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之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之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中国职教界的特有名词。准确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础。如何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界定,近年来学术界有小同的说法,高等职业学院也在积极探讨和研究具体的界定办法。业内对于“双师型”教师相关概念的界定还较为模糊,本文参考目前国内的几种常见的界定、认定方法。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如何通过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来提高教育质量己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Abstract: "Double-typed Teacher" is a specific term i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To accurate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Double-typed Teacher" is the basis to define the "Double-typed Teacher".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 small academic argument in the its definition,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and studying the specific delineation.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of "Double-typed Teacher" is still rather vague. This paper refers to several common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rough clearly defining the "Double-typed Teacher", which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s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typed Teacher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关键词: 双师型;概念界定;认证标准

Key words: double-typed teacher;concept definition;certification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311-03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育是当前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和结构优化的产物,在这个调整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早在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就指出了“双师型”是高职教育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不仅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同样也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进程。

本论题主要讨论的是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这对于当前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解决当前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诸多如“概念混淆、政策匣乏、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本课题通过研究,基于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概念,推荐教师的专业化、终身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未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将向“新颖、实用、普遍性”方向发展,构成独特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成因,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理论基础。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多种调查手段如实践意义、访谈和实地调查到不同的职业院校采取“实际样本”,针对“双师型”教师及其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客观地分析其发展轨迹和发展现状,注重转向以提升质量和结构优化,改变暂时的规模扩张和数量扩张。所以发展“双师型”教师是我国高职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研究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我国推行了《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通知》旨在指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重点,而当时已经具有超过30%的“双师型”教师。在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间,国家教委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不仅提出了扩大规模的要求,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培训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和目标。并丰富了“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内涵和更加详实的表达。2004教委规定了专业课的双师素质必须达到50%才算合格,达到70%为优秀,对教师结构比例的明确对现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20世纪后,国外学者也加入到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研究,其中安娜丽(Vahasantanen、Katja、Etelapelto、Anneli)在2009年写的《高职教师教育的重大改革:教师个人的专业认同方式》(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Faceof a Major Educational Reform:Individual Ways of Negoti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针对当前国际范围内高职教师培训建设进行了研究,集中在“职前、入职期、职后”几个时期的培训状况,并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和实施细则,并对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教育方法、培训模式进行了展望。因为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所以作者参照的文献资料教师,并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其中,为推动高职“双师型”教师教育培训上一个新的台阶。

菲利普等人(Grollmann、Philipp)在《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教育机构的作用和意义》(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eachers:Teacher Education,InstitutionalRoles and Professional Reality)一文中,把教师培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对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实的描述。

1.3 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现状

1.3.1 “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立至今不过20年,所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还过于单一、水平不高,资格证制度的建设缓慢,为建设完善、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数量不多,占不到专业教师的60%,与国家8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所以目前高职教师教育在“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还很薄弱。很少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渊博理论知识的教师,经调查甘肃省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还是应届本科生,因为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师资力量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高职院校从工矿企业引进人才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知识与实践经验难以得到统一也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如何吸引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入到师资队伍中来对于提高师资力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1.3.2 “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我国高职教育最近几年监管发展迅速、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据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35.8万人,生师比为19.5: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2万人,仅占32.5%,在这其中民办高职院校比例更低,全国 219所民办院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0340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5%,“双师型”教师的指标远未达到要求,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的教师比率也不高,参加过社会科研工作和下厂实践的老师比例也不高。总地来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认知度不高,导致产教结合不紧密。(本数据来源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究综述》2012年)。

2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相关概念界定

2.1 国内主管部门的认定标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了认定。从对双师型教师认定从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认定本校“双师型”教师时,主要是以证书为准,无论是职称、职业资格证还是双师资格证都有效。但是审核的条件是资格证书发放部门必须是教委制定的,但是纷繁的发放部门得不到有效统一,一般为国家部委,劳动部门还是行业部门,而证书考核目前参差不齐。

2.2 学术界常见的概念认定方法

2.2.1 双证学说 “双证学说”是目前学术见最常见的认定方法之一,学者认为持有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属于“双师型”教师,这种认定方法主要是从形式上认定,强调教师培训中实践的部分。另一部分学者不同意“双证学说”,认为目前的“双证”准入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所以资格证书是否能代表实际能力还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当前的证书覆盖范围并不大,所以有可能一些老师无法取得相应的证书。不得不说双证学说目前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相对的还是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和采纳。

2.2.2 双能学说 “双能学说”主要是注重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既具有教学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的基本素质,强调“双能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层次和务实自身的专业基础。这是在目前“双师型”教师发展形势脱颖而出的一种认证手段。强化“双能说有利于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办学场地、实验实训设备、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实现”解放思想,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学校活力”的目标。来改变目前因为自身条件小足,基础薄弱而影响师资力量发展的弱势。

2.2.3 双职称学说 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或其他相关专业的职称。“双职称说”第一种界定观点有相似之处,同样强调教师同时具有多种专业素质,这种两栖功能只要是针对建筑土木类工程师和经济师等职业,向行业间相距较小的职业有效,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上述两个认证标准姿势切入点不同,各自之间具有相关联性。

2.2.4 素质学说 有的学者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素质说,是上述几种批判标准的集合,强调的是“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就是具备全面的职业素养,教师既能给满足日常的理论教学也能够从事职业实践教学。,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人师。“三能”和四证”是指毕业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总体来说,“素质说”较为笼统,但是难度却最大,不过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目标。

综上所述,目前业界对“双师型”的界定方法多样,难于统一。笔者总结“素质学说”最为全面,几乎涵盖了双证、双职称和双能学说。因为界定全面加大了难度所以适用并未占有主导优势,但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职高专教育下的“双师型”的界定会不断趋向于“素质学说”。

3 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因为我国社会的特殊环境,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在短时间内教师培训和引进一度落后。随着职业教育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带给社会的促进作用也进一步增大。那么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成果呢?首先需要加大师资投入,推动教师专业实践的成长,包括选票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全国高职院校的研讨会。其次,促进校企合作,选派教师下点学习培训,取得相关的教育资格证书。本文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且以“双师型”为突破口来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如何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明确地地位成了高职院校进行师资力量建设的关键所在。总地来说,目前业界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小一,给认定与评价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西方教育界提出了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转变的理念,与我们所公认的“双师型”教师不尽相同,在国内它象征的是一种资格的认定,它体现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本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的界定,认识到了现阶段常见的几种“双师型”界定方法,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交织质量发展现状分析,遵循“素质学说”对“双师型”进行界定才是大势所趋,这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协[M].天津:天津人民山版,2002.6.

[2]李利.对双师型教师几种认识的思考[J].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3:30-33.

[3]周山雪.关于“双师型”教帅的若干[J].职业技术教育,1998,17:18-21.

[4]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30-31.

[5]贺文瑾.略论职技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4:50-53.

[6]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究综述[J].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