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胃质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胃质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低龄化。西医认为本病不可或难以逆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运用胃质理论,在辨病、辨证、辨质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挥特定的中药方剂的独特药理作用治疗此病,多获良效。

【关键词】 胃质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67-02

Abstract: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is a common difficult disease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AG is rising and patients are getting younger. Western medicine considers that the disease is difficult to reverse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s taken mainly, bu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 Pharmacologic action of distinct and uniqu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is playing a big role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by using the gastric characteristic theory, on the ba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ifferentiation.

Keywords:Gastric Characteristic Theory;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linical Experience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或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消化道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的疑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癌前病变,常易发展为胃癌[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CA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低龄化,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但环境、饮食、心理等与其发病也有一定的联系[2]。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治疗本病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医临床上先通过整体审查,进行辨病、辨证、辨质三者相结合,再利用特定的中药方剂施治。

1 胃质的基本含义及分型

胃质概念由何晓晖教授首先提出。胃质是指胃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特质[3]。人体胃的形态和功能虽相对稳定,但受到后天饮食、精神情志、生活习惯等长期影响,亦会发生改变。中国人的胃质大致可分为类,分别为正常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蕴热质、湿热质、瘀血质[4]。医师可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询问患者的症状及平时嗜好来辨别患者所属的胃质类型。饮食为人体摄入营养的重要来源,其本身具有寒热、五味、四性等特点,多样化的饮食结构可以使食入的食物综合,达到阴阳平衡,但若饮食偏嗜,大量食入某类口味的食物易致胃失阴阳之衡,进而出现偏胜偏衰的状态,改变人体原来的胃质,导致疾病的发生。大便是唯一从消化道排出的糟粕,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形态、气味推断出胃质类型。饮食的偏好如喜热饮、冷饮或渴而大饮、渴不欲饮等也可对胃质进行判断。舌脉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疗,在胃质的分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胃质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气虚质、胃阴虚质、胃湿热质、胃气郁质较为多见。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食少纳呆,易乏力,大便软稀或不成形,形体消瘦,舌胖大,舌体两边多有齿痕,苔薄白,脉弱,多属胃气虚质。若患者常觉口中干燥,饮水多,时常觉胃中烧灼样感,纳差,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偏细数,则应考虑为胃阴虚质。胃气郁质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以情绪波动为诱因,平素郁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喜叹息,夜寐欠安,大便时而溏时而干,舌淡红,脉细数。而胃湿热质者平素多嗜烟酒,胃脘部胀满痞闷,口腻口苦,纳少,灼热,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上常根据患者提供的症状及观察到的体征,以及平时的嗜好来辨别其胃质,在辨清胃质后再予以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正常质者不多加干预,保持饮食的节度即可,气虚者以补脾益气为主;阳虚质者以温阳健脾为主;阴虚质者以益气养阴为主;气郁质者以疏肝解郁为主;蕴热质者以清胃热为主;湿热质者以清热利湿为主;瘀血质者以活血行气为主。但是,临床上由于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典型的胃质并不多见,常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相兼而发病,所以在辨胃质时不可呆板,墨守成规,要善于发散思路,灵活辨质。临床上若能将胃质学说巧妙地将应用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其疗效可显著提高。

3 选方用药规律与现代药理研究

运用胃质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选方用药上要遵循“一个主方,见质加减”的原则。首先以患者的胃脘部症状结合胃镜结果先辨清病,以白术、姜半夏、陈皮、厚朴、党参、石见穿、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凤凰衣、莪术为主方,其次在此基础上辨清患者的胃质予以加减用药。气虚质者加黄芪,倍用党参等;阳虚质者加肉苁蓉,补骨脂等;阴虚质者加麦冬、山药等;气郁质者加郁金、柴胡、升麻等;蕴热质者加知母、石膏等;湿热质者加黄连、茯苓、薏苡仁等;瘀血质者加丹参、桃仁、王不留行等。在初治时要以胃质的主要特点辨证施药,尽早消除症状,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故疾病早期暂不予石见穿、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凤凰衣、莪术等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专用药”[5],一则可以避免药多失其主次,多药齐下反不利病;二则可相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待症状缓解后再予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适当施以上述“专用药”促进胃黏膜修复,使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逆转。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控制胃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具有双向调节胃肠道运动的作用[6];姜半夏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痉挛,减轻胃脘部的疼痛[7];党参中多糖含量高达10%~20%,可促进消化,提高胃蛋白酶活力及胃蛋白酶排出量,促进小肠蠕动[8];陈皮可加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且可通过胆碱能受体、5-HT受体介导抑制平滑肌的运动[9];厚朴可促进胃底平滑肌运动增加,促进胃排空, 并可抑制新生血管以及肿瘤的生长[10];石见穿、白花蛇舌草、莪术作为常用的 “抗癌良药”,可通过抑制细胞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细胞转移,对胃癌有较好的实验治疗效果;黄连、茯苓、丹参、甘草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降低胃液分泌、加快胃黏膜生长与上皮细胞修复有一定作用[11]。

