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磁共振在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磁共振在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异物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软组织内异物,经X线、CT检查排除金属类异物患者23例均行MRI检查,对其MRI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磁共振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符合率100%,特异性为97%,异物定位准确率为100%。异物大部分T1WI T2WI序列呈低信号,部分异物T2WI呈等、稍高信号(疏松木质类异物)。异物种类为木质类、骨刺类、玻璃、沙石等,异物周围常伴出血、感染或异物肉芽肿。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数量、位置、大小及形态,能明确异物与邻近较大血管及神经的关系,对异物继发出血、感染或异物肉芽肿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MRI对肢体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非金属类异物;外伤;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95-03

外伤性软组织内异物是基层医院中一种常见急症,对于一些金属类及高密度异物,借助于X线、CT检查能明确诊断。对于非金属类异物,由于其密度较低,X线、CT检查显示率较低,临床多借助于B超检查[1]。随着基层医院MRI配置逐渐增多,MRI在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中的优势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笔者收集本院23例经MRI检查诊断为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总结其MRI的表现,旨在评价MRI对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经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滞留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70岁,平均53岁。主要临床表现是受伤部位疼痛,日久伤口不愈合并流脓。所有的患者均有明确的异物(木质类、玻璃等)刺入史,行清创缝合及异物取出史,其中有8例曾经有自行取出异物史。病史15天至6个月,23例均行X线或CT检查,20例未发现明确异物,3例CT可见异物显示。磁共振发现双下肢异物15例,双上肢异物5例,臀部2例;颞部1例。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使用飞利浦1.5TMRI扫描仪,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体部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头颈部异物采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序列及主要参数:T1WI序列:TR 487ms TE 15ms NSA 2 FOV 230*250mm;T2WI TR3000ms TE 100ms NSA 3 FOV 230*250mm;T2WI-STIR TR 4088ms TE 100ms NSA 2 FOV 230*250mm;层厚4 mm,层间距1.5mm,矩阵256X256。臀部异物用体部线圈,一般双侧对比,扫描序列及主要参数:T2WI TR3000ms TE 100ms NSA 4 FOV 300*280mm;T1WI TR 643ms TE 100ms NSA2 FOV 450*350ms;层厚4mm,层间距1 mm,矩阵560*560。上、下肢异物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及主要参数:T1WI TR 450 TE 22 NSA3 FOV 350*250;T2WI TR 450 TE 11 NSA2;PDW-SPAIR TR 2500 TE 30 NSA3 FOV 350*250mm;层厚4 mm,层间距1 mm,矩阵560*560。足部异物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及主要参数:T2WI TR 3117ms TE 100ms NSA 2FOV 250*300ms;T1WI TR 500 TE 20 THK 4 FOV 250*300;PDW-SPAIR TR 3312 TE 30 NSA3 FOV 250*300ms;层厚4mm,层间距1mm,矩阵 560*560。有4例病程长者进行了增强扫描。

X线摄影采用柯达DR机及爱克发25.0型CR机,常规行正侧位片,伤口部切线位。上肢投照条件:60 kV,11mAs,105cm;下肢投照条件:60 kV,13mAs,105cm;头部投照条件:70KV,16mAs,105cm;臀部投照条件:70KV,14mAs, 105cm。18例采用了低千伏投照。

CT扫描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对临床疑异物部位、经久不愈伤口局部行1mm层厚无间隔扫描,在机器下行多平面重建。

2 结果

23例患者X线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物(图1-a),CT检查有3例可见异物(图2);MRI检查23例明确提示异物存留。

MRI表现:20例异物T1WI T2WI均呈低信号(图2-5),时间较长的疏松木质3例异物于T2WI呈稍高信号(图1);T2W-SPAIR序列、PDW-SPAIR序列对异物显示更加清楚呈低信号,异物周边均可见环形高信号(图3a、图4c)。18例见周围软组织大片长T2、稍长T1信号,2例见稍长T1、长T2信号的不规则脓腔形成,3例足底异物及1例前臂异物继发筋膜炎。7例可见与体表相联通的窦道呈条形长T2、长T2信号,边界清楚。1例左侧颞部竹质类异物(图5)。

2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3例异物大小、形态、数量及位置与MRI所示相符,20例为木质类异物,3例为玻璃、沙石。

3 讨论

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多见于足底、前臂,为基层医院的常见急症。在基层医院未配置MRI情况下,多借助X线、CT及B超检查;非金属类异物密度较低,普通X线无法明确显示;CT检查对沙石、玻璃等非金属类异物较X线有一定的优势,而对木质、塑料、纱布等非金属类的异物显示率极低[2]。B超在非金属类异物诊断方面应用较多,但其空间分辨率低,受B超医师水平的制约,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有限。近几年基层医院的MRI配置逐渐增多,对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治疗依据。

