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慈善与尊严”素材解读与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慈善与尊严”素材解读与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鲜素材一】

资助背后,冷暖人生

在江苏无锡市,靠着蹬三轮车挣钱糊口的绵阳人老冯,每月资助数百元给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玲玲,已经坚持了四年。然而2014年4月,在老冯去看望这个资助了四年却从未谋面的娃娃后,老冯却停止了资助。

四年前,老冯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绵阳市××县××镇××村里,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家境贫寒,想要继续读书,寻找好心人的帮助。”之后,他找到了这户人家。从此,每个月,他都会资助200元或300元。

可现在一见面,当奶奶催促玲玲叫“干爹”时,玲玲并没吭声。“喊一声都不愿意?”老冯有点不能理解地望了玲玲一眼。

从学校回家时,玲玲不愿意跟奶奶同坐一辆车,坚持自己打一辆,老冯觉得孩子不懂得节俭。老冯给她运动鞋,并喊:“玲玲,试试新鞋。”玲玲却说:“别喊我玲玲,我叫陈玲。”老冯觉得这个娃娃对自己不亲近。吃晚饭前,玲玲说要给老冯借个鱼竿,让他在家附近钓鱼不无聊,结果彻夜未归。老冯觉得孩子不诚实,于是决定停止对玲玲的资助。

据了解,女孩是弃婴,从小被收养,性格上既自尊又自卑。当问起这件事时,她犹豫着告诉记者:“在我心中,冯保保(干爹)就是好人。但是如果我能选择,我也希望自己是能够照顾别人的人,而不是受资助的对象。”

【素材点拨】

受助四年的女孩玲玲该不该“冷漠”待人,坚持了四年资助的老冯该不该停止资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得不说,绝大多数贫困的受助者,心灵是孤僻、内向和焦虑的。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渴望一种平等与尊严。而作为捐助者,大多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付出了,虽然不求回报,但基本的感激还是有的,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恩人”心态,从而不能充分考虑和顾及弱者的自尊需求。

运用示例】

资助他人,是一种善良的表现,然而,在履行这一善良的行为时,是不是考虑到了受助者的尊严呢?一个四处觅食困乏至极的人,也怕听到一声“嗟,来食!”。推究深层原因,恐怕就是一个浅近而普遍的矛盾――摆脱眼前困境与维护长久尊严的矛盾。欲行慈善,那就让你的慈善呵护着别人的尊严。成都靠蹬三轮车为生的老冯,因为受助者冷漠而停止了资助。为何会产生受资助者冷漠的现象?我想资助者是否在资助他人的时候,考虑到了他人的感受?是不是他们不愿意背负这种人情债?是否应该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法,改明帮为暗助,把暗助置换为尊严?让他们既能摆脱贫困,又不至于背负人情债。

【名言集锦】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莎士比亚

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

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列夫・托尔斯泰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凡高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

――柯林斯托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

――高尔基

素材点拨】慈善,体现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奉献的品质。具有慈善之心,才能让爱之花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才能获得尊重。面对生活中的弱者,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爱,去关心,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迎头朝阳生活。

【时鲜素材二】

中国大学生为肯尼亚儿童点亮未来

2014年,三位“90后”中国大学生自费到肯尼亚条件最差的贫民窟学校做志愿者,昏暗、闷热、肮脏的环境与肯尼亚孩子们明亮的笑脸形成巨大反差,这让三位年轻的志愿者――路洋、陈茜雯和石逸林深受触动。他们决定重建学校,为这所名为“拥抱爱”的学校和学校的孩子们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经过反复讨论和调研,他们决定在国内发起“Light My Childhood”公益项目,并最终为学校筹集到两万多元的重建资金,帮助学校重建校舍,点亮了贫民窟孩子们的未来,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燃起改变命运的希望。

【素材点拨】

爱心,会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肯尼亚贫民窟的儿童上学条件艰苦,中国大学生用爱心点亮了他们的未来。此类素材,可以在运用时多一些抒情性,表达对爱心的赞美之情。

【运用示例】

俗话说:“上善若水。”天下万物都接受着水的恩惠。

之所以说“上善”,是因为水只知道赠予,却从未想过回报。而更大的善,则是让这水跨过高山,跃过平原,流过黄河,流向遥远的未来,书写着善的真谛。特蕾莎修女说:“我在做每一个人都能做的事,给艰难困苦中的人一双温暖的手。”中国三位“90后”大学生便伸出自己善良的手,温暖了肯尼亚贫民窟里一个个寂寞孤独的心灵。这种善,就像丝丝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灵,也让这世界阳光明媚。

希望“上善若水”永远流淌,去浇灌心灵深处的花冢,用“善”打开心中的锁,让心灵来一次芳香之旅,让生命如高山之巅绽放的雪莲。

【时鲜素材三】

陈光标高调行善

2014年6月24日,中国富翁陈光标在纽约街头向流浪汉和街头艺人赠送百元纸币,有的人拒绝了他递过来的钱。6月25日,陈光标在曼哈顿中央公园Loeb船屋餐厅接待250名贫民与流浪汉用餐。但他没有像他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广告上那样,在餐后分发给每名赴宴的人300美元现金。6月28日,陈光标结束纽约之行回国。7月1日,他出现在辽宁抚顺雷锋墓前,陈光标向雷锋墓献上了鲜花,同时还献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媒报纸,上面有关于“标哥”美国慈善之行的报道。陈光标称“来向雷锋叔叔汇报美国之行的成果”,随后在雷锋墓前磕了三个头。陈光标认为自己的汇报是发自内心的,肯定能上头条,而且从没见过有人给雷锋墓磕头的,自己是第一个,又开创了历史。

【素材点拨】

高调已经成为陈光标处事的基本准则,这一点,已经是尽人皆知。毋庸置疑,想博个名声,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想高调一点,其实也无可厚非。然而,凡事皆有度,高调过头就是狂妄,就会让人反感。

【运用示例】

生活中处处都有慈善,生活中也处处需要慈善。大到国家间的国际援助,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慈善,是高尚的,是应该受到赞扬的。然而,在喧嚣与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有一部分人利用了慈善的名义,却不顾他人的尊严。陈光标,便是一个高调的慈善者。2014年,他在美国纽约街头行善,向流浪汉和街头艺人赠送百元纸币,但有人却拒绝了他递过来的钱。真正的慈善,是捐助者和受益人两者心灵的对话,不是帮助和施舍,而是让对方有接受的理由和机会。慈善,首先应在尊严平等和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完成。否则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任何人都是有尊严的,行善者也应谨记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