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特色监管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海关》: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中国内陆地区首个享受保税港区政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您当初提出这样一个设想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邢强:2005年11月全国出口加工区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对当时海关各类特殊监管区域提出了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随着上海洋山保税港的建成投入使用,江苏作为外贸大省,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的“四个”产业带建设明显提速,苏南地区产业带一方面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压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作为港口腹地的竞争压力。如何保持江苏外向型经济先发优势,集约利用省内现有资源优势,搭建更为有效的载体平台,主动承接上海洋山保税港分流辐射,成为我关服务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当时我关下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针对所辖区域内保税物流中心(B型)、出口加工区A区、B区三区分离、功能交叉的特点,提出“三区整合、功能联动、信息联网”的思路。我们从江苏省大环境出发,希望能够在江苏内陆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率先探索特殊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建立一个与洋山保税港功能相同的“无水保税港”。而苏州工业园区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中新合作”特殊的政治背景,其三区整合、提升功能优势的迫切需求,为实践这个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中国海关》:从“无水保税港”理念的提出到按照既定设想批复建成综合保税区,整个过程仅仅耗时19个月,怎么会这么快?
邢强:首先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2006年2月8日,我在听取园区海关关于三区整合联动设想后,即把率先在内陆地区建设“无水保税港”的设想致信给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和梁保华省长,同时致信给苏州市委市政府,得到迅速回复。李源潮书记和梁保华省长分别给予高度肯定,并分别批示要求尽快抓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立即启动。此后,省政府又多次牵头口岸相关部门赴苏州工业园区现场办公,有力推动了项目的进展。其次是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在我关有关设想递交总署后,得到署领导和加贸司的高度重视,加贸司领导多次赴园区就这一设想进行调研、推动,盛光祖署长亲赴园区调研,明确表示肯定,要求在内陆地区“局部整合”方面做出经验,并最终确定了“综合保税区”这一名称。其三是苏州地方政府抓落实成效非常突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迅速成立了包括园区海关在内的领导和工作班子,形成了倒计时进度表,夜以继日,迅速展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项目报批和政策争取等工作,并通过中新合作理事会这一平台得到国务院批复成立。最后是南京海关与下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在发挥督促、争取和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关第一时间派驻了技术开发小组负责综合保税区信息平台的建设,牵头召开海关内外部现场办公会,要求南京海关各职能处室“倾南京海关全关之力”予以倾斜支持。园区海关克服人手非常紧张、业务量飞涨矛盾,在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督促项目按照海关要求建设以及形成监管思路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综合保税区能够在1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从设想到批复建成,是方方面面一着不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顺应需求、紧跟时势的必然。
《中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的建成,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邢强:作为我国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改革的示范点,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整合了原有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直通式陆路口岸,实行的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是目前中国内陆地区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推进“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综合保税区建成启动以后,首先将为园区及苏州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推动作用:综合保税区商流、物流、资金流流通顺畅,可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开展贸易、仓储配送和生产加工服务,形成一个以虚拟口岸为依托,以商贸和物流两大产业为支柱,覆盖苏州并服务全国的示范区域,满足企业需求。其次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加工贸易产业链的深度延伸,为全国海关特殊区域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积累经验。综合保税区是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性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的整合将更好满足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造业、物流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以及配套程度低、高端产业链难以延伸的问题,解决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功能交叉、政策重叠以及流转不便等问题,同时可以集约利用海关监管设施,提高监管效能。从更深层次解决加工贸易“圈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中国特色加工贸易进一步转型升级。最后可为下一步在内陆地区建设类似自由贸易区性质的试点探索道路,通过综合保税区的运作逐步实现区内与境外之间资本、货物的自由流动,促进制造业及三产服务业的大发展,最终推动形成物流业高度发达、商贸业繁荣的新兴经济运营中心。
《中国海关》:综合保税区刚刚封关运作,很快又实现了与太仓港的“区港联动”,其意义何在?
邢强:太仓港是国家正式对外籍轮船开放的一类口岸,是江苏外贸大港。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2008年南京海关乃至江苏省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两者的合作既是强强合作,也是优势互补。一方面.地处内陆地区的综合保税区需要借助太仓港优越的港口条件,增加进出口货物的出海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另一方面,太仓港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外贸大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也需要周边地区大量的进出口货源作为支撑,以进一步增加港口吞吐量和外贸航线,推动太仓港的快速发展。综合保税区与太仓港“区港联动”,就是希望将综合保税区在政策、功能等方面的优势与太仓港在集装箱运输、发展近洋航线等方面优势相结合,为两地企业、口岸合作共赢搭建一条更为通畅、快捷的物流通道,实现区、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也是希望通过综合保税区与太仓港的联动,为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各类口岸联动探索一条更加便捷、高效、共赢的道路。
《中国海关》:南京海关在探索内陆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作了很多前瞻性的探索,不少已经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邢强:江苏是加工贸易发达地区,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中,61.5%是加工贸易。一直以来,我关始终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海关监管之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作为全关重要工作之一。下一步,我关首先要继续强化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功能发挥和监管效能提升,力争取得经验,扩大效应,提升品牌。同时要尽快推动与太仓港“区港联动”取得经济效益,使综保区虚拟口岸成为具有集疏、储运、包装、理货、配载和分拨等综合保税功能的海运始发港和目的港。同时使综合保税区成为太仓港的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区,形成有实际意义的“区港联动”。其次对于特殊区域之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全面实施保税加工监管作业流程再造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关区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业务改革,整合优化联网监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关区海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管理水平。最后,要继续探索实施全省特殊监管区域整体联动的海关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域的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按照“局部整合”和“全面整合”“两步走”的改革思路,深入推进关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扩大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范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规划.配合政府部门规划和建设好省内特殊监管区域,引导省内特殊监管区域合理规划布局、均衡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产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