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受众心理分析国内现实题材动画的缺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受众心理分析国内现实题材动画的缺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现阶段我国国产现实题材动画有所缺失,这样的缺失造成了一定的市场与产业不平衡。缺失了现实题材的动画,意味着缺失了一大部分的故事内容、情感感受以及教育意义。而这样的缺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故事脚本创作困难、美术要求高、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以及观众诉求无法有效表达。现实题材动画是贴近生活的一类动画,这样的动画应该得到必要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动画 现实题材 缺失 受众心理 夸张 现实

在现阶段的国内环境中,动画受众大多是青少年和儿童,现实题材动画是一个重要的动画种类。但是国内目前这类型的动画片比例很小,这就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一现象亟待改善的原因,以及采取哪些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把握怎样的方向等问题。

一、现阶段现实题材动画片的缺失

(一)现实的缺失

在动画艺术中,不仅应该有想象力的培养,也应该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教育。笔者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国产动画片市场,包括电影动画、电视动画等,都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对于现实生活题材的缺失。动画片中的童话、神话、历史故事及科幻题材,充分满足了少年儿童多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目前这样的题材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内动画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笔者发现在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动画片中,鲜有现实题材的作品出现。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主人公是动物形象;《熊出没》《小鸡不好惹》的主人公依然是动物;《果宝特攻》是水果的拟人化故事;《猪猪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由猪统治地球的年代。总的来说,目前绝大部分国产动画片的主人公都是机器人、小动物、历史人物,主要题材是科幻、童话或者由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改编。在近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调研电视动画片数据统计中,童话题材占据的比例最大,为45%,排在后面的还有历史、神话、科幻。其中现实题材仅占8.4%,生活类仅占0.18%。这样的数据反映出的客观现实是故事内容泛滥化、低龄化、缺乏创新、远离现实生活。

(二)情感经历的缺失

现实题材的缺失不仅造成了故事的缺失,也造成了情感经历的缺失。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动画片的故事原型。作为正在读书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相对单调,往往是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这就造成无法经历很多必要的事件和情感。在早年的动画市场中,当时热播的现实题材电视动画片有《灌篮高手》《波波安》《下课后》《樱桃小丸子》《我为歌狂》等,在看这些动画时,会给人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原来这个年龄的同龄人,也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使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充实。同样,有经历就有感受,有感受就有情感共鸣。对于这个年龄段可能发生事情的触动,能够塑造和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心理,在情商方面得到指导和自我提升。

(三)教育意义的缺失

将受众群定位在少年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够确定,动画片特别是电视动画片,不仅要具有娱乐性,正要具有教育性。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看动画片往往是用来消遣和放松。但同时,不能忽略动画片的教育功能,这也符合艺术原理中艺术的教育意义。首先,动画片是一种艺术形式,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同样,动画片也可以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现在的电视动画片,面对的受众主要是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他们娱乐放松的同时,应该潜移默化地传达真、善、美的概念。电视动画片的教育意义范围广泛,在各个领域的知识、道德、法律、生活等方面的真、善、美,都是可以通过电视动画片传达。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动画的教育意义,只有在与娱乐性、观赏性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作用。在孩子娱乐时还要灌输他们沉重生硬的说教是不被提倡的。如果动画艺术仅仅着眼于教授知识,这样的动画片在少年儿童眼中是绝对不会受欢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部分电视动画片内容是完全的说教而无法得到受众喜爱的原因。没有观众收看,即使有再大的教育意义也无法发挥。

必须指出的是,动画针对的目标受众是少年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他们除了学习之外,也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中,需要一种引导和教育,告诉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处理,而这个功能是非现实类题材的动画片不易做到的,因为不够直接和直白。这就像成年人的世界中,也需要各种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作品来引导或启发生活。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学校、家长、社会也许都可以做到,但是效果和动画作品是无法比拟的。因为动画作品的教育和引导是潜移默化的。目前国内面向少年儿童的现实题材的动画片少之又少,这无形中是对于这一社会责任和市场的放弃,同样也是对于少年儿童精神关怀的一种忽视。

二、现实题材动画缺失的成因

(一)创作困难

对于现实题材动画片的缺失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现实题材动画没有市场和观众,而是这样的类型难以表现和掌控。

从故事脚本创作来说,动画是一门艺术,擅长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就决定动画想要表现现实题材是需要将本身的夸张与现实的写实完美、准确、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说,童话、科幻、神话等题材都是比较好表现的,只需要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说其中的逻辑性比较简单。但是现实题材类型,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每件事情的发生发展都需要有比较合理的理由。这对于剧本的创作来说有了更多的限制。同时,现实生活又很复杂,人物关系、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伦理等都需要考虑到,这样将创作更推向了一个难度。所以对于一些创作者来说,更愿意选择轻松且限制少的其他题材而放弃现实题材类型,也就导致了现实题材的动画作品的缺失。

