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哈伯因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62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伯因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62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哈伯治疗多发脑梗死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哈伯因100 μg口服2次/d,共12周,对照组给予脑复康800 mg口服,3次/d,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MMSE及ADL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哈伯因组治疗后MMSE得分明显高于脑复康组(P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哈伯因;MMSE;ADL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逐渐增多,患者表现为记忆力丧失、空间定向障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分析综合理解力下降,最终丧失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最常见类型,占VD的39.4%[1]与Alzheimer型痴呆不同,多发梗死性痴呆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哈伯因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份在我院神内门诊或住院治疗患者。选取标准:①年龄≥50岁,男女不限;②病程>4个月符合多发性脑梗死诊断;③采用MMSE量表检查总分7分。排除标准:①卒中前已有痴呆表现;②卒中后有严重抑郁症(假性痴呆);③意识障碍;④严重失语;共选取12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在59~82岁之间,平均(年龄67.5±3.6)岁;对照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56~87岁之间,平均(68.2±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痴呆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除脑血管病外无其他脑的器质性病。入组前均未服用任何治疗痴呆药物,可服用治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如阿司匹林、扩血管药,精神症状严重可少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哈伯因(河南太龙药业公司生产,每片50 μg)100 μg口服,2次/d,共12周。对照组给予脑复康800 mg口服,3次/d,共12周,治疗期间临床定期随访及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前后使用MMSE、ADL量表进行测评。

1.3疗效评定 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以增分率判断疗效,显效:增分率>20%;有效:增分率>12%;无效:增分率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样本率使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Hachinski于1974年提出的,由于反复多次的脑缺血发作或多发性脑梗死或一次严重的脑血管病引起的智能衰退[2],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痴呆,据统计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约占痴呆的8%~12%[3],病理机制研究发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的比例很高,在MRI上可呈白质异常,与经常性、慢性和弥漫性的轻度缺血有关,由于缺血导致胆碱能神经元功能缺陷[4]。乙酰胆碱是人脑内一种十分重要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突触间隙,对神经元间兴奋传导起着桥梁作用,其含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质量,因此,它对大脑的记忆及思维功能起重要作用[5]。乙酰胆碱的缺乏势必导致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国内有报道表明,胆碱酯酶抑制剂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能改善患者的行为障碍,如幻觉、妄想、焦虑、睡眠障碍和破坏行为[6]。哈伯因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它是我国从中草药石杉科石杉属植物蛇足石杉中提取的新型结构的生物碱,是高效低毒胆碱酯酶抑制剂,动物实验已证实其可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功能[7]。哈伯因进入人体后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较多分布于额叶、颞叶、海马等与记忆和思维有密切联系的脑区,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减少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使分布区内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提高,由此提高记忆脑区的神经传导功能,增强记忆信息的传递,从而起到改善和增强大脑学习、记忆及思维的作用[8]。可以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均可改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哈伯因组疗效明显优于脑复康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且有统计学差异,ADL评分明显低于脑复康组,说明哈伯因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亦较明显,且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证明哈伯因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记忆障碍的药物。早期干预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0.

2安得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3-345.

3罗祖怡.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

4Erkiniuntti T,Roman G,Gauthier S,et al. Emerging therapies for vascular dementia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Stroke,2004,35(4):1010-1017.

5杜文东,蔡雄鑫.医学心理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8.

6高之旭,盛建华.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病状及治疗进展. 中国神经疾病杂志,2001,26(6):382-383.

7唐希灿.石杉碱甲对大鼠辨别操作的学习和再现过程中的作用.中国药理学报,1986,7:507-511.

8李祥.新编临床用药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