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种捷径叫“倾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种捷径叫“倾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斯坦姆发现了一只大河龟正趴在康涅狄格河畔的马路上。在斯坦姆眼里,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土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将继续前进,可它并不清楚这段路的实际情况,它随时都有被车辆轧死的危险。想到这里,她不禁行动起来,放下手中的行李,连拉带拽,费了好大劲才总算把这只大乌龟带回岸边。她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一位水产专家走过来阻止了她,这位专家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这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被你给带了回来,并要推回河里。”斯坦姆当时懊悔极了……这件事给她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有时“倾听”就是一条捷径。

其实,在教育实践中像斯坦姆这种尴尬也是随处可见。有的育人者在语言上习惯于抱怨“稀泥扶不上墙”:“这孩子真让人头疼,昨天还信誓旦旦,言犹在耳,今天却依然如故”;“激励的方式试光了,批评的话语狠透了,这孩子却毫无起色”……有的育人者在行动上总是热衷于上演“牛不吃水强按头”:孩子完不成练习自己一定要看着写;孩子不想学的特长自己总要陪着练;为了避免孩子看电视影响学习自己也从不去看……结果呢,“稀泥”愈向四处泛滥,一点儿不滋生“上墙”的倾向;“按进河的牛儿”更是叛逆十足,丝毫不理睬“喝水”的期望。

既然倾听就是一条“捷径”,育人者何不做好做足“倾听的功夫”,借此判断孩子的意愿在不在“墙”、需要是不是“水”,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做“扶上墙”和“强按头”的无用功。

首先,“选准”倾听的位置才能找到打开捷径的“金钥匙”。育人者只有选择和“稀泥”、“犟牛”一样的视角,站到这些“不成器”、“不入流”孩子的“位置”上尝试着看他们愿意看的,尝试着听他们喜欢听的,尝试着想他们所想的,才能真正体验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和成长需求,才会及时打开“捷径之门”,知道抓住什么时机施教最恰当,采取何种方式沟通最畅通,借助哪种形式激励最见效。而如果只知道死抱着老办法,习惯于自己熟悉的内容而忽略不同时期孩子认知的差异,热衷于自身赏识的情境而疏忽孩子们的欣赏口味的不同,迟早会走进育人工作的“死胡同”。

其次,“扮好”倾听的角色才能拿到经历捷径的“过关卡”。育人者要尝试着走出“师道尊严”固有的各种束缚,尝试着走出施教模式的“条条框框”,在实际育人过程中,装出“稀泥的一无是处”或者“犟牛的不可理喻”,以他们的身份尝试着去做一做学生学习中的任务,想一想学生交往中的困惑。在育人实践中以学生的身份为自己选择、创造条件,设身处地地学着学生的样子去做事情。只有这样,育人者才会让自己最快地滋生出茅塞顿开的特别感觉。

再者,“融进”倾听的意境才能踏上“育人的快车道”。倾听的情境随着施教过程的变化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育人者要准确把握不同育人环节中学生内心需求的具体变化,就必须让自己尽快融入到孩子成长的意境中,和“稀泥一样思考”,与“犟牛一样固执”,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在具体事件的想法上努力做到“与稀泥同面对,和犟牛共饥渴”,尝试着去修正、去改进自己的行为,尽力让自己的一举一动融进“稀泥”的意愿,一念一想烙上“渴牛”的印痕,努力让自己的育人实践不再肆意捎带自己过气的观点,即使有时要让自己多受一些委屈也要坚持。

有种捷径叫“倾听”。我们“曾经”、“正在”也许“正要”像斯坦姆一样“一厢情愿”地对待自己所教育的孩子,虽然内心里充斥着强烈的善意、责任、关爱,甚至毫无私心杂念,但这都不会成为我们徘徊在“教育弯路上”的借口。既然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梦想种子,育人者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倾听,遵循需求给其“温度的关爱”、“水分的支持”和“空气的呵护”。有了这样的捷径,他们才会在鲜花和果实的簇拥下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