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奥运雕塑推向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1月29日中午,奥运雕塑国际巡展在华盛顿乔治・梅森大学湖边广场隆重举行,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该校校长梅尔坦的陪同下出席了开幕式。展场周边停满了数百辆嘉宾的靓车,广场上龙腾狮跃,鼓乐齐鸣,万人欢呼,掌声雷动。北京的奥运气氛洋溢在大洋彼岸,尤其在十余万华人中反应强烈。
这是继北京、天津、厦门、长春、兰州、西安、郑州、太原、石家庄、南宁、宁波、深圳、广州和澳门、香港、台湾之后,在世界各地一些名城巡展的第28站。它极大地促进了奥运精神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加强了人文奥运理念与全国和全球的互动。
这次大巡展是北京金台艺术馆发起的。为此,记者最近特地走访了金台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和巡展发起人袁熙坤。
金台艺术馆坐落在绿荫葱郁的首都朝阳公园内,占地3900平方米,艺术馆面临一个泓碧水,湖边柳丝飘逸。这次与我上次拜访所不同的是,馆内二楼展厅摆放了一大批生动逼真的雕塑,使人感觉一新。正当我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吸引,在那里细细地观赏时,馆主人匆匆从雕塑工作现场飘然来到我的面前。但见他身着工装,头戴红黑相间的遮阳帽,深邃的眼神中透出和颜悦色的目光,我们握手问候后,轻松的采访便在不经意中开始。
雕塑是一种奥运文化遗产
记者:袁先生,“2008奥运景观雕塑赛展”从2005年8月8日开始迄今已近两年半,您是这次国际活动的创始人和主持者,想请您谈一下您倡导这次活动的初衷以及目前巡展的进展情况。
袁熙坤:您知道雕塑和奥林匹克运动都起源于古希腊。今天我们用雕塑的形式把很多奥林匹克桂冠得主塑造成像,让他们受到更多人们的景仰和传诵,意在使奥运创造的成绩激励后人再去突破,再去创造新的纪录。我觉得每次激烈竞赛后,能够作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永恒留下来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那便是雕塑。
萨马兰奇主席所倡导的“体育加文化”的精神,使奥林匹克经久不衰,这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倡的哲学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想作为艺术家,除了通过艺术构思,气象万千地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自我灵感外,还应该借鉴世界上最受关注而且健康的主题,使自己的创作精神得到更高更健康的升华,使艺术创作有更广阔的天地。
“2008奥运景观雕塑赛展”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奥运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8月征集以来,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踊跃参赛,共有2433件作品应征。经过中、英、美、意、俄、德、韩、奥等国的17位专家评审,从中选出290件(组),已在国内14个城市举办了“巡展”,2007年开始又从其中选出110件佳作,先后在罗马、伦敦、美国首都华盛顿、芝加哥和加州首府萨克门托以及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最大城市奥克兰和世界公认的全球最早的日出地吉斯本、瑞士国际奥运总部洛桑、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40多个城市举办巡展。华盛顿之后,下一站于2007年12月7日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隆重开幕,这是巡展的第29座城市。每巡展一个地方,就出一期会刊,积极宣传追求和平共处的奥运精神是人心所向,她所代表的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的内涵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人们觉得在奥林匹克诸多活动中,相对专业化、有序性、延续性较强、比较留得住的就是雕塑。它与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相比,这样的活动相对永恒,因为巡展的雕塑必将成为奥林匹克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各国艺术家通过雕塑这一立体艺术载体,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雕塑参评者像奥运运动健将
记者:这次巡展规模空前,是我国有史以来在国外办展国家最多、历时最长的盛事。请您谈谈这次巡展作品特色和参评者的情况。
袁熙坤:此次巡展作品的主题当然是关注人类健康,表现奥运精神,歌颂世界和平。作品特色是主题突出、风格各异。不论从思想含义到艺术表现形式都非常优秀。而巡展后得让评委进行评选,评选作品的准则与奥林匹克竞技一样。评委均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级大师,包括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托尼、意大利佛罗伦萨雕塑学院的专家等。参评者犹如奥林匹克国际健将,因为参赛的人基础水平都很高,他们是各国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当然,这些雕塑家必须是德艺双馨的,对奥林匹克有献身精神的,其中有我国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在雕塑方面相当有造诣的艺术家。评委们在评选中更为看重的是奥林匹克的进取和献身精神。格鲁吉亚有一对情侣,他们将准备结婚的钱全部投入雕塑创作,并自愿献出著作权。在他们看来,奥林匹克就是最大的知识产权,这样的艺术家是有德有才的,他们不是为了追求纯艺术,而是立足于通过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来反映和传承奥运精神。
作品是对作者的“无情审判”
记者:在楼上参观您的雕塑作品,有多尊是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近日您又完成了受到刘翔飞跨动作启示而创作的《跨越》雕像,足见您对奥运精神的领会。那么在这次巡展中,有没有您的作品呢?
袁熙坤:抱歉,展品中没有我的作品。根据常规,在运动会上作为裁判长,他是不能兼当球员上场踢球的,这次巡展我是“裁判长”,不是“球员”,所以不能上场踢球,就连我儿子的作品初选都通过了,我也力劝他退出巡展。
记者:您从1974年就开始搞雕塑创作,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您是最早走出国门的艺术家,请您对世界雕塑艺术现状发表感言。
袁熙坤:对世界雕塑艺术我还是比较了解。我父辈是中国第一代雕塑家,他们的作品追求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如今国内许多搞雕塑的由于“耐不住寂寞”,基本功不如以前扎实,有点浮躁。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有的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想走“终南捷径”,像我这样伴着青灯黄卷的“苦行僧”恐怕不多见了。
我到过很多地方,革命后的古巴留下许多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雕塑,卡斯特罗也没下命令把它们砸掉,如今仍保护得好好的,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士兵站岗,这是因为他们懂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那些不是“为皇帝制新衣裳的裁缝师”搞的作品。我看到许多国家的雕塑作品以抽象派居多,一般都崇尚唯美主义,但以现实主义作为创作题材的也不少。不过,任何时代的作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时代气息和特征。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敦煌莫高窟、大同石窟、大足石刻等雕塑群,都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中国的艺术历史与其他科学一样,也因一些历史原因存在发展断层。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强化了保护发展的力度,加上同国际上的交流,这对我们的艺术发展大有裨益。
世界上有100多个知名顶尖人物当过我的肖像模特,我之所以能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完成被我绘画对象所认知赞许的作品,就因为我对欧罗巴种、马来亚种、蒙古种等各色人种的骨骼特点和人体结构作过潜心研究。人体解剖学是通向绘画和雕塑的一门必修课。少小学画时必须模仿,但到了一定阶段,就不能再一味循迹大家。艺术贵在创造,跟着别人的脚步想攀登艺术顶峰那是没出息。我主张的“率真”,就如同老子所说:要师法自然,自然而然。搞艺术一定要真诚,来不得半点虚假。
我的绘画和雕塑艺术是经过吸取中国的《三字经》,国外普希金、雨果的文学、卢梭的哲学、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之营养而成的,是融汇东西方文化的一种混合体,这是我所主张的“率真”理念的折射。
国家如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需要培植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艺术家。研究和创造的文艺品种和部类,既要有民族的、国家的,也要有外国的、世界的,不然眼光狭隘就做不出大事来。我们炎黄子孙就得做出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业绩来,否则中华民族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