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牢牢抓住读这条线,尤其是朗读。”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语文教学“以读为本” 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课上书声琅琅,经常听到“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一节课热热闹闹,然而有口无心的读,作秀表演的读,漫无目的的读,大大降低了朗读的实效性。今天,我们在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高朗读实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指导朗读要有层次性。

“读”是“悟”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的要求有几个关键词,即“正确、流利、有感情”。体现在一节课中,不同的时段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心中明确这一点,教学中才能有步骤地落实。“读正确”是朗读的基础。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流利,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等方法达到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最后又用给动画配音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通过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循序渐进的朗读,使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读书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指导朗读形式要多样性。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到位,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读中生情,以情育人的目的,指导学生朗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防止机械重复单调的死读书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一定要形式多样,合理

运用。

1、进行角色换位指导朗读:教学中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如《山沟的孩子》一课中“天还没有亮,山沟沟是黑的。孩子

们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把“孩子们”换成“我们”,再读一读,“我们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这时候孩子感受更深,读起来也就更投入。这种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饱含深情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2、运用语言对比指导朗读。汉语言博大精深,学习课文就要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意味。巧妙对比句子,可以促使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语言。如《迎接绿色》一课,把“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与“花,一路开过去,满楼清香”“ 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与“ 叶,一路长过去,鲜嫩滴翠”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黄绿的色彩美、动态美,体会用词的巧妙。

3、联系生活实际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品味结合起来。朗读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内容,启发他们想象当时的情景,进一步揣摩感情。如《小珊迪》在引导学生感受小珊迪读小珊迪外貌一段文字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自己有没有被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过?这样学生再读这段话,就感受深刻了。

4、联系上下文指导朗读。对于课文难理解的段落、重点语句,可以采用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容之后再朗读。如《春天的雨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师和大丽玛的心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此时的感受。学生充分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后,再练习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5、启发想像指导朗读。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联想,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如《山沟的孩子》:最后一个自然段,“祖国呀,请相信吧!山沟的孩子不怕从黑夜启程,他们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黎明……”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灿烂的黎明”指什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后,再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学生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

6、精心设计导语指导朗读。精彩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中可以借助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并通过过渡语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如《一夜的工作》中“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教学时,可以选择工作的画面,配上舒缓的音乐,然后老师动情的叙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读句子。在学生读完后教师继续叙述:夜很静,人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我们敬爱的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 生读句子。这样指导朗读,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总理那不辞辛苦的工作情景,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引发了与作者的共鸣。

三、指导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性。

朗读是抒发自己心底的感情,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朗读起来自然会陷入机械的僵局。教师指导朗读要有充分的准备,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如《五彩池》一课:初读时,可采用自由读,轻声读。为的是读通课文,通过听觉辨别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读通,实现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让全班学生都读好,切不可草草收兵。细读时,可默读。目的是引领学生潜心读书,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全班交流时,可采用结合重点词句说感受,练习朗读、评读,为的是培养学生品词品句能力,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带着感受练习朗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个性体验。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恰当的目标,让朗读的实效性得到落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实实在在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使朗读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读得有效,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