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碛口,一个古镇的前世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碛口,一个古镇的前世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6月22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中国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碛口镇村落名列其中。说起我对山西的感情,最早要追溯到1989年。那时,我为编辑拍摄系列画册山西《老房子》卷,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个人从山西最南边芮城、平陆,一直跑到山西最北边河曲、偏关,可以这么说,山西境内的基本上像点样的古城及古村,差不多都让我给跑到了。但碛口,这个黄河边地处偏僻的古镇,由于我的孤陋寡闻,还真的就给遗漏掉了,其实遗漏掉的还不仅仅是这一处。说起山西的古建筑,在文物界有句话:“看地下的文物看陕西,看地面的文物看山西。”尤其是看古代建筑,上可追溯到唐宋,下可到明清,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之多。两个月的时间直让我看得“眼晕”,最终,被完全彻底给折服。在这之后,又过去了好几年之后,我离开南京来京工作,结识了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学家、乡土建筑研究的开拓者陈志华教授,我记得他曾多次向我提起碛口这个地方,但由于我当时的兴趣点停留在别处,碛口就这么与我失去交臂,直到后来,我才缓过神来,独自走了趟那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不得了。

九曲黄河第一镇

傍晚,从吕梁县城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抵达碛口古镇。下车时借着天上月亮的反光,我看到母亲河黄河,在我下车时的路旁静静地流淌着,一切是那么的幽深与宁静。旅途劳累产生的困乏,让我到达镇上先前已联系好的一户老夫妇家里后,进屋后仰头倒下很快就进入梦乡里。有关碛口所有的一切,只有等待灿烂的黎明到来时,再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吧。清晨,阳光将强烈的光影,透过窗栏洒上我昨晚所睡的床铺,我这才发现,我昨晚是住在窑洞里,睡在温暖的炕上面,难怪睡得如此之香。赶紧起床,提起拍摄家伙,离开我住的窑洞,迅速窜进古朴的巷道里。一下子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印入我眼帘里的一切,让我迅速进入亢奋状态,神思一下子迷离起来。

赭红色的石块垒起高高的墙体,形成多处狭窄的巷道。古朴的石板铺就的道路,蜿蜒一直向前延伸着,道路左右呼应着的是应该有百年的老店铺,在它们的周边存在着几处不怎么和谐丑陋的现代风格的建筑。随地势参差罗列、错落有致矗立在那里,尽管临街那些可以活动装卸的门板多半紧闭着,但从门前宽敞的前廊檐下,及门前石板路面上被各种车轮碾压出的沟辙,不难看出这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在一处深墙大院的巷道外的墙壁上,依次排列着不下二十个石刻拴马石眼,尽管在经历那场浩劫,让不懂事的孩童给敲断,但从这些残存的拴马石眼,还是可以想象出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这些讲究的房屋一边紧挨陡峭的卧虎山递增着向上发展着,在它宽敞的后院依山势而建起多达三至四层的窑洞,每层并列着有十几个窑洞,就和现在的汤豪斯联排别墅一般,听院里现在的主人讲,那都是昔日作为仓库与货栈用的。当然它也可以作为旅店接待南来北往客商而用。而在它对面临河的一边的店铺,随着递增的房屋向河旁延伸,是巷道的尽头。现今,流淌着的是静静的黄河,它是那么的安详与平缓。昔日,它们曾是临河的水陆运输中转码头,据当地老百姓说,河道繁忙拥挤时,运输的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这一景象即使在今天想象起来也依旧是蔚为壮观的。渐渐上升的太阳将光辉抛撒向巷道内,空荡无人的巷道仅留下自己那双沉重军靴空洞的回响,让你无可想象昔日这里曾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水陆中转的大码头。

在我离开我所居住的西市街,接近破败的中街沿缓坡而上,一座华丽辉煌的宫殿,忽地一下子矗立在我的眼前。它与我刚刚所看到的那些有些雷同单调屋子相比,让我无比的惊诧。身旁放羊的一老汉告诉我,那是祭拜河伯神与财神的黑龙庙。楼阁式的山门左右矗立着两个四面亭,亭子下面一面悬挂着的是口铸铁大钟,一面是牛皮面红漆大鼓。这是庙宇常见的钟鼓楼。气派的山门仅洞开中间的门,门楣上有“神宫宝界”石刻门匾,吸引我注意的是它左右门边的楹联,一边为“物阜民熙小都会,”另一边为“河声岳色大文章”。落款为邑人崔炳文,这幅对联生动概括有关碛口的人文地理与历史特色。

碛口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它形成天然良港的条件。黄河在这里由四五百米宽的河道骤然收缩到不足百米,这成为黄河水运的天堑。作为黄河支流的湫水河是临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也是进出吕梁山极其重要的一条黄金通道。碛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昔日晋商最活跃的地区,北端联系大西北内蒙包头通往关外,南端通陕西潼关、风陵渡,促进秦晋两地经济互补,是联系富足的晋中太原最短的一条路,从碛口北可上京津,南可下郑州,东达济南。它将到此的货物中转,成为清代及民国初年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埠。在鼎盛时期,这里云集了三百八十余家大小商号,当时在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六大行业,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吴城、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这些都为晋商的崛起走向繁盛提供保障,将这里说成是晋商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一点也不为过。所以碛口也就有了“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黑龙庙与骡马店

黑龙庙的山门左右两旁是一对雕刻精湛的石狮子,它们憨态可掬护佑着进出的人们。此刻,在我所处的头顶上面均为华丽的木斗拱,放眼看过去,滔滔黄河就在正前面,对岸就是陕西省的吴堡县。在我近则的左手旁是静静曲流的湫水河。这座建于明代的黑龙庙坐落在卧虎山腰上。碛口镇昔日的繁华起源于黄河的航运,但黄河与湫水时常会泛滥造成灾害,民间百姓为了保求平安,自然要想到祈求龙王爷的保佑。所以,这才有了眼前的黑龙庙。

在步入山门后,矗立眼前的是一座三开间硬山顶的大殿,前檐廊下树立几座记载有关黑龙庙的碑刻,正殿里中央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龙王,右边耳殿为财神庙,左边耳殿是民间神医华陀庙。正殿倒座就是进来的山门,在三座门道上面竟然是一座华丽讲究的戏台,这在山门外是看不出来的。戏台正对着正殿。难道在这里上演的戏曲都是给龙王爷看的?非也。在长方形的围合起的院子左右为配殿与看台,这样形成了人与神共赏同乐的戏剧性场景。戏台的音响效果很好,在此吼几嗓子,据讲黄河对面的陕西吴堡的村庄百姓也能听得见。当地有“山西唱戏陕西听”这一说,当然,假使在夜深人静时在此演出,这应该是不成为问题的。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所以每逢重要节日活动,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让人叫绝的还是戏台后面竟然有一间可供戏子们化妆休息的屋子,从庙外看它正好是那座硬山顶三开间大殿的上半部分,它的下半部就是进人黑龙庙的三座山门。

我现在所见到的黑龙庙据当地百姓告诉我是下庙,在它的背后是黑龙庙的上庙,上下庙制完全相同。只是上庙在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