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运 锻造太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 锻造太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家门口的奥运会中,有21年历史的太极公司有机会与著名国际IT服务提供商同台竞技。太极在奥运会的信息系统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奥运又为太极带来了哪些难得的奥运遗产?近日,本报总编孙定与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就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零差错”的背后

在服务奥运的高压环境里,太极团队打硬仗的作风与素养发挥了巨大作用。

孙定: 目前,本届奥运会基本属于“零差错”,这在整个奥运史上是罕见的。在这背后,信息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太极公司参与了奥运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工作,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太极所参与的工作吗?

刘淮松: 太极公司参与科技奥运、平安奥运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类是跟奥运场馆有直接关联的。例如在鸟巢,太极承担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监控系统,实现了节目间的无缝联结、音乐的平滑过渡等。为此,我们在鸟巢安装了130个摄像头,把各角落的信息全部汇集,进行实时调度。同时,在鸟巢每一个演员出口处安置两个大屏,其中一个是该节目的倒计时,另一个大屏幕则呈现场内各个角度的视频信息,使得导演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节目进度,保证大屏信息与指挥同步进行。除鸟巢外,青岛奥帆基地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也由太极负责,包括安保、视频、音响以及整个网络通信。

第二类是为奥运会的有序进行与开展提供支撑。例如奥运食品的物流管理,从出厂的集装箱到所有的比赛场馆,太极采取了RFID技术进行监管,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此外,我们在北京市公安局原有的公安监警系统基础上进行建设,负责平安奥运工程。

第三类是为新闻报道服务。我们承担了向新华社的移动信息平台、新华社的网站、民航气候恢复系统等进行实时数据库更新、实时数据库监控等。

除以上三类内容外,太极还扮演了监理角色,如奥组委的票务系统、管理系统等,为科技奥运保驾护航。

孙定: 太极公司先后投入多少人力到奥运中,能否介绍介绍他们当时的工作情况?

刘淮松: 包括实施阶段,公司前前后后投入了150多人,占公司总员工的10%。最辛苦的属于驻守鸟巢的员工,从7月16日开始,在鸟巢的各位员工各就各位,进入保障阶段。由于奥运的开幕时间是死限,不容丝毫差错,我们公司的法人签了“生死状”,力保信息工作万无一失。这其中的压力一是来自实施系统的时间压力,分秒必争,保证8月8日顺利完成; 二是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关乎国家的整体形象,谁都承担不了这一失败,这是政治压力。

随着开幕式时间的逼近,在鸟巢的员工处于“零状态”,每个人都绷紧神经,很多人连续失眠。负责鸟巢项目的经理,把孩子和太太送回老家去,吃住全在鸟巢。平时,老百姓们看到的是鸟巢外部的光鲜,但太极的员工在地下一层的工程指挥部里度过了10多天,这指挥部是由仓库临时改装的,仅有一个门,没有窗户。大家在60平米的“大蒸锅”里,白天工作,晚上睡椅子,每天加班吃包子和泡面,以致大家最后看到包子就反胃。

奥运开幕前几天是最为艰苦的日子。因为方便面以及桶装水一律不能带进场馆,工作人员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喝厕所里的中水。在这种情况下,队伍本身的作风与素养、打硬仗的气概发挥了巨大作用,有事能够扛得住。所以,我对这支团队充满信心,他们以前也打过很多“硬仗”,军人的气质融入到现在的工作中,非常难得。

15年“奥运缘”

零差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太极早在1993年结缘奥运,2003年确定奥运战略后,太极公司系统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成立专门组织。

孙定: 太极公司能将奥运项目做到零差错的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之前应有厚实的积累与周全的准备。太极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介入奥运项目,并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去准备?这是怎样的过程?

刘淮松: 太极与奥运结缘源于1993年,当时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太极作为国际奥组委考察的试点单位之一。我们在公司所在地一楼搭建了IT模拟环境,向奥委会展示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水平,这次考察获得了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因此,早在15年前,我们便开始精心准备奥运会了。2000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市成立了奥申委,太极公司的交通事业部总经理侯新仪,选调至奥申委,担任技术部主任。之后,公司再派出数名精兵强将到奥申委。这些骨干在借调过去后一直担纲奥运的中流砥柱,最后发展为奥组委的官员。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2003年国家组建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家相关领导提出了奥运战略,并委托太极公司全权负责,设立了科技奥运工程研究中心。当2004年奥运战略正式启动时,研究中心成为奥运最有力的支撑。前期的调研考察、总体规划与需求分析的工作就达两年,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小觑,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是因为科技奥运工程研究中心的设立,为太极带来了更多机会,陆续承担起奥运的多个项目,无论是鸟巢还是奥帆基地,无论是食品物流还是安保系统,乃至开闭幕式导播监视系统,太极都可以参与其中并顺利完成。正是因为奥运战略的准确定位,使得我们在人才培养、部门设立、经济投入上都有了系统部署。

当然这个战略定位对太极的成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奥运对我们的IT服务能力全面检验,团队作风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和历炼。

孙定: 看来太极在奥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出色表现是有备而来。那么奥运结束后,太极有没有从这次奥运项目中形成新的技术能力、平台或者新的产品?

