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麻的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效果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麻的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效果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后手术患者术中分别采取头面部普通U形头托摆放法和头面部三点摆放法后患者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室护理方法对全麻俯卧位患者的保护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6例全麻下采用俯卧位行腰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头面部摆放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头面部普通U形头托摆放法,试验组采用头面部三点摆放法。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皮肤压红或受损、眼部红肿畏光甚至视力减退等俯卧位头面部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皮肤压红1例,无患者眼部出现不适,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皮肤压红或受损8例,其中1例患者眼部出现红肿畏光现象,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结论:相较于头面部普通U形头托摆放法,头面部三点摆放法可有效降低全麻俯卧位患者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头面部U形头托摆放法; 头面部三点摆放法; 全麻俯卧位; 手术室护理方法

俯卧位作为外科全麻手术常用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广泛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该可使医生充分获得手术视野,保证脊柱处于中立位及手术切口处于中线位置,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手术操作。但该带来的患者生理学上的变化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不容忽视[1]。头面部毛细血管及神经较为丰富,皮肤敏感。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患者头部往往会因重力作用被支架支撑点压迫,导致皮肤压疮、神经损伤及眼部并发症等[2]。为了减少全麻俯卧位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对全麻插管后手术患者术中分别采取头面部普通U形头托摆放法和头面部三点摆放法,观察患者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加以对比,发现头面部三点摆放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全麻下采用俯卧位行腰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46.4±2.9)岁。所有患者中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5例,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1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时间2~7 h。依据头面部摆放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3.9±2.7)岁。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为23~68岁,平均(46.8±2.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 d进行常规病例访查,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有无过敏史等,并再次查阅各项检查结果。期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人性化的良好沟通,如介绍手术室完善的仪器设备,本院在此类手术中的成功经验等,并详细讲解麻醉前准备、全麻苏醒时患者的感觉以及必要的手术注意事项等,稳定患者心理,并提请患者亲属术前术后加以配合,为手术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手术依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3]。其中试验组运用头面部三点摆放法对全麻插管后手术患者头部位置予以固定,所用器械为包裹海绵垫的马蹄形头托。在术前对患者的性别、体重、身形等予以检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面部轮廓对头托的每个固定点受力情况进行评估。据此选择柔软度、大小适宜的海绵垫,并随时调整海绵垫的厚度,保证患者面部受力面均匀分散。摆放时根据患者脸型在其额部和两侧颧骨面颊部分别放置一块折叠成边长4~8 cm,厚度3~6 cm的方形海绵垫。同时在其额部加放一大小适宜的软液体袋,适当增大额面部与头托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头部皮肤局部压力。同时应注意避开颧弓部。对照组采用头面部普通U形头托摆放法,所用器械为常规头面部U形头托。该法同样以前额和两颧面颊部为支撑固定患者头部。头托使用前亦使用海绵垫包裹,以保护面部皮肤。两组患者都应保证其眼部位于头托凹陷处,以避免眼睑部皮肤接触头托,对眼部造成压迫,造成不可逆损害。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保持患者仰卧,观察患者面部受压处(前额、两侧颧骨等)皮肤是否出现较长时间未消失的压红,甚至淤血、硬结、局部水肿等;检查患者眼部是否出现眼眶周缘骨突处红肿或畏光甚至视力减退等症状,并针对具体症状及时予以治疗。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则认定为该患者出现俯卧位头面部并发症。应当注意的是,30 min内消失的皮肤压红应予以区分并排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试验组皮肤压红1例,无患者眼部出现不适,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皮肤压红或受损8例(其中1例患者眼部出现红肿畏光现象),头面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见表1。

3 讨论

全麻俯卧位手术大多需要2~7 h,长时间的俯卧位给患者的生理带来一系列变化,如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保护性反射基本消失等,无法针对外界刺激做出自主调整[4]。众所周知,人体头面部皮肤较为薄弱,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极为丰富,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面部皮肤和神经受损。此外,长时间俯卧位导致的眼内压高过视网膜灌注压,眼眶受压导致的视神经纤维部分牵拉等均可能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甚至失明[5]。这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因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也给广大医护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针对头面部三点摆放法患者,在术前对患者的性别、体重、身形予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面部轮廓对每个受力点情况进行评估。据此选择柔软度、大小适宜的海绵垫并随时调整海绵垫的厚度,保证患者面部受力面均匀分散。考虑到人面部双侧脸颊有较厚的脂肪层和软组织,选取双侧脸颊为支撑面,使面部皮肤能够以最大受力面积与支撑海绵接触,有效分散皮肤压力,保护前额、两侧颧骨、两侧眼眶周缘骨突处皮肤。而传统U形头托只能通过调整器械宽窄度来迎合患者头部,无法完全符合具体患者个人的面部轮廓特征。因此虽然传统U形头托支撑面也在两颧,但受力面却往往集中在软组织较薄弱的两颧侧部。两侧皮肤较为娇嫩,表皮层和脂肪层均较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很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住长时间压迫而出现压红甚至破损,给患者的愈后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有资料显示,头托摆放位置不当或者患者头面部皮肤着力点单一不均,是造成患者眼部并发症的主要因素[6-7]。本文采用头面部三点摆放法,依据患者面部轮廓合理选择三处受力面,摆放位置可控性强,操作方便,能有效分散眼部及眼周部压力,避免因眼眶受压或所致的眼部并发症。而头面部U形头托摆放法因不完全契合患者个体面部轮廓,可能导致摆放不稳固而造成意外,或不能完全避免眼部及眼周部受压,出现眼部并发症[8-9]。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的重中之重,全麻俯卧位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其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恰恰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较长时间的俯卧位患者是发生头面部并发症的高危人群[10]。如何有效降低全麻俯卧位患者术中头面部并发症,不仅要考虑所用器械的改进,还应该从护理工作的全方位进行思考,通过规范化、个性化的手术安置,以及术前、术后经验总结归纳,来加以规避。相信这也会对手术安全管理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和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箫明,金仲品.全麻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40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6):206-207.

[2]马灵驭,张金波,沈碧玉,等.可控性俯卧位头面部气囊垫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9(27):1723-1725.

[3]李志敏.建立高效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护理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7(8):1639-1640.

[4]喻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5-16.

[5]方华,郑小燕.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吉林医学,2012,11(33):7363.

[6]蒋欣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134.

[7]朱艳,丁宁,陆云.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眼保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5(27):95-97.

[8]陈伟,郑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05-106.

[9]石亚灵,鲁华,敬洁.颈椎后路手术中油纱对头面部皮肤的保护作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3):100-101.

[10]盖春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89-90.

(收稿日期:2013-08-09) (本文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