构的中心,把动词的支配价作为语法分析的关键。例如:Er wohnt in Berlin.传统语法把这里的wohnen称为不及物动词,in Berlin是地点状语,即是附加成分,但如果去掉这个成分,Er wohnt就不完整。按照配价语法的观点,in Berlin是动词wohnen的一个必要成分,是地点补足语。这样,对一个词的理解和掌握就更全面、更科学了。对配价的概念、定义和分类,语言学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德语配价语法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有勃林克曼和艾尔本,他们最早将泰尼耶尔的配价论引入德语语法,之后在德国也出版了几本相关的词典,如“Das W?rterbuch zur Valenz und Distribution deutscher Verben”(G. Helbig W. Schenkel),和“Verben in Feldern-Valenzw?rterbuch zur Syntax und Semantik deutscher Verben.”(herausgegeben von Helmut schumacher)。下面以bekommen为例,介绍一下该词条在配价词典中的结构。
Ⅰ.bekommen 2+(1)=3[这表示动词配价的数量,它有两个必有补足语,括号中的1表示该补足语是可选的];
Ⅱ.bekommenSn,Sa,(Part II/Inf.)[动词配价的句法环境;第一格名词,第四格名词,(第二分词/不定式)]
Ⅲ.第一格名词无选择限制(Das Kind,der Hund bekommt Schelte,das Institut eine Bibliothek,das Haus einen neuen Anstrich,das Ereignis,das Schwimmen eine gro?e Bedeutung.)
第四格名词1.有生命或无生命(Sie bekommt ein Kind,eine Katze,ein Buch.)
2.抽象(视为人类)(Die Stadt bekommt eine neue Hochschule.)
3.抽象(Sie bekommt Angst,Urlaub,Hunger,Strafe.)
第二分词情状(Sie bekommt ein Rad geschenkt.)
不定式情状(Sie bekommt Südfrüchte zu kaufen.)
这种方法把动词分为三个级别来描述,对学习者精确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很有帮助。
三、课堂应用
课堂教学的教授对象大多是从字母学起的大学生,德语语法体系对于他们非常陌生,学习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而目前常用的工具书都是按照传统语法编写的,比如一个动词,在这些词典中只能查出是及物或不及物,并不能给出具体的使用环境。而配价概念的引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尤其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1.一些核心动词的学习,比如sagen,fragen,gehen,schreiben等。在课堂上经常会用到这样的句子:Der Lehrer fragt ihn,und er antwortet.(老师提问他,他来回答)。那么学生在课后做练习时就会造出这样的句子:*Er sagtmich,dass er bald zurückkommt.出现这个错误,就是因为教科书的词汇表中,对于sagen的描述是:sagen+A学生看到这个注释,自然想到及物动词可以带第四格宾语,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错误句子。如果用配价的方法来描述sagen,那么:
Ⅰ.sagen■(说,告诉)
Ⅱ.sagen第一格名词,第四格名词/从句■,(第三格名词/介词名词)
Ⅲ.第一格名词1.人类(Mein Freund sagt mir,dass er kommt.)
2.抽象(视为人类)(Die Polizei sagt dem Fahrer,wer mitfahren darf.)
3.抽象(Diese Theorie sagt uns wenig.)
第四格名词1.无生命(Er sagt mir den Bahnsteig,den Eingang zum Friedhof.)
2.抽象(Er sagt uns seine Meinung.)
从句动作(Er sagt mir,dass er kommt.)
第三格名词1.人类(Wir sagen dem Freund die Meinung.)
2.抽象(视为人类)(Wir sagen der Leitung dei Meinung.)
介词=zu,über,von
当介词=zu,
介词支配第三格名词无选择限制(Er sagt zu uns,zu diesem Kollegen,zu diesem Hund,zu diesem Institut,zu diesem Buch seine Meinung.)
当介词=über,
介词支配第四格名词无选择限制(Er sagt über mich,über den Hund,über die Staat,über das Buch,das Schwimmen die Wahrheit.)
当介词=von,
介词支配第三格名词无选择限制(Er sagt von mir,von dem Hund,von dem Staat,von dem Buch,von dem Problem,vom Schwimmen,dass...)
在这种配价词典中,可以看出sagen的第四格是无生命或抽象,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错误句子了。
2.一些意义相近词汇的学习,比如wissen(知道)和kennen(认识,知道),或sagen(说),sprechen(讲)和reden(演讲)。
我们可以说:
Mein Freund wei? den Weg.
Mein Freund kennt den Weg.
Der Hund kennt den Weg.
但不能说* Der Hund wei? den Weg.
虽然在这几个句子中,wissen和kennen词义没有区别,都可以翻译成“认识、知道”,但如果用传统语法就无法判断最后一句的对错,而配价词典中明确给出了注释:
Ⅰ.wissen2(V1=知道)
Ⅱ.wissen第一格名词,第四格名词/介词名词/从句■
Ⅲ.第一格名词1.人类
2.抽象(视为人类)
第四格名词有生命或无生命
Ⅰ.kennen2(V1=知道,了解)
Ⅱ.kennen第一格名词,第四格名词
Ⅲ.第一格名词有生命
第四格名词无选择限制
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wissen的第一格补足语要求是“人类”,而kennen的第一格补足语只要求是“有生命”。这种细致的划分对于学习者来说,就能够避免错误,并且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3.在语法体系的学习中,区分宾语和状语时,比如:
Ich warteauf den Freund.我在等朋友。
Ich warteauf dem Bahnhof.我在火车站等。
这两个句子都是由同样的词类和几乎同样的词法手段构成:在第一句中划斜线的部分是宾语,而第二句中划斜线部分是Warten的地点状语;在这两句中划线部分在语法上不是必有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一样)。因为传统语法概念到现在不利于语义分析。初学者在遇到这样的句子就会联想到句子:“Er legt das Buch auf den Tisch.”和句子“Das Buch liegt auf dem Tisch.”,因为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见到过介词auf可以支配第三格,也可以支配第四格,所以在遇到warten例句中的介词短语时,不会考虑它们的区别,会把两个auf介词短语都视为warten的宾语。通过学习配价法我们知道,第一句中的介词短语是一个可有补足语,不能替换,而第二句中的介词短语是一个地点补足语,可以替换,比如:Ich warte vor dem Restaurant.因为在德语是存在句法上必要的介词短语的。
四、配价概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德语配价法是应外语教学而产生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配价理论,对德语词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造出的不符合语法的句子,可以凭借固定的规则来判断,而不是凭语感。另一方面,学习者掌握一些配价方法,就有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也可以避免出错。
参考文献:
[1]德语配价语法的发展和完善.外语教学,1989.
[2]配价论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
[3]德语动词配价的动态研究.外语教学,1993.
[4]Das W?rterbuch zur Valenz und Distribution Deutscher Verben.(G.Helbig W.Schenkel) Max Niemeyer Verlag Tübingen,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