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葛优之“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依普通人眼光来看,葛优外形之不尽人意之处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那副瘦弱的离伟男相去甚远的小身板,那颗虽然智慧但未见得能受到中国女性青睐的秃脑门子,那双有时特诚恳、特善良、特小心翼翼、特唯唯诺诺,有时又特狡黠、特阴险、特坏的牛眼睛,都是造物主有意与之作对,曲意捏造、作弄戏耍的结果。
比之葛优的外形,他的内在之“劣”,一般人难以发现。而在我这个于葛优的无名时代就采访过他的“老记”来说,却有所了解。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缺乏自信。
葛优早先演的都是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拍出来在银幕上活动两分钟就完了。所以,他很不拿这些小角色当回事。有一阵子;他甚至想,自己总不能老跑龙套吧,可是,不跑龙套,自己又能演什么呢?想到这些,他便想退出他原来所在的全总文工团,换个行当,比如去做个买卖,或者去当个国家公务员什么的。秦始皇帝出巡,年轻的项羽夹杂在草民堆里,却口出狂言:“彼可取而代也。”这是何等的自信!相形之下,我们的葛优倒是有点儿自卑了。
对能不能当好演员压根儿就不自信的葛优,跑起龙套来,当然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到了现场,只当是玩票,先就不把自己当什么演员看,演起戏来,连正眼注视对手都有点怵了。
还是讲授过“马尾巴的功能”的资深的葛老爷子看出了儿子的毛病,他语重心长地教诲道:演戏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用自己的眼神与对手交流。还有,万丈高楼平地起,当明星要从跑龙套开始。别小看一个小角色,其实他比主角还难演。主角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在剧中反复出现来给观众加深印象,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不断刻画渐次达到丰满。而小角色只几分钟,在观众面前晃一晃就过去了,如果这几分钟的晃一晃能让观众记住你,那就是功夫,是只有大师才能做到的。
葛优瞪大眼睛看着父亲,他第一次明白了龙套之于大师之间居然还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于是,他慢慢改变了跑龙套时的心态。以前他觉得自卑,觉得比别人矮一等。现在,他觉得这也是正经演戏,演好了一样是大师级的。就这样,有大师在葛优心中蹲点,他的目光就不再散漫,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终于在观众面前迟迟疑疑地打开了。
尽管如此,他的不自信还是时不时要流露出来。直到日后成了大明星,有了令人眩目的明星光晕作遮掩,他才觉得自己本就是当明星的料。他是由成功撑起自信的。
葛优另外一“劣”,便是不善于言辞。还是在好多年以前,我曾经与葛优下过几盘围棋。结果,都是以他败北告终。前两盘棋输的时候,葛优还颇有涵养,摸摸脑门子,说声再来,把棋扫到一边,就捏着棋子重新码子。等到第三盘下至中盘,我说声叫吃,随手就去提他那一大块棋子。这时,葛优终于忍不住急了,瞪大眼睛,叫道:别别,怎么,怎么就这样吃了。说话的语调,竟有些结巴了。
前年在广州,葛优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那时,他正演完张艺谋新片《活着》而被广为关注,所以,一在花园酒店出现,便被记者包围。等到签名照相的热闹过后,我便在安静处叫他。他认出是我,过来与我相见,握了半天手,也只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四六的话:来了?就不再言语。这就是葛优不知是贫乏还是丰富的表达。
葛优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我很傻。”这是破释他成功的密码。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放眼我们的演艺界,目及之处,无不自诩、标榜自己是天底下“最好的演员”,谁又会说“我很傻”呢?而恰恰葛优说了,说得郑重其事、严肃诚恳,跟真的似的。这是一种自嘲、戏谑、反讽、幽默,还是真正的自知之明?
真傻子是不会说自己傻的,就像真醉汉不会说自己喝醉了一样。唯其真正对自我有深入了解的聪明人才会发现自己的傻,才会对“傻”作出相应的改造和修正,才会用聪明来把握“傻”,使之成为有益于自己人生和事业的东西。聪明,在它不仅仅知道聪明,同时还知道“傻”的时候,便上升成了智慧。
葛优言“傻”,是把“傻”作为对自己表演的定位。“傻”代表着低于观众的智力水平,是观众取笑的对象,这表现在银屏上,就只能是黑色幽默或者灰色幽默的风格。这样的风格,使得葛优不适合演板正的正面人物,也不适合扮演陈佩斯那样夸张得跟闹剧一样的形象。因为葛优独特的“傻”,“傻”得还有点可爱,他可以演平易近人的小人物、普通人;因为他“傻”得还有些凶险和狡猾,他可以演一些让人觉得可憎可恶而到头来是可笑的坏人;还因为他“傻”得有几分冷峻的幽默,他可以演滑稽而又可怜兮兮的角色。从葛优的演艺实践来看,《编辑部的故事》《黄河谣》和《秦颂》,分别代表上述的三方面人物类型。
葛优对自己“傻”的认识,是对自身“劣”处的自省。唯其外形不好,缺乏自
信,便可以“傻”卖“傻”。“傻”往可爱里走,可以让观众更觉亲近;“傻”往滑稽里走,可以活跃戏的气氛;而“傻”往冷幽默里一走,葛优的大脑门子即刻充满智慧,成为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喜兴的一种标识。
于是,葛优举着他那颗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反正总能调动人们笑神经的脑门子,走近了观众,走进了观众。
葛优在“我知道我很傻”的自我评估和判断中,把他自身的所有“劣势全部转化成了葛优所以成为葛优的长处。于是,葛优的“傻成了一种个性,成了一种以艺术的眼光来看是美的存在。
这样,葛优就把他自己同所有别的演员同行区别开来,成了一个银屏上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号。
葛优知道他自己很“傻”,是因为他不傻。
葛优把自身的“劣”势转化成优势,使之成为一种表演个性的最好的例子,便是他在《编辑部的故事》中演的李东宝。这是一个老幼妇孺各行各业都基本接受认可的角色。一个角色,能让某个阶层,某类性别,某个年龄层次的观众认同接受已属不易,而能达到向李东宝一边倒的效果,便跟葛优表演个性的魅力很有关系。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葛优的表演个性魅力,不单单来源于他的“傻”,而是汇聚了积淀在他心理结构中的宏阔的当代北京都市文化。这是他表演个性魅力的支撑点,是他所饰人物吸引观众的深层缘由。站在这个文化搭建的舞台上,葛优把文化——人格——个性,融于李东宝一身,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同时又能使生活在这一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由对文化的认同,进而到对人物的认同和接受的“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