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布局谋发展 特色规划谱新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布局谋发展 特色规划谱新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这是农业部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制定的规划之一。《规划》对未来几年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定位、区域布局、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规划》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什么?

答:《规划》制定历时近两年,经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多层次多环节修改,全文总计15000多字,共分六个部分,另有两个附件。第一部分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区域主导产业、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以及提高农业竞争力等四个方面,科学分析了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第二部从我国生物资源、地质地貌和气候分异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状况,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三部分从谋划总体发展思路出发,提出了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确定了本《规划》产品和优势区选择标准及发展目标。第四部分确定了规划期内10类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第五部分明确提出了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设重点,包括品种选育、产业标准化与管理、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工及营销等五个方面。第六部分从宏观引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培育名牌、强化资源基础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这六个部分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问: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如何?

答: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驯化,农业开发利用的栽培植物、畜禽、鱼类、食用菌、昆虫等已达到1万多种。同时,我国不同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小气候分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产品特有的品质特征。近年来,各地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食用菌生产量421.3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对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少,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技术含量低,相关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优种率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三是行业标准缺,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和市场规范;四是市场发育滞后,特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难以充分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特色农产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许多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供不应求,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问:《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和专业村、专业乡镇,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6条基本原则:

(1)资源依托原则。注重特色农产品生产强烈依赖于独特的区域资源的特点,将特色农产品生产集中布局在最适宜区内。

(2)市场导向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占领国内市场,又要开发国外市场。在品种选择上突出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季节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要求。

(3)产业开发原则。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整体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完整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产品整体竞争力。

(4)规模适度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必须充分考虑资源与市场的特殊性,组织适度规模生产,以保持产品自然特性和经济价值。

(5)科技支撑原则。以科技进步来保障特色农产品特有的品质,加强种质资源驯化,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6)环境友好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要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思路,《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规划期内,重点发展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启动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开发驯化一批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种,推广一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适用技术,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建成特色农产品质检体系、营销体系和信息平台,培育一批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公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问:特色产品种类及其优势区域如何确定?

答: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地域分异大,特色品种多而杂,确定特色农产品种类和优势区十分困难,这也是制定《规划》的难点。

经过多次论证,确定了三条特色产品选择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开发价值。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根据这一标准,最终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中药材、特色草食牲畜、特色猪禽、特色水珍等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作为《规划》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三条优势区选择标准: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按照这一标准《规划》确定的特色品种优势产区共涉及2100多个县级行政单元,其中西部占44%,中部占30%,东部占26%。

问:特色农产品的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重点加大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培育特色农产品新品种;优先建设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保障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优质种苗供给。二是特色农产品产业标准化与管理。加快制定和完善10类特色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监控和认证体系,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加强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控和技术服务。三是特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生产技术研发,着力解决特色种养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研发,建立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加工技术体系;开展特色农产品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技术能手。四是特色农产品加工。稳步发展特色农产品传统加工,突出加工产品的独特品质和风味,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空间;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的营养、保健和药用等多功能,最大限度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增值潜力。五是特色农产品营销。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推行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市场、生产、加工、科技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