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课程标准,计划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届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中小学生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新版教材(《现代教育报》2012年2月17日)。决定“新课标”实际成效究竟几何,笔者说两句虽是老调但不嫌多余的废话: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健全、知识积累比较薄弱、人生阅历相对单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其他教育阶段难以比拟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虽然高声疾呼民主化课堂的今天,“俯视型”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阻碍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痼疾。大部分教师对此洞若观火,“俯视型”课堂教学虽对学生成长不利,却是最节省教师时间成本的教学方式,不必冒创新有可能失败的风险。许多手执教鞭的教师们都在这种畸形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历史的巨大惯性,却没有因为他们走上讲台而发生改变。

“新课标”又一次将教师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新课标”强调学习与成长间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等等,这些要求看上去很抽象,但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因不同的教师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景。同样是《论语》中的只言片语,有的教师可以讲得纵横捭阖、妙趣横生,让学生享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和体悟。而有的教师讲得味同嚼蜡、了无生趣,《论语》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应付考试的记诵篇章而已。

教师的分水岭,决定了“新课标”实施效果的高下之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能力,笔者认为“修德、革故、修业”乃是其中的三个关键。

以德从教是前提。索尔仁尼琴说,“善与恶的界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穿过,在一切人心中穿过”。只要人类存之于世,德性便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基本价值。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教师劳动对影响儿童成长极端重要性,要求教师把师德放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近些年,由于对师德的滥用和误用,导致人们对师德涵义的理解发生偏差,似乎师德成为高不可攀的名词,师德存在虚化、泛化的倾向。以德从教,强调教师对师德的追求蕴含于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中,对本职工作出于发自肺腑的热爱,对学生的个性怀抱着尊重和理解,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的终身。在我们的学校中不乏这样一种教师,始终绷着一张声色俱厉的面孔,让学生见之犹如闻风丧胆,靠僵化的纪律维护呆板的课堂秩序。这类教师看似恪尽职守,实则缺乏对师德的透彻理解,他们把课堂当作“驯兽场”,提倡服从的奴化教育观,教育出来的儿童必然缺乏创新思维,终会误了孩子们的成长。一个把师德抱有敬畏之心的教师,必然把道德作为感染学生的情感力量而不断砥砺自我、加强德性修养。

革故鼎新是动力。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新要求亟需新理念,新理念营造新课堂,破旧才能立新,有创新才有活力,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一个优秀老师,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与勇于创新的思维面对当下与未来。革故鼎新,止于至善,只有不断汲取新知,才能立于前沿。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展望》主编扎古尔?摩西所言,“教育制度往往具有排它性、闭关自守和缺少自我批评的特点”,教师置身于排它保守的教育制度中,难免受到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祛除狭隘封闭的心态,不仅需要有突破制度阻碍的非凡魄力,更需要解决教育难题的智慧、技巧和素养。

修业立己是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知识存量上远远超过学生,这多少松弛了加强专业技能修炼的那根弦,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在职业生涯初期并不强烈。到了职业生涯中期,才发现自己那点知识存量已经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于是,吁求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今天,教师在“新课标”中应当成为终身教育的积极践行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必须首先是“践行者”角色,用能力和水平树立教师的权威,所谓“学高为师”是也!我们常常教导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信息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专业成长有更多的渠道,笔者并非否认组织化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而是认为,以“等、靠、要”落后观念期待在职培训,已经在起点上落伍。

从传统教师职业功能来审视,“修德、革故、修业”恰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有力呼应。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职业功能的认识越发深刻和丰富,但概其要者,不外乎此三端。可以认为,“新课标”蕴含了强国之梦的必由径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进才能变为现实,而教师站在实施“新课标”的第一方阵,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践履“修德、革故、修业”,才不负“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