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翻译理论下的青海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翻译理论下的青海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化翻译理论强调交际理论在翻译中的渗透,重视文化与翻译的结合。本文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青海旅游景点翻译为例,探讨了旅游英语翻译策略以及各自的应用。这些策略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又能传达原语文化的含义,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Abstract: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attaches importance on the combin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Based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taking the translat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ourist scenerie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more customary with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idea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will be better conveyed.

关键词:文化翻译理论;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Key word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tourist English;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244-02

0 引言

随着青海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已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青海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青旅游。如何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旅游英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间旅游沟通的桥梁,更是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纵观青海旅游英语翻译,存在问题颇多,主要有语言问题和文化误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出可行性的翻译策略。

1 文化翻译理论综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翻译正是通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架起了不同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翻译的文化论。文化翻译理论强调交际理论在翻译中的渗透,重视文化与翻译的结合。它将翻译上升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苏珊・巴斯奈特可谓是文化翻译论的最初倡导者。在《翻译研究》一书中,她不再局限于语言方面的探讨,而将翻译置身于跨文化交际的大语境之下进行思考。她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等值问题,翻译性质,不可译问题等做了研究,讨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问题。在与列费维尔合著的《构建文化》一书中,苏珊指出:“翻译过程的研究与具体的翻译实践相结合,可以让我们明白复杂的文本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比如翻译时是如何选择文本的,在选择过程中译者起什么作用,编辑、出版者或赞助者起什么作用,什么标准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在目标语系统中是如何被接受的。”[1]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主要有: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提(Laurence Venuti)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主张异化翻译。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2]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家纽马克(New Mark)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指出:“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情文本(expressive text)和祈使文本/召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的结合体,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呼唤功能。”[3]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而没有一个理论能试用于所有的翻译文本,在具体地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各自的特殊情况,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探究合适的翻译策略。

2 旅游英语翻译中汉英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语言文体特色和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不言而喻。

2.1 语言差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分析性,表意性,形与意结合的特点。中国人注重整体上的感官认识,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具有综合性,表音性,重型合的特点。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理性成分起主导。因此,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翻译时,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只需要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2.2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反映,文化的传播是靠语言的。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诠释,是一种文化的解码。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而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它的根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文化冲突与文化缺省,文化冲突指原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与目标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反矛盾的。文化缺省指原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词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出现空缺。

3 翻译策略探究

3.1 音译

音译是指在译文中保留原始的发音(即汉语拼音),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适合于音译的有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的概念而本族语中又找不到对应的词语的情形。例如,青海湖景区简介中,将二郎剑翻译为Erlang Sword scenery,二郎音译,剑意译,将原本为一个概念的东西分开译,目的语读者必定不知所云。所以,直接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Erlangjian scenery即可。

3.2 意译

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例如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小草也有情,脚下请留情”,“水边危险,请勿戏水”。这是西宁市海棠公园的两个公示语。它们的翻译分别是:"Small grass also has feelings, please show your mercy.""Waterside is dangerous, do not play with water!"这两句话都是按照字面翻译,看似正确,却忽视了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差异,殊不知,在国外,草地上是可以走、坐的。所以这里建议使用意译的方法,将两句话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No Swimming即可。

3.3 音译加解释

由于频繁使用音译严重影响景点名称的翻译质量,尽失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含义,不能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倒淌河可译为:Daotang River──regorging River,狗浇尿可译为:Goujiaoniao──a kind of deep fried pen-cake。

3.4 增译

增译是指适当地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介绍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介绍相关历史典故等。例如在青海湖景区介绍时,对于福娃迎迎、吉祥四瑞都应做增译,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背景与含义,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外国游客必定不知所云,因此可以采用增译的方法,添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将其翻译为:福娃迎迎:Fuwa Yingying(one of the five mascots of Beijing Olympics. Yingying is the Tibetan Antelope and he is a quick-witted and agile boy who represents the yellow Olympic ring);吉祥四瑞:the statue of four Auspicious Animals(A legend says a cuckoo carries a seed, a rabbit digged a hole and sowed the seed, then a monkey enclosed the hole with a fence, at last an elephant watered the seed. Finally, the seed grew up and became a towering tree.The legend means good harvests and longevity of people,auspiciousness and happiness.)。

3.5 减译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体风格上的差异,汉语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相反,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进行汉英旅游文本翻译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或更改,没有必要将描述性词汇一一译出。还是以西宁海棠园翻译为例:在介绍海棠花时,有这样一句话:"The crabapple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flower appearance, blossoming like brocade"其汉语意思为”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华贵妃’,‘花尊贵’之称。这个汉语中看似词汇优美,比喻贴切的句子在外国人眼里"It doesn't make sense."(什么都没有表达)根据适度删减原则,可将其译为:The crabapple is known as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 and '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beautiful blossoming quality.

3.6 类比

类比是一种寻找两种不同事物最佳关联点的译法。“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就是通过已知的知识借助类比手段推理出尚不为人所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达到认知的目的。”[4]例如,将昆仑神话中的九天玄女比作希腊神话中的Athene(雅典娜),九天玄女是中国神话中的战神,而Athene(雅典娜)则是希腊神话中的代表智慧的战争女神,二者有相似的地方。这种跨文化的类比手法使外国游客将异国陌生的文化与本国熟悉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联系起来,可以消除陌生感,有效地达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4 结语

跨文化旅游翻译集翻译和文化于一身。它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解码。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各国翻译学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而没有一个理论能试用于所有的翻译文本,在具体地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各自的特殊情况,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采用音译、意译、增译、减译、类比等方法可以避免因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的障碍,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Susan Bassnett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Susan Bassnett and Andre Lefeve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123.

[2]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82.

[3]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86-98.

[4]王兰春,王硕. 跨文化交际中的旅游英语翻译技巧[J].作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