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7月外贸数据折射国内“内需萎缩型”的高顺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7月外贸数据折射国内“内需萎缩型”的高顺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10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0年7月,中国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11629亿美元,增长22.7%。继6月之后,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创历史新高。由于进口增速大幅下滑,7月贸易顺差达到287亿美元,创下18个月来的新离。

中国并不是唯一的出口表现优异的国家,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台湾、韩国、德国等出口型经济体贸易数据均超市场预期,说明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仍处在复苏通道之中。从4月份以来,中国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5、6月更高达48.5%和43.9%。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是由于政策末班车效应。从4月底开始,市场就开始纷纷预期国家将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6月22日财政部正式下文取消部分钢材、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六大类40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并于7月15日正式实施,使得部分出口商赶在出口退税调整之前抢关出口,以钢材为例,中国7月出口钢材455万吨,虽比6月减少107万吨,但仍数倍于去年同期。此外,6月19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的政策,央行重启汇率改革几乎是A民币升值的同义词,因此,不少出口企业都在尽量缩减出口周期尽快完成出口。二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尽管从数据上看,欧洲债务危机并没有对中国出口造成拖累,1~7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36.4%,较上半年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但从4月底欧洲债务爆发以来,不少出口企业因担心欧元贬值、欧洲经济低迷带来需求减少而加快出口。而欧美的一些经销商预期人民币升值也加大了库存力度。

与光鲜的出口数据相比,进口增速则显得动能不足,7月份进口增速22.7%,相较于3月份的66.1%,已下降43个百分点。作为衡量内需的重要指标,进口额增幅大幅放缓折射国内经济降温的事实。今年以来,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中旬出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大力度清理,尤其是5月份以来,国家强力推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受此影响,原有铁矿砂、废铜、废铝等商品的进口明显放缓,铁矿砂7月进口量仅为5120万吨,同比下降近12%。除此之外,海关分类数据显示,1~7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口2311亿元。同比增长43%,较上半年下降5个百分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六成是由加工贸易来完成的,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决定了进口波动幅度较大、进口成为出口的先行指标。加工贸易进口放缓,说明未来出口增长不容乐观。

贸易顺差是进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中国的进出口表现来看,进口的影响更大。首先,高顺差的出现是因为出口的快速增长。在2010年4、5月份,出口环比增速连续超过10%,大大超过了自2009年5月份以来所公布的最高不超过7%的环比水平。6月份虽然环比下降到了4.2%,如果考虑到这是在前两个月快速增长基础上发生的,那么,这个环比就依然不算太低,7月份环比反弹至5.9%。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进口增速的显著下降。虽然4月份出口环比增速较高,但顺差依然不大,仅有16.8亿美元。随着5月份进口环比骤然下降为0.9%,6月份缓慢增长0.9%,而7YJ重新出现负增长局面,下降0.5%,外贸顺差随即被拉大。

这种由内需不旺拖累进口,进而导致高顺差的局面,有经济学家称之为“内需萎缩型高顺差”,如果从一个更长时间范围来考察,就会发现,2008年年底中国出现的巨额月度贸易顺差更是典型的“内需萎缩型”。

这种“内需萎缩型高顺差”清晰地显示了国内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国外的溢出效应,即通过刺激国内投资,增加了对国外商品的吸收,从而使得国内刺激政策的正效应外溢到国外。2009年以来,全球典型的出口型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明显快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庞大内需引致了惊人的进口量,无论是资源出口型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还是技术型出口经济体如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均从对中国的出口中受益良多。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国际舆论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真正用意,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的出口部门,一方面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出口扫清障碍:另一方面,中国出口部门的萎缩不得不让决策层下大力气维持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从而增加对国外产品的进口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实就要要求中国分担刺激经济的成本。6月19日,央行宣布放弃实施近两年之久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欢迎,但从忙改到现在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远小于预期。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这种“内需萎缩型”高顺差局面的持续,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再度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