同时,现实题材的动画片技术要求很高。因为现实题材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环境,不论是手绘还是电脑建模制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还原。现在很多动画片的人物设置和场景设置都采用极其简单的题材、极度卡通化或Q版的制作,比还原现实生活要简单的多。在制作难度和制作周期上,现实题材并不占优势,要做到看上去还原真实生活的动画,不仅对制作技术的要求较高,而且制作周期也较长。对于一些急于收回成本且盈利的制作单位来说,大多不会选择制作现实题材的动画。

(二)涉及敏感的心理问题

针对少年儿童的现实题材动画,主要反映、歌颂和指导真实生活,必然涉及到少年儿童在成长阶段的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些敏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指导,如果做的不稳妥、不周全,或有所偏颇,可能会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质疑和批评。因此,一方面,要将这种事情讲清楚,另一方面,又要教会少年儿童如何正确处理,所以这也是现实题材动画缺失的原因之一,因为一些制作方对于这样的问题会选择退缩和逃避。比如校园暴力、学生时期异性之间懵懂的感情、少年儿童与家庭和社会怎样相处等,都是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但也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动画片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动画片为少年儿童解决这些问题,要比在现实生活中严肃的说教有效得多。对于这些问题,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因为这些就放弃现实题材动画,而应该利用动画的长处和优势,更好地呈现以及解决这些问题。

(三)观众诉求无法表达

总的来说动画还是一种单向传播的艺术,观众可能无法要求创作者创作他们想要的作品,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制作方在各种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的刺激下,往往会一股脑地涌向类似的类型,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少年儿童在动画反映现实这方面的需求。少年儿童在学校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课业为主,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人主动去为他们解释、指导,这样反而会使他们把问题闷在心里,不和教师、家长交流,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这时如果有动画寓教于乐地进行指导,在少年儿童的心理构建上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做好现实题材的动画

(一)热爱生活,关心成长

要为少年儿童制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现实题材动画,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对生活的热爱。成年人可以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收获甚至自己走过的弯路,用讲故事的方法呈献给少年儿童,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珍惜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并不可怕的。也许现实中关于梦想和成长会有许多无奈,但是在动画这样的艺术作品中,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美化的。制作现实题材的动画,仿佛又一次经历年少时光。把成年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下一代,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这在塑造少年儿童的人格、品行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如201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的首部关于残疾人题材的励志动画片《追梦》,就展现了主人公身残志坚,始终坚持追逐梦想的励志故事。因此,在脚本创作时,用珍惜的眼光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通过成年人成熟的思考模式,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这是现实题材动画的基础。

(二)丰富手段处理夸张与写实,体现动画特色

如何将动画艺术与现实题材更好地结合,其实就是要解决夸张与写实的结合的问题。上文中也提到现实题材的问题,是关乎到创作者能否掌控、能否驾驭的问题。动画艺术既要表现现实生活题材,又要富有夸张、创新等动画本身具有的特色,这就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其中的主要逻辑、特点和思想,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和提高,融入动画本身丰富多样的夸张、新鲜的表现手法,将现实题材动画生动又不失逻辑地展现出来。国内动画片在现实题材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作品,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等,将中国孩子的日常生活干净透明又不失趣味地展现出来。同时两部作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在剧情中占有很重的比例,这也是非常中国化的体现。而动画片《茶啊二中》采用3D制作手段,在人物塑造、场景设置上都很逼真,音效、节奏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特色,将现实生活的基础与夸张的表现、渲染手法结合起来。所以不论是剧情设置还是在制作技术,动画上都有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将现实题材的写实和动画本身的夸张结合在一起。

结语

总的来说,将动画艺术与现实题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着眼于少年儿童的生活范围,比如校园和家庭,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或矛盾有所扩大和夸张,也可以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融入新鲜的想象元素。同时,要分析受众心理,细化受众。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变化是明显的,小学低年级的观众和初高中的观众的欣赏需求差距很大。在这个跨度中,创作者可以再将年龄细化,这样针对具体受众创作出的作品更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和喜爱。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思考他们需要既写实又非说教式的引导和教育,这是他们各方面成长、成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心智上的成熟与健全,需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少年儿童提供现实题材的、有娱乐和教育意义的、制作精良的动画,是社会和业界的责任,也是动画人的一种追求和渴望。

参考文献:

[1]方方.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写实与夸张[J].美术教育研究,2010(4).

[2]杨伟策.浅谈动画片的教育意义[J].艺术教育,2009(9).

[3]郭月亮.对新时期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思考[J].中国戏剧,2008(10).

[4]李庆英等.从日本动画片的收视情况看中国动画受众的心理需求[J].安徽文学,2009(8).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