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生习作自评互改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生习作自评互改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次全校作业展览中,张老师看了我班学生的作文本,禁不住大声嚷嚷起来:“五(1)班学生写的评语比我还有水平,你们看看:黄楠同学给张小丽同学《珍惜真正的友谊》一文的评语是:“文章书写非常工整,但内容有点跑题,题目是《珍惜真正的友谊》,而大量的篇幅却在着重讲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只用少量的篇幅在写珍惜友谊,因此本文没有能够很好地切题;文章的语言朴实,但稍显平淡,更缺少优美的词语,也少有名言或诗词加以点缀。”“韦老师,快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教会学生写那么好的评语?”是呀,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评互改习作的能力呢?有什么办法在习作评改这一环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不断翻阅各种书刊、杂志,大胆实践探索。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通过推敲,考虑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

一、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评论方法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勾画在书上或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它是读书笔记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课文,与文本的语言对话,使用符号批注;(2)课中重点讲读,写评点式批注;(3)课后拓展文本,写联想式批注;(4)课外阅读写反思式批注,发展思维;(5)习作教学时,学生在自评互改中写建议性批注。

二、开设“今日点评专栏”,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评改的兴趣,强化评析方法的运用,我在学习园地开设了“今日点评专栏”,内容分别张贴“学生优秀习作”和“病文片段”,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点评和修改。

例如:周一,我张贴了刘亮同学的习作《机灵的小狗欢欢》。周二,陆涵张贴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本文条理清楚,先点明小狗的特点:机灵、可爱,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其特点,文中优美语句很多,最后一段尤其生动,读后谁不说这小狗机灵呢?这篇文章把小狗欢欢写活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介绍小狗欢欢‘管闲事’捉耗子这件事时我觉得显得不够恰当,这里‘欢欢’的管闲事与作文题目中中的‘机灵’没有较好的统一。小狗更多的是与家人和睦相处,如果也能写写这方面的趣事,欢欢的形象不是更具体更可爱了吗?”

三、小组写循环日记,进行自评互改实践活动

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或多或少都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如果让他们每天坚持写日记,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害怕写了,不愿意写了,从而产生厌写的倾向。因此,我将全班学生每七人分成一组,每组只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循环日记,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在记日记时,先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并对小组某个成员的日记进行点评和修改,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评改的重点是注重了对学生积累材料的评价,如评选了“黄金眼”,“小小观察员”,“小记者”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那些平日注重了积累,有了一定占有写作材料方法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并且也引导和促使全体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评改的要求还可以是对标点、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等某个方面进行评改,也可以写总评,并签上姓名。每个月末,教师收集日记本,在全班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写作之星、最佳评论之星。这样长期训练,解决了习作素材贫乏的局面,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评互改的能力

四、建立QQ群,网上互评,提高自评互改的能力

自从学校开设了网络教室了,我深深的感觉到多媒体网络为作文的教学注入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基于现在学生喜欢聊Q的热情,为此,我建立了班级QQ群,鼓励学生将个人习作上传到群共享文档,发动学生、家长共同对习作进行大面积的点评和修改。这样,既可以完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校与家长对话,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又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更有利于习作的提高。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作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进行品词、品句、品段的训练,不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才能在习作中进行有效的点评和修改。“海纳百川”我相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训练,学生自评互改习作的能力将逐日提高,这不但大大减轻教师的改作负担,更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