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中市笋用燕竹优质早出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中市笋用燕竹优质早出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竹子种植在扬中市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竹子是扬中“三大宝”之一,扬中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秀竹环抱,农户曾亲切地把竹园比作“哑巴儿子”、“小银行”。全市现有竹园面积近466.67hm2,其中燕竹约占60%~70%。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227天,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土质为长江冲积母质,土层深厚,质地以壤土为主,适合竹类生长。

扬中市现有竹园多为笋、竹两用林,以培养竹材为主,竹笋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现有竹种以燕竹为主,燕竹为优质笋用竹种,竹笋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出笋量大,一直深受市民的喜爱。因此通过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变竹园经营方向,发展笋用竹,不仅可充分满足扬中市市民的需求,而且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具体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竹园立竹结构控制

1.1 立竹密度

燕竹丰产林立竹密度控制在600~1000株/667m2,且分布均匀。一般立竹粗度在3.5cm以上时,为600~800株/667m2;立竹粗3.0~3.5cm时,为800~1000株/667m2;一般丰产林立竹粗度应在3.3cm以上。

1.2 立竹年龄

燕竹出笋率以2~3龄竹最高,4~5龄下降,因此竹园立竹年龄结构构成应调整为1~3龄竹各占30%,4龄竹占10%,其中老龄竹及时伐除更新,新竹要每年留养,始终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和年轻的竹株结构。

1.3 新竹留养

留养季节在清明前3~4天最好。母竹留养要分布均匀,母竹粗壮。一般每年667m2留养200~300株母竹。留养的新竹要进行钩梢,一般以留枝12~15档为宜。以降低竹林高度,改善林地光照条件,促进竹林生长。钩梢时间可在5月初、6月及9月进行,以6月在新竹展枝放叶后钩梢效果较好。

1.4 老竹伐除

伐除老竹的时间以新竹成林后的6月最好,可结合松土连竹蔸一起挖去,不宜采用砍伐的方法。老蔸如不挖去,一时难以腐烂,会使土地利用率下降,影响竹鞭的延伸和竹笋的出土。

2 土壤改良

2.1 锄草松土

锄草松土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还可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并变草为肥。一般成林竹园每年6月深翻松土1次,深度25~30cm,松土锄草1~3次,并配合松土,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有利竹鞭生长。

2.2 培土

培土时间以冬季11~12月为好,667m2加土15~25t。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加土还可结合开排水沟,就地取土,省工有效。将开沟的泥土翻入林地,以增加土层厚度,使竹园逐渐形成“海绵土”,为竹鞭创造一个良好的长鞭孕笋环境,以利于竹笋个体的重量和质量,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 科学施肥

丰产竹林必须进行施肥。根据竹笋产量目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及竹子生长需要的养分确定施肥量,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667m2产竹笋 750kg高产竹园施肥方案:全年施肥量为N 45kg +P2O515kg+K2O 30kg;氮、磷、钾的比例为3:1:2。根据燕竹一年四季4个不同的生长期,施4次肥。

3.1 笋前肥

又称“催笋肥”、“长笋肥”,在2月份施入。此时气温逐渐回升,竹笋生长加快,陆续出土,是竹林大量消耗养分的时期,此期施肥可延长笋期,增长单株笋重,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提高新竹成竹率。此期宜施尿素或人粪尿等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

3.2 行鞭肥

又称“产后肥”、“长鞭肥”,在5~6月份施入。这次施肥很重要,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合使用,施肥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左右。一般667m2施有机肥30kg左右,尿素50kg,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深翻入土,如天气干旱,需浇水灌溉。

3.3 孕笋肥

又称“催芽肥”,8~9月份施入。此时竹林已大量行鞭,开始笋芽分化,又遇干旱天气。为减轻竹林旱情,宜用低浓度液体肥或固体化肥加水泼施,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分化,不宜深施体积大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也不宜将有机肥铺施在竹林地表,导致竹林翘鞭、浅鞭,对竹子生长不利。施低浓度液体肥料,一般667m2施尿素15kg,可将人粪尿1000kg冲水2~4倍进行泼施。催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5%。

