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教材中的悲剧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教材中的悲剧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常说,悲剧美是一种崇高的美。其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毁灭的过程必然形成或凄苦、或辛酸、或悲壮的悲剧美,容易产生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激人奋发,充分显示出悲剧所具有的强大的感染力与教育作用。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具有悲剧感染力的文学作品,我以这些悲剧作品谈谈其美感作用,推进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 悲剧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22-01

在我们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悲剧作品,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先进人物的悲剧,如《五人墓碑记》《谭嗣同》《梅花岭记》《屈原》等课文中的悲剧主人公,都是先进人物,他们自信真理在拒,态度明朗,具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顽强斗争精神。尽管他们在同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失败了、牺牲了,但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却唤醒了麻木的心灵,丰富了人类的道德体系。二是平凡人物的悲剧,如《孔雀东南飞》《卖碳翁》《孔乙己》《祝福》《药》等,这类悲剧虽然涉及的只是平凡人、平凡事,但却有其社会的广泛性。鲁迅指出:“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并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察觉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却多。”这类悲剧人物都是平常人,多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或普通知识分子,他们虽然有善良的品质,但是黑暗社会最终无情地扼杀了他们的希望和生命,或是残酷地扭曲了他们的人性。他们的毁灭是罪恶社会所致。解读这类悲剧作品,能够加深对罪恶社会的认识,并激起反抗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豪情与力量。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代表群体利益、具有先进思想的悲剧人物,无论是对腐败社会深恶痛绝、勇于改革变法的屈原(《屈原》)、谭嗣同(《谭嗣同》),还是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史可法(《梅花岭记》)和“激于义而死”的周顺昌等五义士(《五人墓碑记》),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其生命中包含着“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悲剧主人公的肉体生命虽然被毁灭了,但其精神生命却长存,并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对于悲剧英雄来说,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征服他的精神,贬低他的人格,他仍是那个独立不屈的“我”。正是悲剧英雄的这种尊严感,使我们油然产生敬仰之情,压倒了心中的痛惜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振奋。

平凡的悲剧人物,虽然没有崇高理想和英雄行为,但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人类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善良的愿望,这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最本分、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具有勤劳而善良的美好品质,她希望有正常生活、劳动的权利,但在旧社会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统治下却不能实现。无情的社会却剥夺了她要求生存的权利,一步步地把她逼向死亡的深渊。她的不幸、苦难、死亡是和旧制度的摧残分不开的。鲁迅对于鲁四老爷、四婶这样的地主,并没有把他们写成“蛇蝎之人”,他们对祥林嫂没有打骂,没有,祥林嫂的死,并不是他们的邪恶造成的。而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小丈夫以及和祥林嫂一起的佣工柳妈,都无意地连成一气,参加了悲剧的制造。这种对祥林嫂的扼杀比一个坏人来直接扼杀,其社会意义―― 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要深刻得多。对于“平常人的悲剧”,王国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由普通人、普通事件组成,并且常常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这类悲剧不是低沉,而是深沉,是蕴藏的愤怒,是“于无声处闻惊雷”。关汉卿所写的《窦娥冤》表现的也是普通人民的苦难和不幸,这些不幸和苦难是和当时所处黑暗动乱年代分不开的。当时蒙古奴隶主贵族统治着中国,窦娥给人做童养媳,17岁成亲,又死去丈夫。后来又被坏人张驴儿诬告,赃官枉断,逼她承认毒害人命。窦娥在公堂上“捱千般拷打,鲜血淋漓,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被押赴刑场典刑时,窦娥悲愤地唱出了:“我将天地合埋怨……为善的受贫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呼天号地,用全身心和生命同黑暗社会尽力抗争,并不是她的阶级意识的觉醒,而是出于她的求生欲望。她按照封建伦理道德行事,封建社会却不能容忍她。她不愿死,却不能不死,于是她怀疑了抗争了。她发出三桩誓愿,用生命抗议残酷的不合理的社会,为无辜的小人物呼号着生存的权利。《窦娥冤》的例子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善与恶的斗争,窦娥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体现了在异族入侵和封建统治下,善良的普通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形象,这种斗争才显示出有价值的东西。

悲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获得求知的喜悦感,获得精神超越。悲剧使我们感受了崇高,又激起了向往崇高的感情。雅斯贝尔斯认为:悲剧是由单纯的情感陶冶上升到伦理的陶冶,由审美愉悦上升到道德目的的胜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地结合悲剧的本质对课文进行分析,这不仅使学生对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能使之受到先进悲剧人物的鼓舞,从而振奋精神,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新的生活,这就是悲剧作为一种美带给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漪.浅析美育的人格塑造功能[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79-81.

[2] 李盼盼.骆驼祥子与于连的悲剧性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189-190.

[3] 任志茜.语文教材改革:与流行俱进还是保存经典[N].中国图书商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