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姜瘟病已经成为潍坊地区生姜种植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尤其阴雨天气发病流行快,直接导致商品性降低,严重影响到姜农的收入。文章将针对生姜瘟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姜;瘟病;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87-1

生姜姜瘟病在潍坊各种植区都有发生,潍坊市农科院植保所通过对寒亭朱里东周村、坊子区王家三村、青州市侯庙、安丘灰渠、安丘担山、昌邑于渠等生姜种植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姜瘟病在各种植区都有发生,自6月20日-7月20日通过对田间的调查已经陆续发现发病株,安丘担山有些地块出现了大面积危害;寒亭朱里也出现了发病株。在潍坊地区从6月下旬至9月下旬都有发生,给生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据调查2007年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上游村刘显涛家1.6亩地的姜由于姜瘟病的发生流行,收入了800多元。未发病的每亩2-3万元的收入。

1 引起姜瘟病的病原

1.1 姜瘟病的田间症状

姜瘟病主要危害根茎交界部位,地上部表现为将叶片沿叶缘发黄,由底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后变为鲜黄色。根茎部位初期变褐,逐渐变为腐烂状。上部叶茎与根茎部位交界处逐渐向下腐烂,最后只保留姜皮。经过挤压病部会出现乳白色菌脓。

1.2 病原

主要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

1.3 病变种

但是姜瘟病往往是由结群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简囊腐霉、瓜果腐霉、尖镰胞菌和茄病镰胞、黄单胞杆菌姜致病变种和胡萝卜软腐欧式杆菌共同复合侵染所致。(吕佩柯等《中国病虫原色图谱续集》)。

2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2.1 带菌姜种传病

在新姜区其主要病原菌侵染源为带病种姜的病菌,土、肥、水都不带菌,且姜种为上年零星发病地的留种。在安丘担山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种姜户都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姜瘟病的发生。

2.2 根据对潍坊地区发病田块的调查

姜瘟病病茬地及周边地块为病茬地,且生姜连作,造成姜瘟病发生早,危害重,发病率均在50%以上。2007年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张家亮家中的姜地第一年种姜但是与邻居家相邻的地块发现了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据了解是由于邻居家上茬种姜发现了姜瘟病。

2.3 肥料带菌造成姜瘟病的发生,雨水和灌溉水造成病害的传染和蔓延

根据2008年在潍坊市坊子区王家三村王义祥家姜地的调查,在田间有零星病株时,往往在灌溉后出现成块的病株,这是病菌顺水传播再侵染的结果。因此,姜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浇水。

2.4 病原菌的存在是姜瘟病发生的基础条件,温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之一

姜瘟病病原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8-30℃。2008年田间观察:发病温度为日平均气温在20-30℃以上,最适发病温度为28-35℃。发病初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盛发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下旬病情渐止。温度高加大病菌繁殖系数,缩短潜伏期,增加再侵染次数。

2.5 降雨及浇水直接影响姜瘟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

2008年田间观察:6月12日出现发病姜株,6月15日开始下雨。一直到6月20日都是时晴时雨的天气。6月21日去田间调查发现病株数量大大增加,由原来的点状发生发展到成片发生。7月15日以后天气干旱调查发现少数几棵发生姜瘟病,7月16日浇水一次,到7月25日去田间发现大面积发病,尤其在下水处病株较多。可见降雨及浇水是影响姜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6 发病与其他因素关系

2.6.1 地下害虫 田间地下害虫(线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多,咬食根茎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造成发病。

2.6.2 风俗习惯 潍坊姜农有剥老姜的习惯,人为造成机械伤口,有利病菌的侵染。经调查结果表明,剥老姜早发病7-10天,发病率为44.5%,不剥老姜发病率为19.5%,剥老姜比不剥老姜的地块发病重。

3 姜瘟病的防治

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切断种、土、水、肥四大主要病菌传播源。

3.1 轮作换茬

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轮作必须4年以上,前茬以新茬地或小麦田为宜,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3.2 精选姜种

建立无菌留种基地,繁育无菌姜种,单收单藏,单窖贮存,贮姜窖用40%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处理。

3.3 姜种消毒

采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种姜30min,再闷种3-6h。

3.4 浇灌水不用有病田流过的水

出现中心病株后,杜绝大水漫灌。姜田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得到充分腐熟,以堆放沤制高温杀菌再使用。可使用漂白粉进行肥水消毒。基肥中要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姜的抗病性。冬季要深翻土壤减少地下害虫的虫源基数,能够有效降低来年的发病率。

3.5 化学防治措施

将发病中心株及两侧各一株未发病的植株两侧用土垒上坝形成水槽,用姜瘟灵溶液500ml+松脂酸铜30ml+乙蒜素20ml+氯霉素5支兑水35-40kg,将水槽灌满将这三株姜棵全部浸入药液中后用塑料封死处理。发病株上水10-15棵,下水20-30棵用松脂酸铜或者琥胶肥酸铜50ml+乙磷铝50g+甲霜灵锰锌40-60g+氯霉素5支兑水15-25kg,灌根一棵灌药液半斤至一斤预防。其它没有发病的姜株一棵稍微灌点以湿地表为宜后进行培土。此法能够严格控制姜瘟病的发展和蔓延传播。

作者简介:刘秀龙(1977-),男,山东郯城人,就职于山东省郯城县森保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