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共青团活动里的follow me or follow you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共青团的工作似乎从来就都不是同一款产品,它虽然有大框架,但却没有标准化,于是我们便会发觉,在这个团委里共青团似乎是A,在那个团委里共青团则似乎是B。而在y=f(x)的产品函数里,团干部的意志会成为最主要的变量,故而,我们便会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共青团,有着重于搭建青年人才舞台的,有擅长于搞青年文体活动的,当然也有按部就班充当二传手的,构成了一个“花样”的共青团体系。
回首我们所做的一切,最普遍的一种工作方式,我们也会称之为服务方式,便是我们团干部群体,想办法策划各种工作、活动。绞尽脑汁、废寝忘食,自己“作”自己,不曾停歇。活动想好了,通过各种动员体系,或是正式公文,或是邮件微信,或是会议座谈,或是高声一呼,布置、执行、完成。活动结束了,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冷清,冷暖自知。
自然,我们可以寻找各种理由为一些不成功的工作来解释,缺乏经费,领导不让搞有意思的,团干部很多兼职没人帮忙,团员青年积极性不高,这些似乎都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一种工作模式,不就只是follow me么?你自己脑子里导演了一场“戏”,让青年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演,他们就只是“演员”或“道具”而已。当然,这“戏”也许是一部好戏,领导喜欢看,自己也觉得挺好,也许还能让演员有很多的发展。至于这些团员青年的“画像”与“脸谱”,其实内心是模糊的。
follow me的模式里最核心的,少了一种参与感。如果只是青年给你发一段微信、拍一张照片、录一段视频,这不是参与。社会心理学教程告诉我们,参与的过程是一种附着与联结,会让参与者与组织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不同于follow me模式的心境。
有一年,我们搞过一个与“五四”主题海报合影的活动。规则很简单,团委印了几十张海报,让二级团组织带回各自办公室,请大家寻找海报并合影,团委抽奖。目的呢?简单,就是五四时候刷一下存在感,让大家都晓得,“哦,组织了一次主题活动”。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follow me的思维:我设计好一个规则,让他们按照我的想法被“操控”地去step-by-step。
可是,活动到了第二天,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一个团干部以身作则,按照活动规则自拍以后在朋友圈里发了照片,号召大家快来海报处合影。可是,紧接着,就被一个女同事“恶搞”了一下,把PS过的照片发到了团委微信上。
看到的时候先是觉得超级好笑,后来转念一想,好,既然你们喜欢这样,那活动索性就变成“恶搞PS”我们这位团干部,当然,是在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
此时此刻,活动的性质就变了,活动的主动权不再在团委手里了,任由大家自由发挥,随意PS,尽情美图秀秀,有些连“美娇娘”都P上去了,也是费了一番时间和功夫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follow you的参与了,效果也很好。
往往,团干部自己包办了很多团的工作,从设计到执行,很费心、很努力,可我们在忙碌的过程中却会忽略一种角色的错位。我们做的工作,我们提供的服务,是让青年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执行,去完成,还是说,应该倒过来,我们应该按照他们的思维、喜好去做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团干部认真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