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蒙城县小麦越冬期苗情监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蒙城县小麦越冬期苗情监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蒙城县小麦苗情监测点及全县苗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田管措施,以为指导田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越冬期;苗情;问题;田管措施;安徽蒙城;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55-01

为及时准确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指导麦田管理,扎实推进小麦高产攻关,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根据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规范要求,蒙城县于12月21―22日对越冬期小麦苗情进行监测,现将苗情报告如下。

1 监测点苗情

1.1 烟农19

10月5日播种田块,主茎6.9叶,茎蘖数为1 138.5万个/hm2,单株茎蘖3.4个,次生根8.5条。10月8日播种田块,主茎6.4叶,茎蘖数1 122万个/hm2,单株茎蘖3.2个,次生根5.4条。10月9日播种田块,主茎6.5叶,茎蘖数1 041万个/hm2,单株茎蘖3.9个,次生根7.5条。10月16日播种田块,主茎5.5叶,茎蘖数745.5万个/hm2,单株茎蘖3.3个,次生根3.5条。

1.2 淮麦33

10月8日播种田块,主茎6.5叶,茎蘖数1 051.5万个/hm2,单株茎蘖3.7个,次生根5.7条。

1.3 良星66

10月8日播种良星66田块,主茎6.6叶,茎蘖数972万个/hm2,单株茎蘖4.3个,次生根5.8条。

1.4 烟农5158

10月14日播种田块,主茎5.9叶,茎蘖数792万个/hm2,单株茎蘖3.9个,次生根4.5条。

监测点平均叶龄为:6.3叶,茎蘖数981万个/hm2,单株分蘖3.7个,次生根5.8条。总体苗情不错,各项指标均比上期(2015年12月10日)有所增加,分别增加0.34叶、67.5万个/hm2茎蘖、0.37个单株分蘖、0.6条次生根。

2 全县苗情

全县一类苗面积7.5万hm2,占播种面积的70.63%,与2014年同期持平。叶龄为5.9~7.2叶,单株茎蘖3.7个、群体990万~1 170万个/hm2,次生根6~8条;二类苗面积2.64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4.75%,比2014年同期增加3 733.3 hm2,比例提高3.5%。叶龄为5.0~6.4叶,单株茎蘖3.2个、群体855万~990万个/hm2,次生根5~6条;三类苗面积3 466.7 hm2,占播种面积的3.25%,比2014年同期减少4 200 hm2,比例下降3.93%。叶龄为4.4~5.5叶,单株茎蘖2.8个、群体750万~870万个/hm2,次生根2~5条;旺苗面积1 466.7 hm2,占播种面积的1.38%,比2014年同期增加466.7 hm2。主要表现为播种偏早,群体偏大,总茎蘖数在1 275万个/hm2以上,叶龄在6叶1心至7叶1心,次生根为6~8条。

3 气象要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积温851 ℃,比常年减少46 ℃;光照323.3 h,比常年减少102 h,总的降雨108.9 mm,与比常年减少28.9 mm。温度、光照、降雨总体均比常年同期减少,尤其是温度和光照,延缓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11月下旬的气温比常年异常偏低,有效抑制了小麦冬前旺长的趋势,一、二类苗比例占95%,奠定了次年午季小麦丰产的群体结构基础。

11月26―27日,蒙城县极端气温下降至-6 ℃,但由于蒙城县小麦品种均为半冬性品种,抗冻(寒)能力较强,尤其是偏冬性的烟农系列面积较大,再加上土壤墒情充足,此次降温过程未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冻害影响[1]。

12月上中旬蒙城县无明显降水过程,平均气温4 ℃,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3 ℃;总日照时数82.1 h,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少11.9 h。上旬极端最高气温12.0 ℃,出现在12月8日,旬极端最低气温-3.9 ℃,出现在12月4日;中旬极端最低气温-8.0 ℃,出现在12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9.0 ℃,出现在12月15日。

