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的英语教学改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的英语教学改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参与了学科教学改进的项目。在教学诊断阶段,项目组专家给我校的教学反馈是:学生在A级学习理解能力、B级实践应用能力上相对较强,但C级创新迁移能力较弱。

了解到教学改进的方向后,在众多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地改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渐成模式化的教学

习惯。

一、准备阶段:改变对“文本分析”的认识

1.我的习惯

在准备阶段的时候,对“改进”的笼统认识就是将课堂“改”得更人文化、更短时高效,既让学生乐学,又让教师省力。有8年教W经验的我,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所以,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在教学技能方面有所突破和改变。

满怀着改进教学方法的期待进行说课,我精心设计了所有教学活动,没想到,第一次说课就遇到了困难。在讲述“教学内容分析”的时候(见图1),王蔷教授打断了我们,王蔷教授提出了“文本分析”的重要性,以往我们分析文本时比较关注文本的结构,忽视了功能、内容、学生的真实经验。王蔷教授指出分析文本的时候,不要考虑教材后面的活动,要围绕文本走,基于文本的情况,布能力点,由能力点进行课程的设计。分析文本,既要关注“结构化”的内容,也要关注“情境”和“情感”。

2.我的改变

听了王蔷教授的指导,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改变:改变备课习惯,要关注教学的核心,即文本分析。文本分析的挖掘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课堂的创设要结合学生学习经验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我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利用起来,学生欠缺的知识及时补上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立场,课堂的设计要逻辑清晰。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被一步步被构建起来。

二、第一轮试讲:改变教学设计的习惯

1.我的习惯

经过说课指导后,我开始认真分析文本,从知识结构到文本要传递的情感都兼顾了。于是,我尝试第一轮的试讲。课上,我虽然考虑到了文本的问题,却难以“割舍”喜欢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过程中活动多,教学的出口(学习单)和入口(见图2)未能达成一致。

纵览这一节课,课堂氛围看上去很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但教学活动依旧停留在为学生的A级学习理解能力、B级实践应用能力服务,学生的参与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他们的C级创新迁移能力依旧无法提高。

2.我的改变

针对我这节“华而不实”的课,陈则航教授给出了改进建议。她指出:课程的设计要结合文本、基于文本,之后合理输出,一节课的输入和输出要一致。教学活动要有逻辑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任务要由简入难。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设计习惯,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参照教师用书以及固有的经验,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活动一股脑地用在课堂上,忽略了教学活动间的逻辑性和递进性。现在,我需要精简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推理、猜测、想象,更重要的是,要定位好该课的出口,保证输入和输出的一致性。

三、第二轮试讲:改变师生交流的习惯

1.我的习惯

渐渐开始找到改进方向的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在第一轮试讲的改进下,我精简了课堂活动,匆忙完成各个教学步骤,与学生间的交流变得生硬,尤其没有真实有意义的交流,使教学流于形式。

2.我的改变

改了一个问题,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孙晓慧教授指出,针对本课文本的特殊性,情感的渗透十分关键,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及时追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推进课堂。我又开始改变我的另一习惯,那就是师生交流的习惯。以往对学生的评价都是good、nice、well done。这样的交流其实是无效的。真实的交际,是与生活相联系的交流,是课堂上随时的追问,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迁移能力的良好契机。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更要注意,要从原来生硬的对话,向真实交流、追问方面转变。

四、汇报展示:改变教学理念

1.我的习惯

在改进和改变中,我上了一节展示课。按照专家的指导,在课堂上,力争在先前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用连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情境当中,归纳梳理所学知识,并启发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迁移,借助问题引领的方式,提高他们的C级创新迁移能力。上课前,还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梳理(见图3和图4)。

2.我的改变

一节展示课下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掌控太多,遏制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改了前期的习惯后,却发现了新问题:课堂留白时间太短,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听着陈则航教授的点评,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我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改变。课后反思我意识到:我所选择的这节课,文本表面上是一封非常简单的信,写了三个孩子。而分别从写信人和读信人的角度思考,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感悟,再迁移到学生自己身上,以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表达观点,这样能把学生更好地引入课堂。

陈则航教授谈道,授课教师要有“读者意识”,即再次强调“文本分析”的重要性,只有深挖文本,找准主线,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随着学科能力的推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五、反思与感悟

此次参与课题,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未来更精彩。整理了一下我自加入课题以来的文字稿,已经有将近一枚五角硬币的厚度了,所有的“过程性”记忆都让我明白了教师的改变对教学改变的重要意义。“有经验”的我,对那些不好的教学习惯,要摒弃;对那些传统的理念,需要适时地更新和调整;对那些片刻得来的教学智慧,依旧需要精心打磨。未来的工作中,我需要关注文本,因为对文本解读的程度与品质直接影响教学的设计与效果;我需要关注思维,要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连贯的思维才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我还需要关注核心素养,认真学素养,内化于心,应用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迁移能力,在教学上,改进是痛苦的,但改变是有意义的。我很喜欢一句话:Find a place where you can be challenged. Ask yourself, am I proud of my work?个人价值是在克服挑战中实现的。很有幸,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在调整中改变着,在改变中成长着。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