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论文在探讨了全域城市化对产业发展提出挑战的基础上,以大连市全域城市化为背景,分析了大连普湾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进而提出其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支撑策略。
关键词:全域城市化;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全域城市化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1.全域城市化的理论界定
有学者认为全域城市化目前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已经出现了许多全域城市化的相关界定。
“全域”指的是“城市化空间”,其范围基本上是以经济城市的空间为边界。[1]全域城市化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时间维度和特定地域空间内实现人口、产业、生活环境向城市转型,城乡均质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消失,传统“三农”逐步淡出,城乡实现高度融合的状态。[2]
全域城市化,是推进地区人口向中心城镇和城市逐步聚集的过程,也是以城市文化、城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同化”和改变乡村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战略举措[3]。通过新城和新市镇的优化布局,适应功能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扩张和政府推进,在中心和主城区增长极培育的基础上,在全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城乡对接与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结构,加快农村社会向以现代城市社会为主的转变过程。[1]
2.大连全域城市化对产业发展的要求
大连全域城市化意味着全域谋划城市空间、产业和功能布局。大连目前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必须把城区原有的第二产业向郊区、农村转移,而不断城市化的郊县也需要承载这样的功能。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展跨越发展战略空间。[3]
大连市在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4]中对全域城市化的基本含义进行了相关界定。其中心主旨是全域城市化≠全部城市化。全域城市化是大连全域以扩张城镇化为基础,以推进产业化为依托,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的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城区现代化、全域村镇社区化、全域农业都市化和全域农民市民化。
该意见中明确体现出大连全域城市化的依托是产业化,核心是城乡一体化,以调整、优化全域空间功能为基底,把包括现在已经城市化的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形态往高端发展[3],以产业奠定城市化的基础,提升城市化的质量。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即以三次产业的高端发展来支撑城市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高端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二、大连普湾新区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
大连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形成包括新市区组团在内的四大城市组团。普湾新区是构成大连市新市区的三大功能组团之一,其产业发展必然对未来大连城市产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1.普湾新区现状产业基础
普湾新区第一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盛产玉米、水稻、蔬果、水产品。原普兰店市(普湾新区的一部分)被国家确定为粮食、肉牛、肉鸡、瘦肉型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是辽宁省渔业和水果生产基地,是全国五百个粮棉大县之一。
普湾新区在第二产业已建成大连临港工业园区、海湾工业园区、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松木岛化工园区等四个省级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电力设备器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精细化工、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
普湾新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少较高层次现代服务产业。
2.全域城市化背景下普湾新区发展优势
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普湾新区位于大连市的中心地带,东邻日韩,北靠广阔的东北腹地,西接环渤海经济圈,地缘条件非常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普湾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发展重点产业及宜居城市建设使用。普湾新区作为大连新市区三大功能区之一,是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
交通优势。普湾新区港口、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体系完善,其中区域内公路连接城乡、四通八达。沈海高速、丹大高速、滨海大道交汇贯通,正在建设中的哈大高铁、皮长高速和大连快轨三号线延伸线(金普线)将更加有力地助推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优势。普湾新区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规模大、档次高。已经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业和机电加工业集群。其中,松木岛化工园区是大连市“一岛十区”重点园区,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重点支持区域,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产业由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气化工、化工产品深加工等构成。
政策优势。普湾新区享受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支持政策,以及辽宁省、大连市对沿海经济带的项目贴息、“无费区”、招商奖励等支持政策,并享受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所具有的各种政策待遇,是各种优惠政策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环境优势。大连素有“北方香港”和“北方明珠”之美誉,先后荣获了“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位于大连几何中心的普湾新区三面依山,一侧临海,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气候宜人。
三、基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的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战略
1.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普湾新区的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建设花卉园区等区域特色农业,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虽然在产业结构上,都市农业仍然属于第一产业,但其直接服务于城市的功能、密切结合市场需求的特性要被特别强调。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第二产业要以现有电力设备器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精细化工、临港产业等产业体系为重点,瞄准国际现代产业高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吸引高端技术、高端企业、高端人才的到来。
第三产业要通过对现有产业的升级,将普湾新区建设成为以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基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业,推动消费业的发展和升级。
2.普湾新区产业发展综合战略
实施“产业结构高层化”宏观发展战略。发挥资源、交通、科技人才和政策导向等优势,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基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重大优势项目,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和整体优化,完善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形成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的合作机制,集中构建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拉动大连普湾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打造“产业集群”具体发展战略。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的一个生态化群体,是实现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打造松木岛化工园区化工产业集群。园区以大化项目为基础,建设大连市重要的化肥和无机产品生产基地;以染化集团等数十个精细化工项目为龙头,发展催化剂、涂料、添加剂、化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业;发挥园区内盐化工、合成气等原料供给基础,结合周边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的有机原料供应,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等聚氨酯产业集群;结合大连市化工科研院所的整体搬迁落户,建设大连市最具影响力的化工研发基地;考虑园区内已有医药企业的现状,发展医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重点围绕船舶配套和高端装备制造,加强对日本、韩国的招商引资,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普兰店经济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发展电力设备器材产业。在园区现有电力设备器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围绕互感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系列产品招项目,形成辽南地区最具规模、更具效应的电力器材产业集群。炮台开发区以食品(包括都市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建材为主导产业,以都市农业为特色产业,打造大连市都市农业区产业群,利用高效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流通手段,加强城乡间农业生产的即产即消。同时,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在维持现有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地区劳动力向农村地区流动,以增加农村人口。
3.普湾新区产业区域合作策略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发挥普湾新区港口、交通、新兴产业等优势,为推动大连市区域进行极核式增长发展提供载体。进一步形成以大连中心城区、普湾新区为经济核心、以周边城市组团、北部产业组群为产业支撑的共同发展格局。
与大连中心城区形成双轮驱动。普湾新区与大连中心城区形成双轮驱动,共同作用,便于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有机整合,从而打造优势互补、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协作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北部地区产业升级。普湾新区城市新中心的崛起将成为辐射北部地区的重要平台,起到区域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普湾新区的集聚,会弱化和调整周边地区原有非优势、低端产业,整合劳动力资源,催生关联性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北部地区产业升级。
四、大连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支撑策略
普湾新区要大力提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发挥高等学校、职教园区、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培育各类专业人才,广泛吸引人才,为普湾新区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研发领域与生产领域的网络化
在临近生产区域的地带布置企业的核心研发功能,理顺研究—开发—生产的现代化流程,推动产业新兴项目的发展。
2.试验与开发一体化的技术积淀
在生产工厂区域周边汇聚大量拥有高端技术的开发试验企业,丰富试验生产与工程开发一体化所需的技术积淀。强化行业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3.强化本土人才培育与创新驱动、招才引智相结合
将本土人才培育职能分为劳动技术与商务管理两大类,在邻近区域的工厂及CBD地区提供学用兼并的实践场所,在适当区域内规划商务管理类和理工科研究生院等,强化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态势。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拉动内需有机结合。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吸引创业型人才、领军型人才来连创业。
4.充实会展交流等多元化功能
充实能应对各类需求的会展功能,在内湾中心区布置会展及会议设施、酒店、餐饮等功能。此外,在产业中心区内规划能举办各类新技术交易会的会展设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孵化的推动力度。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组建高规格的产业推动和管理机构。设立新兴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产业与“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三网融合”等国家示范工程对接。
参考文献:
[1]于洪平.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6):15-18.
[2]李宪坡,高宏良,董印.全域城市化——理论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1(02):27-33.
[3].城市化理论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推进[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 http:///info/78_26698.vm,2012-07-3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W2010353)、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重点课题(2011lslktzdian-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