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集结号》到《赤壁》的转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集结号》到《赤壁》的转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访/吕乐 采访/本刊记者 状态

吴宇森继续使用他保持了几十年都不变的方法――比如高速、甩大衣、白鸽。

吕乐,第五代摄影师、导演。摄影代表作有《天浴》《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集结号》《赤壁》等。导演代表作有:《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纪录片)《赵先生》《小说》《美人草》《山乡书记》《十三棵泡桐》。

投资最大的华语片《赤壁》

大众电影:据说上个世纪90年代在法国的时候,你就跟吴宇森有过接触?

吕乐:那是在1991年,吴宇森在法国拍《纵横四海》,我去给他们的照明组做法文翻译。

大众电影:这次拍《赤壁》你们是怎么接触上的?

吕乐:他们希望找一个大陆的摄影师,应该是有人推荐的吧。

大众电影:是哪些因素促使你接这部电影?

吕乐:嗯,应该说首先是因为吴宇森吧,毕竟当年的《纵横四海》《喋血双雄》确实不同凡响。另外,他们请我去当时筹备中的《赤壁》组里看过,见到美术部门的各种场景图,觉得会有意思,场景很壮观,壮观得有点几乎异想天开,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当然,这是一部号称华语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大片,作为摄影师,那我也是奔着一个有张力的、国际化的大片去的。吴宇森导演也跟我说,他当时在美国拍《风语者》的时候,在岛上拍战争戏,同时用13台机器拍,连着拍了两个星期。这次他也会多机拍。

大众电影:拍《赤壁》一般同时用几台机器?

吕乐:7台吧。

大众电影:一提起大片,大家就会想起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等等。给我们介绍一下《赤壁》怎么个“大”法?

吕乐:这个很难讲,不过我可以给你说一点数字吧。据我所知,不一定特别准确啊,组里常驻的工作人员大概有700多人,常驻的群众演员也大概有700多个。我们摄影组的有70来人――一般一个小成本的电影的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也就是这个数。再比方说, 你见过拍一场夜景一下用12台发电车吗?哎,这就对了。灯打得多,面积也大,器材直接把先力公司所有的灯用完了……不过也就如此了。我认为,自从电影诞生到现在,大场面、特技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对人的关注,是对个体的慈悲、怜悯和探讨,对现有社会现状提出的见解。

大众电影:任何一个电影剧组在拍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拍《赤壁》的过程当中,作为摄影指导,你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吕乐:那很多。比方说我建议建一个可以移动的通讯塔,可以放机位,可以打灯,但制片方说太贵了,建一个得250万人民币,所以实现不了。那我这个时候就会比较气馁。

大众电影:还有吗?

吕乐:嗯,还有就是工作量太大,底下的工作人员太辛苦。作为摄影师或者摄影指导,你应该有三分之一的能力来把握拍摄进度,帮助导演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开拍以后,我一看都有点傻了――一天170多个镜头,换了神仙你也拍不完。所以工作起来很被动。于是我的工作也就变得比较被动,基本要求就是摄影组70多人不出工伤,每天工作不超过12个小时,要求星期天休息,保证基本的艺术质量。

大众电影:星期天可以休息?

吕乐:拍一部电影,或者所谓的大片,连着两个半月你一天都不休息,人挺一挺,咬咬牙,是可以熬过来的。但是你说连着半年、9个月一天不休息,那是不可能的,是要出问题的。

大众电影:这确实是个问题。

吕乐:太多这样的问题了。你比方说,我个人反感导演啊、明星啊单独吃小灶。这玩意是件一听起来就极其不民主、不平等的事。为什么导演、主演能吃的好成那样,底下的场工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应该说这是受港台剧组影响的坏习惯,比较恶劣。我知道摄制组里的有些现状、问题是我个人在有生之年改变、影响不了的,我只能用我的微薄之力,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让他们有休息日,不出工伤……

大众电影:能透露一些《赤壁》在创作方面的情况吗?

吕乐:嗯,那就是吴宇森继续使用他保持了几十年都不变的方法――比如高速、甩大衣、白鸽。

战争大片《集结号》

大众电影:据说你是下了《集结号》之后紧接着就上了《赤壁》?

