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专升本教学优化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专升本教学优化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专升本政策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但随着制度的推进,专升本学生的质量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直接影响了本科阶段教学的组织开展,对专升本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规范生源知识储备要求,推行“双师课堂”、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及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和进行课程统筹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专升本 建构主义 教学优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以来,国家面向高职专科开展的“3+2”模式的专升本教育,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了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专升本毕业生在实操动手能力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同时在本科期间理论水平得到夯实,故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达到了提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和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但伴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高职院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升本目标的功利化、校际间专业培养要求不统一及新增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升本学生的质量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直接影响了本科层次期间教学的组织开展,对专升本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挑战。

二、现行的教育模式难以保证专升本的教育质量

相关通知规定,“优秀高职高专生选拔制”实行专业对口选拔的原则,即选拔的学生只能升入与其原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专业学习。但在组织招生中发现,学生的专业类别多样,且和本科专业名称有一定偏差,从高职专业的名称难以鉴别其与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契合程度;另外,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高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组成也缺乏一致性,并且由于某些高职院校专业调整速度较快,新增专业缺乏雄厚的教学师资,致使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承担本科层次教学的学校多为学术性本科院校,虽在尝试进行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转型,但在总体方向上一时尚难脱离研究型人才培养思路的窠臼。面对能力参差、类别多样的生源,这些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一时难以做出完全合理的应对和调整。如果坚持沿袭既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则很有可能出现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导致厌学、大面积补考重修甚至退学的局面;而如果为保证一定的考试通过率,在教学实施中采取减少授课内容、降低考试难度甚至削弱知识架构的方式也会损害学生的利益,导致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升。所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宏观教学设计,是打通高职升本渠道的关键所在。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含义及思想渊源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柯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释疑

(一)规范专升本生源知识储备要求,提高生源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从外界得来的,原则上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自己既有经验和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不是教师的简单传授,不是单纯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总是由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从中可以看出,原有的知识储备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从另一角度讲,如果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均衡,那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提升或知识建构结果也必将会呈现不均衡的状态,所以应统一在高职阶段专业分类及基本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在具体实施中可参考中考、高考理论和能力要求的统一模式,至少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培养标准的一致性。另外,应进一步下放一定的招生选拔自,允许承担专升本教学任务的高校适当提高生源质量较好的高职院校的招生比例及压缩综合素质欠佳院校的生源选拔比例,从而逼迫高职院校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二)在现有条件下推行“双师课堂”模式可部分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窘境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思维与知识的构建与真实情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情境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对专升本阶段的教学应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扶植建设一批中职教师培训基地,用于对中职教师的能力进行提升培训,但对于高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尚无成熟的平台和明确的政策支持。高学历教师没有扎实的实训教学技能,手艺精湛的技师理论层次不够,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长期以来,多数高校遵循的一直是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分人承担的模式,教师的更替直接导致的是知识传输过程的脱节,不仅会影响授课效果,也对宝贵的专升本研修学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笔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尝试开展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同时授课的“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施可行性――即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协作授课,理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实训教师配合进行实验或实操演示及讲解。对学习者而言,这样的理论实际相映射的真实教学情境对思维与知识构建也是极其有利的,亦可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现实问题。

(三)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建设是打造高职专升本培养特色的突破口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最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情景的创设问题。目前,多数承担专升本培养任务的高校在实训场所和实验室建设上明显落后于高职院校,过时的实验器材配套的是落后于行业前沿的知识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知识断层间距,学生在深感理论知识“跟不上”的同时,又要花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本已过时的实训技能。所以,高质量的实验实训等硬件设备建设对打造高职专升本培养特色、实现专升本培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河南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科学校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体验从售票、进站到上车的一整套流程,斥资购进整列处于服役状态的地铁列车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领会和建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实现和未来就业环境的无缝接轨,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升学校声望都不无裨益。对于现在正处于转型期的本科高校,亟须在硬件建设水平上有所提升和突破,真正站在社会需求角度开展学生的培养培训,这样才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本科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打造职教本科教育特色。

(四)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和进行课程统筹优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立论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所以,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水平不一,和普通本科学生培养路径有较大差异的客观实际,量身定做教学计划,统筹制定合理高效的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制定专属的培养计划

各本科院校要根据学生在高职高专阶段的学习情况,按照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高职专升本培养问题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培养方案与培养对象的不匹配,这直接导致了培养对象对教学设计方案的不适应和培养目标的难以抵达。所以,应尽快建立教改团队,根据学生在高职高专阶段的知识建构基础和能力水平,做好知识体系的衔接设计,量身制定合乎实际的教学计划。

2.实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机衔接

“讲理论的时候听不懂,讲实训的时候不会用”,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可见,教与学的脱节已成为传统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核心问题。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础较为扎实、但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在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课程的设计中可尝试将课堂理论和课程设计同步进行或交叉开展的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再者,在教学设计中建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机衔接。基于目前承担专升本培养任务的高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不得不开出较多课程的客观实际,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是宏观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目前各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是孤立、割裂进行的,各科任教师间的课程设计平行开设、各自为政。建议在宏观教学设计中做出要求,将课程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选题进行一体化设置,在具体操作中可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并将部分任务肢解在专业课课程设计环节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可有效增强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的总体把控,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水平低、质量差及论文交易、抄袭等不诚信行为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节省出宝贵的求职时间,使学生在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早日成功就业,如期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钟毅平,叶茂林.认知心理学高级教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王新平,刘凤菊.“专升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