刘淮松: 奥运给太极留下了两类成果: 新的产品和奥运带给我们的战略思考。

新的产品包括三方面: 一是因为奥运任务所产生的解决方案,因为有了更成熟的科技成果沉淀,能够在奥运后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贴上了奥运标签。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奥运遗产是团队的作风和管理能力。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管理能力在经过奥运锻造后再上一个台阶,奥运给予我们最好的磨合与历练机会。第三个是使太极自身的企业文化加入了奥运元素,今年我们提的口号是“太极拥抱奥运2008”。通过切身参与和感悟,奥运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里,成为企业的基因,能够使太极的整体文化不断优化,从而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

奥运也给我们带来了战略思考。经过奥运的验证,很多项目将成为太极非常重要的业务战略。经过奥运,太极有了很好的沉淀,比如平安奥运为我们带来平安城市的成果。通过此,我们会思考: 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提升太极在平安城市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凸显战略定位。太极会尽快整合资源,变科技中心为公共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使得成果系统化,并辐射到行业里,我们会在整体思路上更加注重战略布局。

同台竞技显实力

中国IT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比国际企业弱,而且,在本土化上中国的IT企业比国外企业更有优势。但要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还需要经验与案例的积累。

孙定: 在参与奥运项目时,你们肯定跟很多国内外的企业同台竞技,与国外做IT服务的厂商相比,本土IT企业的能力是什么样的水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刘淮松: 总体来看,国外企业和本土企业互有优弱势。比如源迅公司承担奥运赛事的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完全由自身开发。作为国际化的IT咨询与服务公司,源迅连续两届参与奥运的信息系统建设,从经验与系统上讲更成熟与完整,这是值得国内IT服务企业借鉴的。而本土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熟悉水土、不娇气。

我可以举个例子。在奥运项目中按照之前的设计,导演只需要一个指挥屏幕,但最后应导演要求要将一块大屏切开。如果由国际公司来办,审批、采购程序相当繁复,时间上肯定来不及。这时,本土公司所具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本土管理体系,能完成这些突发的任务。导演的需求有变化,太极能灵活地跟上。所以,这些本土管理模式能够最好地满足客户要求。奥运也让我们看到,本土IT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不能照搬西方理念,要保持弹性。当然也不能完全基于国内的管理,毕竟IT企业本身需要规范、要进行流程再造。

孙定: 太极公司在奥运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技术产品、方案与能力以及服务的规范等,将来是否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跟源迅等国外企业一争短长?

刘淮松: 以中国企业现有的创新能力而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需要机会。如果有机会,我们不会比国外企业差,甚至做得更好。因为中国本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是足够的,问题在于没有市场。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人员,但没有相关的国际经验,而源迅有连续承担两届奥运会项目的经验,埃森哲拥有在能源行业的成功案例。

其实,国内IT企业的实力并不弱。最近,太极公司在为国内一家电力公司做资产管理的咨询,刚开始时,这家公司认为太极缺乏经验,因此开始想把项目交给埃森哲和太极一起做,但整个项目确定后,这家公司直接和太极签订了合同。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太极能力不比埃森哲差,而且具体到跟中国本土实际结合时,国际企业还远不如本土IT企业来得轻松。通过共同的协作,太极不断吸收对方的先进理念,并做好了与企业的接口,因此最后这家公司选择将整个咨询交给太极。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本土的IT企业需要经过经验积累过程。一旦有了成功案例,到国外竞争时,就能胸有成竹地拿出案例说服对方。其实只要有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与沉淀,中国优秀的本土企业都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采访手记

守望麦田

以前就听说过太极有不少的“守望者”,走出大学象牙塔便钻进太极大楼,一晃几十年成了“老人”,刘淮松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讲,IT行业是块浮躁地,“跳来跳去”没个准,很难在IT企业找到归属感。尤其在外国IT企业大量入驻时,优越的办公条件、丰厚的薪水酬劳,没有多少人能经得起诱惑。

刘淮松经历了太极从国有体制改革到市场化运作公司的全过程,也目睹了外国IT企业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状况。在体制更迭和转换的艰难期,许多人放弃了本土企业,但他仍驻守太极,守望麦田,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走到了今天的总裁位置。“和太极一起成长,它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太极的员工说,刘总把IT做到了心坎里,也把每个员工放在了心上。因此,在这个流动极大的行业,太极人还可以挺得住。

的确,无论是从小型机到集成化,还是从集成化到IT服务的转型,再到今年承担奥运任务,刘淮松都成功承担了这些历史任务。凡事都“气定神闲,用平和心态干实事”的他,找准了自己的IT心态。“奥运前夕,大家常为一些突然的变动而惊慌,但是刘总还是不乱任何阵脚,稳住军心。”太极员工们对这位领导的“气定神闲”相当佩服。

其实,这种平和不仅呈现在他的工作中,也融入到生活里,成为其行事准则。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刁钻”的问题,刘淮松都用不愠不火的语调,对每个回答划分层次,有一种“水来土淹,兵来将挡”的气势。

“太极经过奥运的考验后,并不是放松,而是更要抓紧。”刘淮松有了太极更大更强的发展目标,而对于自己,“气定神闲”或许是他带领太极实现目标的优秀的品质之一。(文/尹一捷)

总裁感悟

战略为王

战略抉择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太极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重要的战略抉择。比如开始太极做小型机业务,这是根据当时特定历史情况进行的战略定位。当时,我们要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靠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来填补国内空白,因此建立了围绕小型机的一套体系,这些体系推动小型机成为我们的核心产品。

后来,太极专做系统集成,其实这也是战略抉择,这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的。到2000年,太极拥有了足够的沉淀后,公司的核心业务锁定在IT服务。在太极股份成立后,我们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每3年作为一个战略期。

这次,我们能够成功地承担奥运项目,也在于战略的制定。围绕奥运战略,我们成立专门组织,投入专门的人力,并且长达数年,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战略部署。因此,如果太极想要走向国际,我们必须在项目基础比较扎实的前提下,用战略思维去思索和观察这个领域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