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不会漠视牙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牙文化・海归个案
老耿即使在国外受到了巨大的牙齿文化冲击,也深知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回国后还是未能比出国前花更多精力打理牙齿,未能继续在国外的牙齿治疗。
受访者:老耿,60年代生人,聚橙网络公司老总,曾在美国居住十数年,现居深圳,家人仍居美国。
老耿从来都是笑不露齿的。从知道爱面子的年岁起就这样。倒不是过于害羞,而是“牙齿实在难看”,不忍让其见人。几十年已成习惯,现在已经不大会露齿开怀了。
曾经他向露齿开怀的目标迈进过几步,后来因为回国,本可触及的目标,又模糊了。
17年前,老耿去了美国。初到正适应着,还未来得及关心起牙齿来,这个从牙齿看出身的国度,已经先他一步关心起他的牙齿来了――牙齿保险找上门了。
买保险时,其他保险都是统在一起,一张单包罗万象,唯独牙齿保险单列开来。这是老耿受到的第一次“美国牙齿文化”冲击。后来他知道美国半数以上的人都有牙齿保险。
有了保险,除每个月不多的一笔保险费外,看牙时只需一小笔费用即可享受专业而全面的基础护理,通常是几块到几十块美金。老耿就此开始了“笑可露齿”的奋斗之路。
从预约牙医开始。
美国牙医时间观念极强,所有项目皆需预约。工作时以15分钟为单位,补牙3个单位时间,牙冠或搭桥6个单位时间,每天有时间表,表上注明当天所有病人的姓名、所做项目、预约时间和诊疗时间长度。如果由于诊所的原因,致使约好的时间延误了10分钟,上至医师,下至助理,都会觉得面上无光,惭愧不已。
来了就看,看完即走,不浪费对方一分钟。这让忙碌的老耿得以用零碎时间来看牙。这是他第二次受到“美国牙齿文化”冲击。
见了牙医,一张嘴,始知这实在算不得冲击。
自打长齐就没见过什么人的老耿的牙,再想不到这辈子能得此待遇。先是近距离见了温和的牙医,然后接受全体检查――一颗一颗地,哪一颗都不被漏掉,再是拍片子,两三颗为一组,一组一张片子,留作档案。检查完毕,医生给每颗牙定了一个龋齿级别。一级的给予护理、二级的小做修理,三级的就要大动干戈了。长长的治疗计划,医生细致得让老耿暗服人家贵得有理。末了,医生跟老耿交代,你这样的牙齿要配合怎样的刷牙方式、牙刷用哪种、牙缝刷用哪种、牙膏用哪种含氟量的、牙线如何用等等。
如此一年下来,也不过治好了几颗牙。但是这治好就真的治好了。老耿也成了半个牙医――医生什么都会教给病人,让其放心,更好配合。
治了大约一半时,老耿回国创业,留下了家人在美国,也留下了半口各种级别的龋齿。
回国后的老耿,钱包里一直放着儿子的一张照片,天真的小脸,灿烂的笑,无所顾忌地――当然无所顾忌,这不是老耿笑不露齿的童年。
儿子生在美国,按美国的医疗和保险制度,18岁前都可以享受免费的牙齿定期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换牙前,儿子的牙齿只做些基础护理――“小孩子都不爱看牙”。到换牙时,牙科诊所就常去了。
因为小孩不喜看牙,牙医总放有许多小玩意在诊所里。小公仔、小玩具、儿童喜爱的饮料,或者投币售卖的糖豆。只要你乖乖地看完牙齿,就让你选一样作为奖励。看着牙医投了币进去,吐出的彩色糖豆,孩子自然就降伏了。
治疗或者护理期间,牙医会跟孩子灌输牙齿保护的意识,比如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早晚要刷牙,如何用牙刷、牙膏、牙线之类。
儿子从11、12岁起,明显开始重视牙齿。每天早晚,立在镜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总要忙活个好几分钟,而不像自己小时候,一天两次?懒的时候,仅有的一次都省去,就是刷,也是如写草书。
现在儿子每次回国,老耿注意到,他都会在意别人的牙齿。有时候,儿子会跟老耿说,“你看那个人的牙怎么那样”,“他有bad breath(bad breath,口臭,美国人非常在意这点)”。
就像老耿小时候,牙齿长得很不整齐,为此他笑不露齿,跟别人交往时牙齿不好的自卑感总像喷泉一般时不时地涌上来,抑制不住。即使如此,没有谁,甚至他自己,提出来要让他去矫正牙齿。
然而,跟许多同龄人比,老耿竟是幸运的――他的四环素牙很轻微。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
及至今天,又怎样?
老耿回国后,一直没有继续他在美国的牙齿治疗。不是不在意,而是条件总是不允许。
国内公立医院的牙科诊所,老耿去过。牙医看了,说:“你这牙齿没什么问题,不用治疗,平时多注意好好刷牙就行了。”
――国内和国外根本不是一个标准,“国内对牙齿没有那样细致的理念。”
而且每次去医院,排队总是要等很久,忙碌的老耿总找不到这样大块的时间去等待。
私人牙科诊所,在老耿居住的深圳,因为牙医私人营业牌照的限制,颇不发达,仅有的几家收费高端的,老耿打听到技术并没有一致的高端。
“笑可露齿”之路,老耿打算以后去美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