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以问题巧设情境,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加强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创新的平台。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新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个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一文的结尾部分,那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有的同学还擦眼泪。此情此景,我把握时机,关切地问:“同学们,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是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去雕塑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注视着前方,盼望胜利到来。”有的说:“我要画他伏在地上,头高昂着,向前挪动的像。”……为使学生对的英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醉翁之意是哄他们多想多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越来越浓。

二、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一年级的课文《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尚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上这课时,教师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碧波荡漾,杨柳翩翩,几只白鹅在池水中不时昂首呜叫,白色的身体轻快地浮动在碧波上,在清澈的池水中红色的脚掌悠然拨动着……诗句的朗诵又随着画面同步出现,声音和图象的结合演示着一种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画面,并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伙,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些看法表现了一年级小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表明了在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问题巧设情境,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问题是创新之源,怀疑是创新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1、变序设疑,启发逆向思维。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由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

2、诱导发散,训练多向思维。诱导发散,培养多向思维是触发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精选发散点,一篇课文以一两个重点为宜,同时要注意科学性,对发散点的结果需加以分析评价。例如,教《麻雀》一课时,教师讲完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这位同学的多向思维应当肯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一石激发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发出来了。

3、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加强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创新的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我们可以为学生办起红领巾广播站,办起了娃娃文学社、手抄小报、开展小记者学校等等。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也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前,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发现许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许多问题就引刃而解,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大家纷纷举手,提出建议。这既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从小讲究卫生、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架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