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奥运会传到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一位女主播在节目中问马国力:“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发生什么事情会成为您的一场噩梦?”
如果在几年前,这位美女主播是在央视领工资的,那么她在问上述问题前恐怕要先掂量一下,自己会被“马主任”(体育中心主任)鼓励呢,还是被“修理”……
“BOB更容不得半点儿优柔寡断”
此次马国力的身份是BOB的COO--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在2004年被任命为这一职务之前,他已在央视体育部门当“头儿”从小到大16年,“倘若自己一直干下去,到2008,我负责体育类节目刚好20年”。
有人说马国力改变了中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历程。翻看1984年以来每届奥运转播人员名单,都能找到他。1990年北京亚运会,其“首创”的演播室直播“包装”整体节目的方式沿用至今。CCTV-5(体育频道)从无到有,也与之有关。2000年3月,《卫报》(英国)评选的“对世界体育影响最大的50人”中,他排名第47位,紧随其后的是“老虎”(高尔夫高手伍兹),排在第1位的则是“同行”默多克(传媒大亨)。与这两位很像,在公众面前时常笑眯眯的马国力更有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一位被他从记者提拔成主持人的名嘴私下说,“马头儿”够“哥们”,也够“横”――“说一不二”,甚至独断专行,这自然也常遭非议。
观众也曾见识过马的“霸道”:2005年5月6日,NBA季后赛,总分2:3落后的姚明所在的火箭队斗“小牛”的第6场,直播到了关键的第4节,马国力一声令下“切”,生生有中国队参加的世乒半决赛……于是,乒迷乐,篮迷疯,网上炸窝!后来,他正式回应:“一个总管,必须迅速做出取舍。”
马国力说服自己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在年过半百之时决定离开自己一手带大的部门和往日的“辉煌”而出任COO,却依然“本性难移”:“在BOB,更容不得我半点儿优柔寡断。”
不过,身为BOB“总管”的他不再愁“切”有可能导致的“炸窝事件”。“BOB并非运营公司,作为纯粹的服务性机构,其工作只是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为全世界提供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全部赛事以及所有项目、活动的统一的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同时也为2008年齐聚北京的持权转播机构提供辅助设施和服务,但BOB其实是一个不需要人们知道的机构。”
似乎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奥运转播比为呈现给观众(听众)的一道美味佳肴,那么BOB的“原生”信号则相当于为各国“大厨”提供的半成品。它们被各位“大厨”按照自己的设想与“食客”的需要,加上采访、包装、剪辑、解说等等,制成一道道与众不同、适合“本土口味”的“大餐”。
BOB收到了各类转播要求,包括希望允许使用航拍飞机。“我们会竭尽所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各个细节都要和对方确定妥当。”马国力还举例说,“人家演播室的背景用什么颜色,需要多少把椅子,摆放在什么位置,我们都要服务到位。”
他最熟的CCTV成为了BOB的客户。全球200多家购买奥运转播权的广播电视机构届时到京的转播人员将超过1.6万,这将是历届奥运盛会中转播人数最多的。而国际权威电视收视调研服务机构艾杰比尼尔森的预测又在“炉灶”里添了一把火:北京奥运电视观众人次将较上届(39亿)进一步提升(超过40亿),再创历史新高。
目标――“做到最后,没有人说话”
“转播应该让观众得到不同于赛场的一种独特体验。”马国力表示,“北京奥运期间,要让电视观众看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觉得遗憾越来越少,电视人要想到他们想看的东西。”
北京奥运会上,BOB将制作3800个小时的直播信号。“这个小时数是根据比赛的项目算出来的,但是有些可能要延长,像网球、乒乓球时间就不是一定的。”马国力说。
他特别强调,“这3800小时是100%的高清电视信号!”这又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
奥运会转播只使用成熟技术,而不求“最先进”。“高清技术在2008年将成为成熟技术。”马国力指出,“这个转变,和当年黑白电视转彩色电视的重要性一样,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世界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位正站在“转折点”上,雄心如当年拿破仑的54岁男人,并不担心有“滑铁卢”的存在:“绝对不可能发生任何噩梦,大家都得做好梦!”(终于答美女主播问)
他心里有底:所有的应急方案都准备好了。“如果想让大家都做好梦的话,每一项都要做最坏的打算,越全越好。例如,场馆突然没电了,备用电源要怎么弄,都有应急计划……当然啦,这些应急方案,最好是不要启动。”
“如果要启动的话,也必须让观众看不出来。”他补充道。
BOB把明年的目标定为“做到最后,没有人说话”。马解释说,“有人说话”就是挑出毛病,而“没有人说话”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鼓励和肯定,意味着转播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在BOB,洋溢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而其中不少人的名字都能在雅典、悉尼,甚至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员工表上找到。“我们核心管理团队是世界最优秀的,不少中层管理人员每4年一个周期,不断延续,到明年奥运会举办时工作人员将增至4000,大约一半来自世界各地。”据马国力介绍,对于这些管理者来说,仅仅是把奥运会换了一个城市举办,业务程序几乎完全相同,“就像工作语言总是英文那样”。
“2008,是我们这一代人惟一的机会”
“2008,是我们这一代人惟一的机会!”这本是马国力当初拟定的BOB招聘广告语,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媒体传成了“他不时絮叨的一句话”。
马国力预计,30年内,中国可能还会再办一次奥运会。“那我确实不可能有‘机会’了。”而作为亲历者,他对奥运给了电视“越来越大的机会”感触极深。
1982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的马国力,是第9个到CCTV体育部工作的人。两年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之后第一次派大型代表团出现于夏季奥运会的赛场上,CCTV与他本人的奥运报道之路由此开始起步。
“当年大概4、5个人到了洛杉矶,完全是不发达国家的报道方式。”马国力回忆说,1988年汉城奥运会,CCTV去了18人,全部是记者和解说员,人数翻了两番,而美国的ABC报道团已经达到了3000人之多。“当时CCTV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电视台了,但香港的电视台都要比我们先进许多,我们在汉城和香港‘无线电视台’合租一间办公室,主要制作是他们,我们则只不过是解说和加上一点儿简单的新闻。”
按照马国力的说法,从“相对原始”转向“较为先进”,CCTV体育报道方式的渐变始于1992年。“在巴塞罗那,我们大量增加了自己的采访和制作。”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现场,CCTV的人数增加到60多,拥有了自己的演播室和评论席,“用现代的体育报道标准衡量,我们台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被西方同行评价为‘有模有样’。”
2004年雅典,CCTV前方派出160多人,后方还有300多人在忙碌。“最终,1200多小时的节目时长创造了国内奥运报道的新记录。”马国力更是介绍说,在雅典奥运会现场,CCTV还有一支近60人的队伍参加了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共信号的制作。“这是中国人的第一次,赛后没有人说我们的信号做得不行。”
北京奥运会全部28个项目的转播中,中国团队负责7个,这是奥运历史上通过国际合作方式由主办地所在国提供最多制作队伍的一次。
“中国团队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对今后影响深远――因为做过最好的(通过奥运会达到过最好技术指标),就不会再愿意退回做差的了。”马国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