吕乐:事实上是第一天下《集结号》,第二天就进了《赤壁》。

大众电影:跟导演冯小刚之前就认识吧?而且我看你的《山乡书记》里徐帆还饰演了电台主持人的角色。

吕乐:应该是1997年前后吧。我挺喜欢他的《天下无贼》和《手机》的。当时是他们的制片跟我联系说,要拍个战争片。

大众电影:似乎男性对战争片都有点情结。

吕乐:可以这么说。对于我,首先有个情结在里面。另外作为摄影师,我还没有涉足过真正的战争片。拍张艺谋的《活着》的时候,有过战争场面,像炸点啊、翻车啊、射击啊,但没涉足过地地道道的战争片。

大众电影:你刚才说《集结号》也是多机拍的?

吕乐:对,很多场面用了5台机器。应该说多机拍摄是未来电影制作的一种趋势,尤其是成本稍微大的电影。多机拍摄给电影的剪辑、节奏的调整、把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提高,尤其是那些不可重复的场面或者很难重复的场面。像拍战斗场面,埋一个炸点要费很长时间,用多机位来拍,出来的素材其实就像拍了三四个炸点。

大众电影:我看网上不少人对《集结号》的画面评价都挺高,尤其是画面的调子。

吕乐:我们对画面进行了做旧,消了点色。战争戏偏冷一点,战争以后的现实生活略微偏暖一点。现在的电脑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些都不成问题。你看现在电视里放的广告,那就是个极致,给人的感觉是已经美得不能再美了。这些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用在电影中。

大众电影:在拍摄手法上能否再详细地介绍一下?

吕乐:比方说,普通的观众在看战争场面的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在抖动,就好像地被震得连人都站不稳了……我们在拍战斗场面的时候,会在摄影机拍摄时让它轻微地颤动,动得比较多。韩国方面也提供了能特殊颤动的机械。

大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也有类似的感觉。

吕乐:我们之前也考虑过像《拯救大兵瑞恩》里那样,把大冲击钻连在摄影机上来制造颤抖的效果,但是因为机位换得很频繁,这么大的设备在拍摄的时候特别不方便。于是我们用了自己的办法――我们自己准备了很多按摩器,把按摩器捆在摄影机手柄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制造颤抖的效果。在拍摄大的炸点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颤抖来制造效果。

大众电影:我看画面的风格还是偏写实的。

吕乐:对,摄影风格是比较现实主义的,在视觉效果上会和之前国内的战争电影有些区别。当然最显著的变化是在爆破特效上。这次特效爆破、烟火这方面由韩国的公司制作,效果非常好。正因为特效爆破、特效化装的工作十分到位,因此影片更有写实风格,一些镜头真实而血腥。

大众电影:我看拍摄过程当中的一些媒体报道,说拍得很艰苦。

吕乐:非常艰苦。就摄影部门来说,因为镜头很碎、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摄影组的工作量非常大。要知道银幕上几秒钟的镜头,可能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去拍摄。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摄影上的工作量之大,在国际上都是前列。

大众电影:跟冯小刚合作有什么感受?他对摄影方面的要求多吗?

吕乐:嗯,大的方面我们会在拍摄前先定好。他更多的是对造型、服装、画面颜色等方面的要求。当然,我会给他一些提醒,比方说其实他要的画面效果在拍摄的时候已经有了,但监视器会不准,那我就会告诉他;再比方说像画面的颤动这样的效果,在大屏幕上放的时候效果会放大等等。

大众电影:你跟不少国内的导演都合作过,像田壮壮、张艺谋、冯小刚等等。谈谈冯小刚和张艺谋的差别吧,感性的理性的都行。

吕乐:冯小刚比较灵活,对于语言的幽默感把握得很好;张艺谋比较严谨,逻辑性强。比方说关于人物的台词,张艺谋更愿意强调或者研究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不那么说。冯小刚讲故事更强调小的故事的积累,慢慢地它要讲一个什么道理;张艺谋一上来就是带着主题来的,他会在这个主题之下慢慢衍生他的故事。冯小刚比较外向,在现场比较容易着急,也发火;张艺谋他会皱着个眉头不说话,就好像谁欺负他了……

本文图片由吕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