4 病案举例

患者某某,男,53岁,于2013年9月5日就诊。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时有反酸,嗳气,口苦口腻,纳减,大便不爽,小便平,夜寐安,舌红,苔薄,脉弦细滑。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白术15g,姜半夏10g,陈皮6g,厚朴10g,党参15g,栀子10g,黄连4g,吴茱萸3g,海螵蛸15g,茯苓15g,薏苡仁10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服药7剂后二诊,患者诉胃脘灼热疼痛稍减轻,纳食稍增,守上方加知母10g,山楂10g,再服药7剂。三诊时胃痛、口苦等症减轻,口中不腻,无反酸,二诊方去海螵蛸加蒲公英、苍术各15g,服药7剂。四诊时胃脘部疼痛、大便不爽明显减轻,无反酸嗳气,口不苦不腻,舌淡红,苔薄,脉弦。三诊方去厚朴、栀子、吴茱萸、知母,加石见穿15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15g,凤凰衣10g,莪术10g,服药7剂。以四诊方进退治疗40余天,患者胃脘部无不适,纳可,大小便正常,继续服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胃脘部灼热疼痛,时有反酸、嗳气,舌红,苔薄,脉弦细滑属胃湿热质,根据其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胃湿热质CAG,证属湿热蕴结证,邪气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而成湿,湿浊久聚,郁而化热。治当先舍病从证,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和抗病信心,用药白术、半夏燥湿运脾,陈皮、厚朴、海螵蛸理气制酸止痛,栀子、黄连、茯苓、薏苡仁清热除湿健脾,党参、谷芽、麦芽补气消食健脾。服药7天后症稍缓解,解除了患者的标证,二诊、三诊病症结合,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用药,四诊时患者症状已基本解除,于是无证从病,根据CAG的基本病理变化来治疗,促进萎缩的粘膜逆转,治当加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力,加石见穿、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凤凰衣、莪术等促进代谢,恢复胃气,使病理组织向正常方向转化。

5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现在主要认为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节、胃黏膜长期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导致胃黏膜的腺体受到破坏所致,中医认为其多为本虚标实,以气虚和阴虚为本,脏腑失和而致气滞、血瘀、湿阻为标。其治疗较为棘手,西医认为本病不可或难以逆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易复发、副作用大等不足。中医利用胃质的特点在治疗此病上有独特的优势。胃质体现的是胃的寒热虚瘀的特质,反映了胃在阴阳上的盛衰平衡。中医“人以胃气为本”的理论提示临床上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养护胃气,扶正祛邪[12]。而胃气的养护需要以胃质为基础,根据个人的胃质类型和特点去进行。在治疗CAG时,同样如此,需要在辨清胃质的基础上养护胃气,扶正祛邪,正胜则邪自衰。同时,中医讲求整体观念,若仅纠正胃质的阴阳平衡失常,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略显不足,需要整体调节肺、肝、心、肾的阴阳平衡。因为人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体任何一部分现问题都会影响全身[13]。若只纠正胃质的平衡,就如同西医“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不能根治其本。必须要观察患者整体情况,做到辨病、辨证、辨质三者相结合,在辨质的基础上先辨证论治,再辨证与辨病同治,最后无证可辨时进行辨病论治,如此对促进局部病变的逆转,防止疾病的复发,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79.

[2]李琼,刘晏,吴坚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76):144-145.

[3]何晓辉.胃质的探讨及其在胃病防治中的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81-82.

[4]何晓辉.脾胃病临证新探新识新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2-166.

[5]葛来安,付勇,吕国雄,等.何晓晖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283-286.

[6]王彪猛,刘德科,陈嘉屿.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17):2436-2438.

[7]吴皓,蔡宝昌,荣根新,等,半夏姜制对动物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9):535-537.

[8]马方励,沈雪梅,时军.党参多糖对实验动物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9):1626-1630.

[9]郑小吉,詹晓如,王小平.陈皮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10):30-33.

[10]张淑洁,钟凌云. 厚朴化学成分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5):838-843.

[11] 高志静.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66-68.

[12]冯兴志,杨涛,何新慧.《伤寒论》“保胃气”思想源流探析[J].杏林中医药,2010,30(5):452-454.

[13]孙国岗.中医整体观念的探讨[J].中医中药,2013,11(18):652-653.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