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闻兵的旅游人文摄影随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闻兵的旅游人文摄影随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内著名摄影网站“色影无忌”的论坛有个“人文与纪实摄影”版块,这似乎说明人文摄影与纪实摄影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玩概念玩理论挺累,这里就不探讨什么是人文摄影了,总感觉这个概念既虚幻又真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还真的没有更好的词儿来替代它,姑且抛开概念,谈点体会。

我是记者出身,摄影是纯业余的爱好,但因为做记者的缘故,对人以及与人相关的事物、景观特感兴趣,最喜欢用相机来“扫街”,其时其地,也拍下了一些喜欢的图片。为什么喜欢,大抵是因为这些图片带有人文印记和自己的人文感受。我也喜欢欣赏别人拍摄的人文图片,至今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在家中翻阅过无数次的匈牙利摄影家的作品集《布达佩斯》,这是关于一个城市的人文记忆,其中的黑白摄影作品,对我后来喜欢摄影、喜欢“扫街”影响至深。最近,我买了一本四川摄影家骆丹跟人合著的图文集《北方・南方》,翻阅数次,爱不释手,这里面的不少图片,记录了骆丹继“318”国道拍摄之后,又一次与旅行、与“在路上”有关的摄影历程。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里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文体验和个性风格,对人文旅游摄影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其实,如同我一样,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在旅行中并没有很多时间去专注于摄影。在匆忙的行程中,如何拍出有意味的人文照片,个人认为应注意这样几点:

对要去拍摄的地方,最好进行必要的准备

有句名言,叫做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去一个地方之前或者到达这个地方之后,摄影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了解当地情况。如果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哪里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特质?路线方位如何等等,都要心中有数才好。前几年我去以色列采访,感觉有可能顺访中东名城耶路撒冷,出行前买了好几本关于中东问题和犹太人历史、宗教方面的图书进行补课。因此,尽管在耶路撒冷只停留了很短的半天,我还是根据相关知识积累,有目的地拍了一组以文明冲突为主题的照片,后来这组照片在一个国际影赛中获得了银奖,案头工作的重要,由此也可见一斑(图见《路过清真寺的犹太教徒》)。再比如,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成为摄影人扎堆的热点地区,虽然我没去过,但我知道,临行前,如果读一读《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这本书,或许对摄影人不无裨益,这跟“功夫在诗外”是同样的道理,何况现在发达的网络已经让案头准备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了。

人文摄影低调为好

旅游中进行人文摄影创作,保持低调很重要。这起码涉及四个问题:

1.因为走街串巷比较频繁,为保持体力和避免吸引别人的目光,要尽量选择轻巧、不花哨的器材装备和服饰。有人说,摄影扫街不要穿摄影马甲,我认为此言甚是。

2.要注重摄影伦理道德以及与被拍摄人物的沟通。在很多场合,经常可以看到被拍摄对象对摄影人非常反感,而一些摄影者不管别人同意不同意,在非偷拍的情况下,举起长枪短炮对着人拍个没完,因此形成了“摄影暴力”。其实,有时你不必言语表达,仅仅一个善意的眼神和微笑,也许就会征得被拍摄人的善意回应。在国外旅游时,要尤其注重摄影时的礼节性沟通,别人不同意拍摄不要勉强。尤其是拍摄小孩、民居时一定要进行沟通,以免引来麻烦(图见《父与子》)。

3.忌摄影人扎堆。呼朋引类式的摄影方式不适合人文摄影,既易引路人侧目,又可能拍出一堆“伪人文”照片。难怪有评论家对此发问摄影人:你老去干什么。旅游人文摄影最好的方式是慢慢独行、细细品味,这既容易发现好题材,也是旅途的一大享受。

把握好人文摄影的视点与技巧运用

人文摄影的视点问题,也就是抓取什么的问题,这方面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可谓见仁见智。当然,选取什么摄影视点,与一个人的综合学养、悟性、个人喜好等也有关系。个人认为,旅游人文摄影中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观。图片表达方面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多义的。人文摄影要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但也不拒绝形式感和趣味性。我在台湾拍过两张这样的照片,一张拍的是停车场,取名为《城市CPU》(见图),另一张是太平洋,在构图上把前景的栏杆想象为十字架。这两张图片都没有人物出现,但我个人认为它们是有人文含义的图片。

说到人文摄影的技巧运用,我想,只要是有一定相机使用经验的摄影者,摄影技巧大都是相通的,不必多言,摄影技术的进步也为摄影者提供了足够好的器材。想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摄影家,拿着笨重的大画幅相机,都能拍出很棒的人文图片,而现在,我们不必再为相机而苦恼了。如果硬要说技巧,我想有四个问题很重要:抓时机、找位置,会预判、善等待。(图见《深巷》和《老外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