3.1 MRI对软组织内非金属类异物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无异物;2、异物的数目、大小、形态、种类;3、异物的位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对邻近结构的损伤程度。本组23例患者均有明确异物刺入史,19例X线、CT检查未显示明确异物,4例CT疑似异物;患者均为清创缝合术后伤口不愈合及反复感染而行MRI检查,观察是否有异物残留。

3.1.1 MRI检查显示异物本身情况:结果显示23例患者可见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锐利的异物;大部分非金属类异物于T1WI、T2WI序列上呈低信号,其周围可见高信号环包绕。本组23例患者,20例异物为木质类,3例为玻璃、沙石。15例竹质类异物在T1上呈低信号,T2上呈稍低,笔者认为木质本身为乏氢物质,而竹质又难以腐烂,所以异物呈等、低信号;3例异物为疏松的木质,易于体液腐蚀渗透,含水有增加,T1呈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18例显示异物刺入路径呈管道状、不规则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手术所见异物均被肉芽组织包绕,其异物位置、大小、形态与片中所见相符。

3.1.2 异物周边情况:异物导致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有菌的异物可将细菌带入体内;由于异物周围组织失活,抵抗力降低,加以坏死组织的液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因而细菌存活、增值,进一步引起感染,导致异物周边的炎性肉芽肿形成及脓腔形成[4]。由异物引起的肉芽肿称为异物性肉芽肿。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周围有多量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绕,形成结节状病灶[5]。本组有3例时间较长患者,因反复感染,在局部形成较大的肉芽组织,为了与肿瘤性病变鉴别,行MRI增强扫描。

3.2 MRI对于软组织层次显示是它的优势,23例均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水肿、渗出,其中4例软组织感染累及骨质,对于异物周边软组织化脓形成的脓腔及异物刺入通道、距体表的距离,显示清楚,有利于临床医师采取恰当手术方式清除周围的坏死组织。对于异物所引起的骨髓挫伤,骨髓炎显示明确,可以给予临床医师判定感染的程度。对异物周边重要的血管及神经的显示,可使医生在手术时避开关节部位及大的血管、神经,减少术中再损伤及出血过多,为患者的功能恢复打好基础。

3.3 扫描序列的选择:笔者查询国内外文献均没有MRI检查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扫描序列的相关报道,因此根据以上特点笔者认为诊断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采用STIR或PDW-SPAIR序列及常规T WI、T2WI即可。在STIR像上呈低信号,周边见环形高信号围绕为特征性表现,且STIR对异物所致周围软组织炎性水肿显示更敏感而为首选检查序列。对于病史较长者,平扫提示有脓腔及肉芽肿者,应该进行MRI增强检查,以明确脓腔及肉芽肿情况,同时为与其它肿瘤性病变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3.4 DR及CT诊断非金属异物的显示率达83.3%,而钼靶诊断显示率达66.7%。B超对木质类异物显示率达71 ~90%,对塑料类异物显示率达63 ~ 95%,对玻璃类异物显示率达77% ~100%。本组患者软组织内异物均为木质,且DR检查均为阴性,CT检查有3例为阳性,MRI检查23例明确显示,显示率达100%。MRI检查对非金属类异物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显示率较其它检查方法高,但对非金属异物(木质、塑料及玻璃类等异物)的种类无法鉴别。MRI适合所有部位的软组织检查,MRI检查可作为外伤所致骨挫伤、隐形骨折、肌腱和肌肉损伤的首选检查;因此对外伤性异物所致的骨质、韧带、肌肉的直接损伤及异物残留所致的软组织内感染、肉芽肿等继发异物炎性反应均显示敏感,这也是MRI检查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优势所在。

3.5 异物成功取出的关键在于定位准确和选择适当的切口,异物位置较浅者,无需特殊检查,经原伤口或加侧切口可直接取除。而对异物较深者,及时清理,避免患者伤口在以后的恢复中因仍有异物残留而难以愈合或反复感染。而本组病例在通过对不同部位的MRI多方位扫描显示非金属类异物在STIR像上均呈低信号且其周可见高信号环绕,此信号特征笔者认为对非金属类异物具有特征性,再结合患者外伤史,诊断明确。

综上所述,MRI可清楚显示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数量、位置、大小及形态,能明确异物与邻近较大血管及神经的关系,对异物继发出血、感染或异物肉芽肿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MRI对肢体软组织中非金属类异物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异物病史长及经异物取出术后伤口仍不愈合或局部反复感染患者,就更应该首选MRI检查。

参考文献

[1]章宏,鲁国卫,程平章等.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嵌入伤MRI检出及其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01-1203.

[2] 牟方胜,孔俊津,李建容等.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使用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EJ].放射学实践,2010.

[3] 宋桂芳,王德杭,陈家祥.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临床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

[4] 黄满平,王小宜,廖伟华等. 实验动物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CT、MRI动态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0):918-921.

[5] 宋宁亚,刘列,张永刚等.B型超声定位治疗四肢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J].实物骨科杂志,2009,15(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