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共转性斜视与美容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共转性斜视与美容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共转斜视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达到改善外观和美容的目的,满意于患者。方法 回顾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对临床上面诊治10例共10只眼的成人共转性斜视患者进行分析,以提炼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和对策。结果: 目前该手术方法是治疗美容性成人斜视比较满意的方法。 结论 所有患者都对手术的眼位满意,作者认为斜视不但影响单眼的视功能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和恢复,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美容。

【关键词】 共转性斜视;美容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4-02

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也是影响外观美容的一类眼病。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现在我们重点探讨共转性斜视,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治疗体会,探索出治疗成人共转性斜视的比较满意的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患者都是成人单眼。共10例,其中内斜视9例,外斜视1例。都是严重影响美容外观,严重影响视力的共转性斜视。适应症:所有成人共转性手术者都是斜视度以角膜映光点超过40度为标准,牵拉实验检查了解到都是对拮肌挛缩或者纤维化引起的远动障碍。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由于非手术不能矫正,一般在一岁以后就可以手术,最迟不要超过5岁。成人此类手术的目的是改善外观,其次是视力的要求。美容性斜视手术的适应证:①有明显眼位偏斜,影响美观,经牵拉试验无复视者;②全身情况正常,老年患者无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③眼部无炎性及其它眼疾;④心理状态健康,理解并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常规平卧手术床上,常规消毒覆巾,睫毛不剪,开睑器开睑,球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做以苍穹窿部结膜为基底的球结膜切口,钝性彻底分离球结膜以及筋膜,完全暴露直肌后,在直肌附着的之上下缘外2mm处施行直肌徙后术(内直肌徙后量为6mm,外直肌徙后为9mm这个肌肉手术量很重要),同样施行直肌缩短术(内直肌缩短或者切除量为8.5mm,外直肌缩短或者切除量为10.5mm),最后缝线关闭球结膜,庆大霉素针剂冲洗结膜囊。手术中要注意缝线要牢固,须试将作调整滑动。术后每日换药一次,两周左右拆除游离肌肉锋线及滑结。

结果 所有患者都对手术满意,以后一年以上的随访也没有欠矫的情况出现。作者认为矫正必须要足,应以轻度过矫为原则。此种手术的方法以及眼肌的计算量是值得肯定并推广的。

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是成人斜视明显的、美容性斜视必须实施的手术。

讨论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其中内外直肌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的作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则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

双眼眼外肌协同运动遵循两条规律:其一为一条眼外肌的收缩必同时伴有它的直接对抗肌的松弛,否则眼球不能灵活转动,此规律称为Sherrington定律。其二为起自中枢神经系统使眼球转动的神经冲动,一定同时和等量地抵达双眼,否则双眼无法注视同一目标,此规律称为Hering定律。由于眼球运动的这些规律性,才形成了人类双眼单视的基础。这种功能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目前斜视手术作为一项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是对附着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术,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年幼患儿接受手术时需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其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是不可缺的治疗也是对以后的外观美容甚至心里自信产生重大影响。正在普及的斜视纤维微创手术更是将此手术中的出血等并发症大大减少。相信我们以后在临床上将会有更好更多的治疗方法,期待于非手术即能达到又美容又能治疗斜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赫雨时,斜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郭培恒等 眼球后退综合征的手术效果。实用眼科杂志1988:6(4):238

[3]宋琛.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学全集。眼科卷。眼肌手术。1994 309-363

[4]张方华等 斜视 中华眼科杂志 1980;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