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堂数学课上不完谁之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堂数学课上不完谁之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职数学教师来说,一节数学课上不完是屡见不鲜的事,常常听到同行们抱怨“学生的基础怎么这么差?我一节课的内容都掰成两节课了,还上不完!”“学生的反应怎么这么慢?我都不敢叫学生到黑板上做题了!”“一节课只能讲这么点内容,这本教材什么时候才能上完啊?”……一堂数学课上不完——谁之过?我以《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为例,谈谈我对一节上不完的数学课的思考与感悟。

二、教材简介

《点到直线的距离》选自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点到直线距离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效果辨析

【方案一】

步骤1: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步骤2:给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式;

步骤3:教师用例题1示范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4:学生练习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5:用例题2提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

预测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会睡着,没睡着的会变成数学机器。

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只“教”学生机械地套用公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几乎没有作用,还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课。

【方案二】

步骤1: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步骤2:求点P(3,1)到直线l:x=5的距离d;(图文并茂)

步骤3:求点P(3,1)到直线l:x-y=0 的距离d;(数形结合,1题多解)

步骤4:求点P(3,1)到直线l:x-y+2=0 的距离d;(用通用方法求解)

步骤5:求点P0(x0,y0)到直线l:Ax2+Bx

+C=0 的距离d;(公式的推导)

步骤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步骤7:教师用例题1示范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8:学生练习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9:用例题2提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

预测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估计探讨到步骤4,下课的铃声就该响了,而此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还未正式登场呢!看来这又注定是一节上不完的数学课。

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从教法学法上都有所改进,课堂设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究点到直线距离的求法,有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类比思维能力,但安排的内容明显过多,是一节无法完成的任务。

【方案三】

步骤1: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步骤2:求点P(3,1)到直线l:x=5的距离d;(图文并茂)

步骤3:求点P(3,1)到直线l:x-y=0 的距离d;(数形结合,用通用解法)

步骤4: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步骤5:教师用例题1示范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6:学生练习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步骤7:用例题2提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

教学实践结果:本节课从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从图上“看”出来(步骤2),到距离可以“算”出来(步骤3),到距离可以用公式“代”出来(步骤5),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引导得从容,学生学习地轻松,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从《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规定时间内能否把一节数学课上完,虽然和学生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联系,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把握。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或避免一堂数学课上不完的尴尬。

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做到完整地上好一堂数学课,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有在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才能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次,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教师有预见性的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另外,还要了解学生间的差异,这关系到教学的进度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贯彻,也为合理安排例题、练习、设计问题链创造条件。学生在学习上都会有一定的喜好,教师要积极的对待学生的喜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2.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化。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培养提出具备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说明教材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铺垫和拐弯抹角地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这艘船的舵,才能使教学驶向正确的彼岸。

3.恰当处理数学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堂成功的、具有新意的数学课,几乎都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对教材中教学素材的更换、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活动的调整等。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对数学教材的处理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考虑知识结构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4.机动应变,适时调整教学步骤。机动应变是教师的一项教学艺术,也是中职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中职学生很多不爱学习,活跃好动,课堂状况常常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兼顾台上和台下,一边实施自己预设好的教学方案,一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为了避免台下睡倒一片,或台下吵成一片的状况发生,中职教师往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机动应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在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提醒学生、甚至警告学生中,实施教学,上好一堂完整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