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效果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效果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上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处理以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和对照组(术中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总量、在麻醉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使用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等总量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10 min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

[关键词] 上腹部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处理;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42-03

上腹部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中麻醉及手术操作都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应激反应,术中麻醉是上腹部手术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常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处理[1]。但是经大多数学者研究证明[2],单独应用硬膜外麻醉处理的缺点较多,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并不完善,对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会存在较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全麻虽然能够克服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一些缺陷,但是单独采取全身麻醉处理时物用量较大,术后苏醒时间较长,也容易产生烦躁、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该院对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采取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该院收治的64例患者临床麻醉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II级或III级,同时排除合并严重的意识障碍者及精神疾病者,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脾脏、胰腺、结肠、胆囊、胃、小肠等。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51.3±6.1)岁;体重介于47~79 kg之间,平均(63.4±4.6)kg。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51.5±6.4)岁;体重介于49~80 kg之间,平均(63.6±4.5)kg。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给予0.5 mg阿托品皮下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入室后接心电监护,开放中心静脉通路。

1.2.1 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全麻处理,全麻诱导前均静脉输入10~15 mL/kg林格氏液,并预先准备好阿托品、麻黄素等血管活性药,利用3~4 μg/kg芬太尼+0.05 mg/kg咪达唑仑+1~2 mg/kg丙泊酚+0.6~0.8 mg/kg阿曲库铵联合快速进行诱导麻醉,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将PETCO2水平维持在35~45 mmHg,吸呼比为1:2,呼吸频率控制为10~12次/min左右,SPO2水平在96%以上。

1.2.2 观察组 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取患者侧卧位,选择T9~T10之间间隙作为穿刺点进行硬膜外麻醉,将3.5 cm硬膜外导管放置在头端,并妥善固定。刚开始应给予5 mL浓度2% 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1:20万)作为实验量,确认无全脊麻和局麻药中毒现象,然后再追加0.375%盐酸罗哌卡因,控制麻醉平面

两组患者术中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4~6 mg/(kg・h)丙泊酚以及0.1~0.5 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对照组可适当给予0.8%~1.5%七氟醚吸入,观察组不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围麻醉期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等使用总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术毕时、术后10 min不同时点HR、MAP、CVP等指标变化。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总量情况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在麻醉前后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在探查内脏器官时很容易产生牵拉反应,导致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3]。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交感神经活性有强效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减缓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提高心肌供氧量,有利于保护心肌[4]。同时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可减轻由于机体应激反应导致的凝血机制以及血小板活化反应,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心肌损伤。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在阻滞区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无法有效抑制由于迷走神经核发出的对于腹腔内脏器官支配的迷走神经,因此术中腹腔牵拉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无法完全阻断[5]。采取全麻处理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缺陷,但其只能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抑制作用较强,对于术区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较差,麻醉维持较复杂,术中应激反应较大,极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镇痛效果较差,术后苏醒时间延长[6]。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不仅可有效抑制因切口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也可以阻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7]。罗宗云等[8]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纯的全麻而言,更加有利于将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也可以提高硬膜外阻滞平面的范围,增强瑞芬太尼、丙泊酚等药物的镇痛、镇静效应,有利于减少物的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也更加稳定。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围麻醉期物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周广利,于金贵,类维富.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8(12):637-639.

[2] 张泽勋,周江明,冯新林.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17-19.

[3] 张洪林.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3(10):61-62.

[4] Kreuer S,Bruhn J,Stracke C,et al. Narcotrend or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during desflurane-remifentanil anesthesia: a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practice protocol[J].Anesth Analg,2013,101(2):427-434.

[5] Kreuer S,Biedler A,Larsen R,et al. Narcotrend monitoring allows faster emergence and a reduction of drug consumption in propofol-remifentanil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2013,99(1):34-41.

[6] 钱江,祝胜美,项燕. 不同硬膜外阻滞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7):819-821.

[7] 吴双平.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麻与单纯全麻效果比较[J].右江医学,2013,37(5):552-553.

[8] 罗宗云,陈愉安,戈荣琼.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6):71.

[9] 屈文慧,李刚.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3,26(2):101-102.

[10] 余长异,张月玲.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2,39(7):18.

(收稿日期:201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