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钱给陌生人,你敢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借钱给陌生人,你敢吗?在大数据时代,这正在成为一种可能。这个问题直抵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
如果你知道一个陌生人的消费习惯、品味习性,大概不会介意借钱给他,因为互联网留下了这个人生活与工作细节的所有记录。
只对小微世界感兴趣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去掉了“筹”字,变身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芝麻信用”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阿里金融不“筹”了,但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恶化逾发让监管层犯“愁”。
“前海征信中心目前正在筹建,放在平安金融科技公司名下。”10月22日,一位平安公司内部人士称。
据央行接近人士透露,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已获得央行批准,但尚未公布。诸如芝麻、平安前海征信等可能拔得头筹,获征信牌照。
揭秘个人征信
“芝麻信用”们可以怎样调查陌生人?
这看起来像个谜。但不难理解。按照阿里小微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公关专家葛瑞超的话说,阿里金融的构想是创办一个纯网络银行,基本原理是利用十几年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积累的庞大数据,还原个体消费者及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并据此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于2014年6月11日更名之后的蚂蚁金融,经营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而“芝麻信用”大数据项目是蚂蚁金融的最新玩法,其设想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阿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兼CEO彭蕾给信用贴上财富的标签。她说,信用等于财富,金融面前人人平等。传统金融因种种原因做不到,现在互联网金融可以做到。
由此,也许可以从阿里小贷为保障上述产品线形成的分层次、内外有机联动的征信体系看出芝麻信用调查陌生人的线索。
阿里小贷分层次体现在针对不同客户群定制征信体系。由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均在阿里系平台上完成,已形成闭环,其经营状况、商家信息登记、与客户的互动信息等已十分详尽,因此其信用评级主要基于阿里体系各平台的信息,而央行征信数据则为辅。
芝麻信用们的机会来了
现在,又掌舵又划桨、纠结的央妈终于“松口”,允许征信市场多元化。上述央行接近人士称,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牌照已经获央行批准,尚未公告,但很快会下发。其实,这是一个涉及5亿人的征信生态体系建设,也是事关信贷资源配置改良的系统工程。于是乎,其中的大商机亦悄然而至。
一位地方央行人士解释,决策层的心态的确很复杂,但这又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只有与银行发生了信贷关系的个人或企业才能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远远不够。
这位地方央行人士认为向市场放开个人征信牌照无疑是利好。央行征信管理与征信业务最早混一起,特别是省级以下均没有分开,等于是又掌舵又划桨。
而随着征信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打开,专家预测仅个人征信市场的收入有望达到1000亿元左右。届时,不同的征信机构将在产业链上扮演不同角色,各自寻找自己擅长的利基市场。
当然,“征信市场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构建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但商业化需求起主导作用的征信体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他认为,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积累数据很多,有优势做征信。像芝麻有海量客户与数据,包括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等。“解决征信问题对小微信贷业务有支撑作用,且减少不良率。互联网金融代表着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
央妈的烦恼
不是吗?看一看央妈是否还在犯愁。又是一轮定向宽松,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利率已经很低了,但贷款利率还是居高不下。
贷款利率缘何下不来?招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的逻辑是:客户的贷款需求依然很高;随着银行风险偏好的提高,贷款利率中隐含的风险溢价也在上升;包括已有政策效果传导至贷款利率,需假以时日等。
其实,症结在于“因为风险一直在溢价。对放贷人来说,看不清风险的情况下,要么不借,要么开出近乎‘高利贷’的利息。”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直言,她解释,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信用利差虚高,这才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金融的本质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而信用的基础是信息。”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浙江大学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金雪军称,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融资难?主要问题出在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正好为金融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
不过,监管层中也有反对声音。一位央行接近人士称,电商提供的数据并不完整,不足以支撑信贷发放的条件要求;不能夸大电商的大数据。但这位人士从未上网购物,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或有偏差。
林采宜主张参考“英美模式”。像英美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在于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建议市场化征信机构依托不同的数据资源和行业特性,发展特色各异的征信产品和征信服务,和央行征信体系共同构成立体的、全息化的社会征信体系。
不介意把钱借给陌生人的林采宜认为互联网数据最为真实、接地气,互联网征信服务甚至是未来金融的核心。
因为在社会化商业时代,用户以网的形式存在。现实中人的生活、人的关系完整呈现在网络上,对信息沟通和关系建立带来变革。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
大约在100多年以前,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消费信贷首先产生在美国,其早期的主要形式是赊销。最初,美国的赊销商仪在各自熟悉的客户群中开展业务,随着市场的扩大,赊销商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将业务扩展到不熟悉的客户群。此时,赊销商为了保证其对客户信用水平判断的准确性,防范信用风险,产生了共享彼此消费者信息的需求,于是,独立、公正的第三者――个人征信机构应运而生。
美国成熟的个人征信行业是以利益导向为核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个人征信市场的启动和认可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个人征信机构在法律框架内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发展壮大。
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满足信用交易对数据储存和使用的需要之间的平衡,成为直接规范美国个人征信活动的核心法规。除《公平信用报告法》之外,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如《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租借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电子资金转账法》、《破产法》、《隐私权法》以及《信息自由法》等等,这些法律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
总体来看,美国的征信监管体系可以分为行政监管、司法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三部分,其完备的征信监管体系确保了征信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使得征信各方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要求相一致,保证了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