12月以来,总体温度较常年偏低,光照偏少,小麦生长缓慢,对于培育壮苗越冬较为有利[2]。

4 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田块播种早、播量大,群体足,叶片披散,造成假旺苗现象,个体素质差,潜在冻害、倒伏,病害等发生。

11月上旬以来,蒙城县降雨充沛,土壤墒情适宜,非常有利于杂草的发生,11月9―10日县植保站对全县麦田进行杂草普查,有草田块率100%,发生面积达到10万hm2,达标田块比例为77.8%,当前需要化除面积为7.7万hm2。平均有杂草37.3株/m2,最高田块有杂草78株/m2,平均密度居10年来第5位,较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4.6%,比2014年下降51.7%。杂草优势种群为猪殃殃、播娘蒿、宝盖草。由于近期天气温度偏低,光照不足,冬前化除面积较小。部分田块有麦蜘蛛、蚜虫和潜叶蝇发生,危害程度中等偏轻,个别田块发生较重[3]。

5 下一步田管措施

5.1 预防冻(冷)害

越冬期前后,如墒情不足,要浇好越冬水,可以弥合土缝,提高地温,减轻冷空气对小麦的侵袭,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冻害发生;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要根据天气及土壤墒情进行镇压,防止冬季冻害死苗。早春时节气温不稳,变幅较大,小麦仍有遭受

冻害和“倒春寒”的可能。小麦拔节期前遇到-8~-5 ℃的低温、拔节后遇到0 ℃左右的低温都容易造成冻害。在寒流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可以减轻低温冷害危害程度[4-5]。冻害发生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幼穗受冻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美洲星、富万钾、黄腐酸叶面肥等,可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对幼穗受冻严重的田块,要视前期追肥情况,配合叶面肥补充追施尿素,以促苗快发快长,降低灾害损失。

5.2 促弱控旺

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或玉米秸秆还田麦苗发黄地块,有缺肥症状的麦田,或播种偏晚群体不足的田块,应紧抓越冬或返青期趁雨雪追施复混肥120~150 kg/hm2或尿素60~90 kg/hm2,促早发,促弱转壮。缺苗断垄进行补种的地方可施偏心肥,促进麦苗生长。

5.3 化学除草

对于冬前未开展化除的或化除效果不好的,应在春季及早开展化除工作。当日均温度稳定在5 ℃以上时,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进行化除,严格按照推荐药量使用,防止产生药害,掌握在拔节前结束。

5.4 化学调控

小麦喷施化学调控剂,能够提高小麦叶片细胞液浓度,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小麦的抗冻和抗倒伏能力。对旺苗和壮苗都要进行适当化控,当气温回升到日平均温度5 ℃以上,于10:00―16:00前可喷施化学调节剂。一般用10%国光矮丰600~750 g/hm2,或壮丰安750 mL/hm2,或5%烯效唑300~600 g/hm2对水450 kg/hm2于小麦返青―起身期间均匀喷施麦苗[6]。

5.5 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要做好以防治纹枯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当纹枯病发病株率达到20%时,用20%井・蜡芽(纹真清)悬浮剂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进行防治。1 cm行长麦蜘蛛达到6头的田块,用20%哒螨灵乳油450 mL/hm2,或40%氧化乐果900 mL/hm2,或48%毒死蜱600 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6 参考文献

[1] 李彤霄,赵国强,李有.河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越冬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2):143-146.

[2] 汤新海,汤景华,杨淑萍.小麦越冬期冻害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29.

[3] 朱云凤,刘杰,解晓虹,等.小麦越冬期低温寒潮天气分析及其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16822-16823.

[4] 王多兰.小麦越冬期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措施[J].小麦研究,2008(4):12-14.

[5] 黎家友.小麦越冬期的生长特点及促控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8(1):29-30.

[6] 王瑞卿.冬小麦越冬期管理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4(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