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现在献给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现在献给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既不能没有实业,更不能缺少教育,实业养教育,教育促实业,这才是一个相得益彰的发展逻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对个人而言,教育自孩童时期开始,直面生命成长的过程,决定着生命的增值;对一个城市而言,教育是软硬实力叠加的重要体现,一个缺少好学校的城市,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不能弥补城市灵魂的苍白;对一个民族而言,教育意味着未来。

没有任何一项事业与教育一样,高投入,短期难见产出,如果你用功利的心来看待它,那它一定会像一个吝啬鬼一样不给回报;而如果你对它慷慨,它也一定会在未来产生几何式的增长。

而多年来,我们对教育并不慷慨。

早在1986年,以厉以宁、王善迈为首的几位学者做了一份“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研究报告”,计算出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国际平均水平为4.24%。据此,1993年,中国政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的目标。

结果,到2010年,也就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3.66%。2012年,这一数字终于达到了4%,实现了自1993年开始这一长达20年的“追四”目标。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3%,但是,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新世纪走过了12个年头,我们才还清了上世纪的教育欠债,那么,“追四”的梦实现了之后,是否就可以停下来了呢?并非如此,即便2012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水平仍然较低,据世界银行2001年统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均值为5.6%。印度2003年的教育投入达到了5%,而美国2003年教育经费占GDP的7.5%,其中政府投入为5.7%。从中可见我国教育投入的严重差距。

在日本,最坚固最漂亮的建筑物,不是商业地产,不是政府大楼,而是学校,教师的待遇要高于普通公务员。在韩国,教师的工资最高可达每月400万韩币(约合2万余元人民币)以上,新教师每月收入1万元人民币,每年涨一次工资。在泰国,实行的是15年免费教育,从超过60%的人只念到小学毕业,到1997年12年义务教育被写入宪法,到2009年开始实行15年免费教育,泰国只用了十余年的时间……

做这些对比,无意“长他人志气”,实在是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面对教育,我们却欠下了如此沉重的债,不能不让人反思。

实际上这大多并不是财力的问题,历年来,教育经费的缺口,远远小于公车消费。改革,必须首先从政府改革开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发展的“新常态”,谈发展的质量,必然不能离开教育的质量,一方面,这决定整个国家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这关乎一个大国的素质与尊严。

现在献给未来,政府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公共教育,即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改变过去重视高等教育、高中教育,轻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做法。在高等教育阶段,开放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使资源向教育倾斜。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清末状元张謇,是近代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提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观点。而现在,对于青岛来说,除了海尔、海信、青啤等制造业的品牌,又需要树立哪些教育方面的品牌呢?青岛已经开始自上而下的转型探索。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既不能没有实业,更不能缺少教育,实业养教育,教育促实业,这才是一个相得益彰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