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康复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6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48例。一组给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和维生素进行治疗,即为药物组。一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治疗,即为运动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通过12个月的治疗结果显示,运动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P

【关键词】运动康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5-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缓慢性骨丢失,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1]。其病理特征是全身骨量显著减少,骨组织纤维的结构有所改变,骨脆性升高,骨折的危险性增高。老年相关肠道对钙吸收能力降低与骨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而且老年人普遍缺乏运动也是促使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组研究针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6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不同治疗效果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6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其中女性患者76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均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21±3.43岁。其中发生骨折的患者7例,包括桡骨下端骨折者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者3例,胸椎压缩性骨折者3例。全部患者均排除肝、肾等脏器疾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在3个月内,未服用过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组采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和维生素进行治疗。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选用哈药集团生产的每支10ml。口服溶液每次2支,每天3次。维生素选用青岛双鲸生产的每粒400单位。每次1粒,每天2次[2]。

1.2.2运动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项目应以患者整体康复计划一个方面考虑,使运动负荷不会对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主要运动项目包括散步、健身操、跑步以及太极拳等。每周训练5-7次,每次45-60分钟为宜。尽量在晨间运动训练,室内外相结合。①散步:以每圈400米为准,每次2-3圈,每分钟80-90步。技术要求为抬头挺胸、直腰、四肢自由摆动,两臂应用力向前摆动。注意力应集中在胸廓、肩带及呼吸系统的活动上。

健身操训练: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徒手或哑铃、皮筋等器械结合。运动时间每次10-20分钟。技术要求为动作力向要准确,幅度要到位。明确要活动肌肉,注意力应放在需要被锻炼的部位[3]。②跑步:运动强度参照心率等于170减去患者年龄岁数。每次2-3圈。技术要求为头部保持自然,上体向前倾,躯干收腹拔背。两臂协调自然的摆动,两腿要用力蹬摆。注意力应放在腿蹬地和腰椎受力时的感受上。③太极拳:采用太极推手和24式简化的太极拳训练。治疗后期主要以太极推手训练为主。每次训练时间15-20分钟。技术要求为主要以重心运动性平衡的控制为主,动作主要以腰为中心,腰为主宰。训练时,用意念引导气血并运行周身。重点在于腰部,特别是太极推手训练应重视腰部的感受。

1.3指标观察及检测方法①骨密度。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个月时进行测定。采用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腰椎正位及髋部的骨密度进行测定。②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3、6、9、12个月进行测定。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对血清骨钙素进行测定。同时留取清晨患者空腹尿液,测定其尿吡啶啉。并且测定尿肌酐并校正[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两组患者资料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计数数据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通过治疗6个月时,组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运动组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缓慢性骨丢失,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病理特征是全身骨量显著减少,骨组织纤维的结构有所改变,骨脆性升高,骨折的危险性增高。老年人因为生理特点骨骼肌强度减少,运动的平衡功能和协调性比较差,并且反应相对迟钝,通常因为害怕跌倒而缺乏运动,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就是缺乏运动。所以,本组研究运动组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动能够逆转骨质疏松症,亦能缓解由于年龄递增导致的骨质丢失的过程,进而维持骨的正常状态[5]。机制主要在于运动加强了骨皮质的血流量,增加了骨内血钙的输送,使破骨细胞转变成骨细胞增加,从而促进骨形成。运动通过肌肉活动对骨起到了应力,而骨骼应力的增强使骨发生负压电位,致使与阳性钙离子结合,从而促进骨的幸好曾。运动还能增加性激素的分泌,进而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在增加骨质时,也增加了骨组织对血钙的吸收。此外,经常参与户外运动,使患者充分接受阳光,可增加机体内维生素的浓度,使胃肠功能和钙磷代谢得到很大改善,有助于机体钙的吸收。运动还能使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得以提高,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强度,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有效降低了骨质疏松引起的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总之,通过本组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疗效可知,运动康复既可以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并且还能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的吸收,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十分有效,并能够积极预防骨折及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燕燕,林可可.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3(10:920-922.

[2]王志锋,答邦俊.轻体育运动在对抗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74-77.

[3]李鸿江,尹军,顾莉燕,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的研究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6(6:107-109.

[4]楼红侃,成羿,黄良夫.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和机制[J].浙江临床医学,2011,8(8:1009-1010.

[5]张红品,王维群.运动对骨代谢调节激素和生化指标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6:11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