3.4 发笋肥

又称“保暖肥”,11月中下旬施入。667m2施尿素25kg、鸡粪10kg左右。此时气温较低,竹林生长缓慢,为了促进地下竹笋的生长,为来年竹笋早出高产提供养分,此次施肥宜用厩肥、堆肥等体积大的有机肥料,肥料直接铺施在竹林地表,不需要腐熟,以利用发酵热提高土温。

4 覆盖

覆盖一般在667m2产量达500kg以上时进行,因老竹园在前1、2年需进行改造复壮,产量较低,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4.1 覆盖物选择

竹叶、谷壳、砻糠、稻草、麦壳、杂草等覆盖材料,现在用的较多的有稻草、谷壳等。

4.2 覆盖方法

覆盖选择在连续降雨2~3天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若天气干旱,覆盖前667m2用20~25kg尿素与水混合泼浇,使林地湿润。覆盖前,首先在竹林周围每隔1~2m打下长50cm左右的小木桩或竹桩。地上部分留35cm,用塑料绳在桩地上部分30cm处将竹林围成一圈,再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沿绳将竹林围住,最后盖发热保温材料。

4.2.1 谷壳覆盖法:谷壳又称砻糠,其覆盖效果仅次于竹叶,一般每1m2林地覆盖30~33kg,日平均地温比不覆盖增加4.8℃,初笋期提早45天,早期笋产量、竹笋售价、竹笋总产值都显著提高。

4.2.2 稻草覆盖法:先将稻草铡碎,撒铺于林地,每1m2在30kg左右,比不覆盖稻草的林地地表温度增加4.2℃,初笋期提早18天,稻草保温增温效果较差,原因是稻草易吸水而导致降温,在生产中可增加覆盖厚度,并进行2次覆盖。

4.2.3 覆盖时间:11月中旬~11月下旬为好,一般是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进行,因为此时覆盖的林地,出笋旺期刚好处在春节。覆盖最好在雨后2~3天内,若没有下雨,则在覆盖前要浇水,使林地湿润。

4.2.4 覆盖厚度:一般在25~30cm,覆盖后地表温度可达10℃以上,并且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50~60天即开始出笋。

覆盖栽培不应连年进行,应隔年或隔2年进行,保持竹林生产力的持续经营,并可大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 水分管理

要提早出笋必须满足竹林生长各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促进提早发鞭和笋芽分化。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影响笋芽分化和形成,减少出笋量,鲜嫩度下降,竹林发鞭迟缓。一般竹园一年应浇2次水;8~9月笋芽分化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易干旱缺水,应灌1次水,使燕竹在冬季出笋;12月~翌年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覆盖前必须进行人工浇灌,浇水量667m2在15t左右。

6 挖笋和养竹

一般竹园11月进行施肥、浇水、覆盖后,40天左右开始挖笋。可拨开覆盖物挖笋,挖出笋后将土回盖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使土层继续保持一定的温度。初期可隔几天挖1次笋,以后逐渐缩短间隔天数。3月上旬,气温上升到高于覆盖地温时,应逐步移去覆盖物。或在预计挖笋过半时,减少覆盖物厚度,或全部撤除覆盖物,以降低土层的温度和湿度,延迟竹笋出土期,便于留养母竹。撒下的谷壳等覆盖物可堆成一堆,翌年再用,如覆盖物已腐烂,可在5~6月松土时作有机肥施入林地。采用早出笋技术后,使燕竹可提早2个月出笋,产笋高峰期不宜留养母竹,应在出笋后期合理留养。

7 合理挖养

合理挖笋、养好母竹是竹笋丰产的基础。在挖笋期间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母竹的关系,做到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挖笋的时间一般清明5天以前的竹笋,一经发现,全部采挖。新母竹的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一般宜在清明前后1周内,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留养母竹会使其他已分化的笋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出土,同时留养的母竹生长旺盛,其顶端优势抑制其他笋芽的分化。此外,由于此时温度低,早期留养母竹易引起“冷退”;母竹留养过迟会因竹林内部的大量养分已经消耗而引起营养减退或生长细弱,甚至不能成竹。母竹留养的株数,以200~300株/667m2为好,宜每年留养一定的数量,使燕竹林年年出笋,没有大小年,不宜一年多留一年少留。应注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笋作母竹,还要考虑分布的均匀程度,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收稿: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