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对辛词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豪放派一代词人,辛弃疾及其创作也深受《论语》影响。比如《论语》中“行藏用舍”的思想、颜回等人物和典故词语等都对辛弃疾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论语》;辛弃疾;创作;影响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词人,其创作悲壮激越,雄浑豪放。《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思想倾向、道德引导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辛词也深受《论语》的影响。
一、《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辛弃疾的影响
辛弃疾生于靖康奇耻之后的绍兴年间,其时山河破碎,强敌深入,战乱频繁,哀鸿遍野。但是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世皆图苟安于一隅,不思复国、只图一时享乐。辛弃疾立志兴复大业、拯国救民,但是当时朝廷不仅自身不图进取、偏安享乐,而且惮于重用有才之士。辛弃疾欲建功立业而不得的痛苦深深地折磨着他,使他心中充满了愁苦,“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流露出他的孤愤之情。“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鬓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抚今追昔,沉痛无限,感慨极深。辛弃疾秉性执着,“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胸中常盘结一股勃郁愤懑之气,触处辄发。“言为心声”,辛词正是辛弃疾心中诚意的外化,他就是要在词作中抒发他郁结的块垒,表达他请缨无门、报国无路的不平之意。
辛弃疾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无疑是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不开的。儒家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积极的人世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考验。辛弃疾经常以儒自居,不断用“真需”“通儒”“圣人”“邹鲁儒家”等语自勉或赞人。例如:
“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归朗》(山火灯前欲黄昏);
“公卿元自要通儒” ――《江城子》(看君人物汉西都);
“功名本是真儒事” ――《水龙呤》(渡江天马南来);
“而今付之真儒,上将属以大事” ――《贺袁同知启》;
“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念奴妖》(君诗好处)。
且不说辛弃疾以儒士自居,他还用儒家的标准去衡量友人抑或赞扬他人的品行,我们当然不能将此处的儒等同于儒学,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辛氏心中的“真儒”乃是他首肯的有气节、有才识的读书人。
二、《论语》中的语词对辛词的影响
《论语》对辛弃疾词的影响还可以从词语、形制等方面看出些许端倪。辛弃疾对《论语》典故的运用可以分出几种不同的类别:一是运用《论语》中的词语意象以代替典故,进而表达与之相关的涵义。如“却笑卢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否?”(《破阵子》)“牛刀”一词就是取自《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孔子教育子游的典故,辛弃疾因看到妻兄范南伯为张南轩辟宰卢溪而又迟迟未行,所以在这一首词作里勉励他戮力国事,规劝他人不可无大志,但是万里功业总须从小处做起,“牛刀”一词贴切地表达出“大材小用”的涵义,却又使得范南伯易于接受规劝,在此的用事取譬有的放矢、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二是化用《论语》原句,变换句式或句法,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命由天,富贵在天”(《行香子》)就是化用“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这一句,而且变换句式,表达了贫富无常、得失难料的道理。三是以一二言语带出《论语》中一段典故,抒发辛弃疾自身的个人情志和理想。如《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放泉Q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同,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v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飘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在这首词里,“行藏饮水”、“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轻裘肥马”都 是《论语》的用事和典故,虽然出自不同的章节,但辛弃疾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嫌,满腹的牢骚见诸字句之间,而乐天知命、恬淡闲适的心境又使得词作显通达豪爽。四是直取《论语》中富于谐趣的口头语或者感叹词,表达出别样的风味和特有的意蕴。如《六州歌头》“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余……”“吾语汝”三个字就好像我们平时所讲的“我给你说”,给人一种亲切而又语重心长的感觉,自然引出下文、使词读起来流畅顺和。
三、《论语》中的人物对辛词的影响
辛疾还言及《论语》中的诸多人物,从而显现出自己的品评标准和思想内质。辛弃疾对于孔子啧啧称道 的颜回也是尊崇有加,“人不堪其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就对颜回的贫而好学、不改其志的品质欣赏备至,从中我们也可窥视出辛弃疾的价值取向和理想所在,虽不能一展鸿图也不会沉下去,即使独处窘境也会怡然自得。又有《哨遍》“世间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取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孔子只称令尹子为忠而未能为仁人,盖远未达圣人之举,辛弃疾也是感叹人间喜愠之无常、反笑令尹子文三仕三已这件事情,不免有苦笑之感啊!在《踏莎行》(进退存亡)一词中,稼轩欲归田稼穑,所以说“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以小人自居自是取孔子评价樊须之义,樊须只知有感年歉而学稼圃,欲躬自事农以导领民众辛勤劳作,却未想到“好义”、“好信”之重要,辛弃疾自是知道樊须之乏信乏义,但是为表事农之决心也就以“小人”自许,实则抒发了一种不满现实、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长沮、桀溺耦耕一事,可以看出孔夫子不愿与隐退之人归入同类的思想,透出他积极入世、不甘落寞的情怀,在《踏莎行》(进退存亡)和《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两篇词中,稼轩虽都自嘲栖栖何为、徒事口辩,不过可以见出对地长沮、溺这类人物的厌弃!对人物的品评很能看出辛弃疾自己的价值倾向,但切不可只从字面去阐释稼轩心计。
四、结语
从《论语》可以见出孔子的基本思想,而辛弃疾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承继儒家思想上作出了突出的成就。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论语》对辛弃疾词的影响之深远。辛弃疾虽然是儒、释、道思想兼备,但是占据其思想主体的仍然是儒家传统,《论语》中相关的语词、人物也对辛弃疾创作产生影响,可以透视出他对《论语》审美价值的选取和承继。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周可欣(2000―),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市汉阳一中高三(15)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