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男人立波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男人立波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立波:67年生,上海人,滑稽演员。成名于80年代末。2008年底,他重返舞台,凭借独创的海派清口引起轰动。2010年12月杨澜主持了周立波与胡洁的婚礼。同月,“海派清口”公益专项基金成立,基金的首笔善款达到3669万元,其中婚宴礼金有324万元。自此滑稽表演家与慈善公益人士在周立波身上形成巧妙混搭。

说到上海的名人,人们都说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刘翔是上海的速度。而周立波却说自己是上海的“戆大”(沪语“笨蛋”的意思)!

从《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到《我为财狂》,以及东方卫视为周立波量身打造的《壹周•立波秀》春节特别节目,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南方观众特别是上海观众的热捧。这一系列的滑稽戏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是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2011年4月刚刚举行的“沈灏与周立波的音乐”在上海音乐厅举办,清口与音乐好比绿茶与瓜子,形成爽口配搭,给观众带来奇妙感受。

不是娘娘腔,是大气

“在上海,上海男人如果打小孩,别人会觉得很娘娘腔;上海男人也不管钱,上海男人管钱的话也会被认为娘娘腔。”

小分头,黑西装,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两个小时,亦庄亦谐,点评时事,寓教于乐,台词更是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去年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这30年,2只轮子少了,4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他一个人撑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也大方的展现了上海人的“门槛精”。

在周立波看来,因着这份精明,上海人的确“与众不同”,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作为上海人而拥有的骄傲。“当年,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没吃过我们的大白兔奶糖,不想穿我们的的确凉衬衫?”

对于大家比较鄙视的上海人的精明和娘娘腔,周立波有自己的解读。“‘精’是上海人的优良传统,但并不至于遭受长久以来的‘另眼相看’,上海人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以前,同样是拿36块钱,上海人就是比别人过得好!同样的工资,上海人可以昨天一件白领头、今天一件格子领、明天一件蓝领子。”

“在上海,上海男人如果打小孩,别人会觉得很娘娘腔;上海男人也不管钱,上海男人管钱的话也会被认为娘娘腔。”在外地人眼里匪夷所思的行为,周立波却解释成上海男人的“大气”―― “家里你来管,外面我来撑”更像上海男人的味道,独特的味道。

“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内上海文化以前一直处于被扭曲的状态,在文艺作品中,说起上海人就是小气、精于算计,对其他地方的人不友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的作品里,还原了上海人聪明、热情、能干的特点,因此会得到本地人的认同。上海人之所以这么捧我的场,那是我们有心灵上的共鸣,可以说,我为上海人、上海文化正了名。”

不是做作,是精致

“上海人是连一碗无面浇的光面,都是精工细作:下得软硬适中不粘牙入口爽滑的面条,注入熬得浓浓的稠稠的高汤,再刮入一垛汪汪的猪油,撒上一把滴绿的葱花,还冠以一个十分灿烂的名字――阳春面”

很多人都说周立波身上有一种上海“老克勒”的绅士和优雅,代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上海气质。周立波坦言,这种气息来自于父辈的传承,自己的上海老派风格“都是在姚慕双老师家里学的”。

周立波是地道的上海人,吃本帮菜、讲上海话,并且以“海派清口”做营生。对于从小长在上海的周立波,这个城市是他作品的源泉。

滑稽戏在周立波脑海中的印记恐怕比任何一个同龄上海人都要深刻。那个年头,滑稽戏在姚慕双、周柏春、王双庆、翁双杰等一大批老艺术家的活跃下,红火异常。

“当时大家都没有表演经验,看的就是真实反应,那一场考的是悲喜,在表现‘喜’的时候,我很出彩。考官让我描述一下我们家新添了彩色电视机,我说‘黑白分明’。考官又问 :‘彩色电视机怎么是黑白分明呢?’我说:‘因为那天放的是黑白电影。”

这一句绝妙的回答,让周立波在上海滑稽戏剧团的第三轮面试中被严顺开破格录取,而其他人至少要经过六轮面试。

在位于襄阳南路、至今生机勃勃的上海滑稽剧团旧址――大可堂的洋房里,周立波开始了他的“狂欢”生活,也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在老洋房幽暗的甬道里吓唬刚刚打水归来的师哥;用死去的小鸡让女搭档一天里尖叫3次……

关于青年时代的记忆则被锁在姚慕双老师家的大房子里,十七八岁的周立波在太仓路的姚家一住就是两年。在姚家,他知道了有家世的上海人家是什么样子的,也体验了上海世家的风范。

“每天一把藤椅,一本英汉字典,一包牡丹牌(当年沪上最高档的)香烟,两个小时可以一直维持一个姿势。”周立波每天就嗅着姚老师这不变的姿势所散发出来的上海味道。

周立波说:“从姚老师的四公子身上我了解了何谓‘上海小开’,比方裤缝要有一根筋,皮鞋要亮,手指甲缝不能有脏东西……也是他教会我如何花钱。我的生活很小资。”

在北方人眼中这种“做作”的生活方式其实也就是上海海派文化的特点――追求精细优雅。“上海人是连一碗无面浇的光面,都是精工细作:下得软硬适中不粘牙入口爽滑的面条,注入熬得浓浓的稠稠的高汤,再刮入一垛汪汪的猪油,撒上一把滴绿的葱花,还冠以一个十分灿烂的名字――阳春面。”上海人是连萝卜干也都要切成细细粒粒,放在热油锅里煸一煸,加点糖再加点毛豆笋干之类才入口的。对上海人讲,精致与市民生活是不矛盾的。周立波就秉承了上海人追求精致生活的遗传。正如他说:“生活不精致,哪能出现精致的作品?”

不是卖弄,是精神风貌

“头可断,可是头发不能乱。 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

“我从来没有苦过,最低潮的时候也没有很惨,我很遗憾没有像很多成功的人那样,有很悲凉的过去来煽情。我永远是过小资的日子,你从我的面孔看得出沧桑吗?看不出,我的言语当中也没有沧桑,讲到过去也没有流眼泪水。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你在台上就能看出我作为上海男人的自信。我在台上的东西,源自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是比较讲究的。”

一如上海老话“噱头噱只头,蹩脚蹩只脚”,周立波是很懂得这句家乡谚语,一头一脚做得十分到位用足心思,很符合上海传统的审美。每一场演出、每一次会,周立波总要梳着那个“头势老清爽”的改良奶油包头周立波的形象设计,穿着得体的西装,一对漆皮皮鞋试刮锃亮,和着吴侬软语。有人嘲笑这是标准上海小资男人的卖相。可这又有什么不好?有如英国的憨豆先生,一身粗麻呢西上装配棕绿色灯芯绒裤,一辆绿色的小排量汽车,一看就是典型的保守拘谨诚恐诚惶在大都会高生活指数下讨生活的小白领。

据说周立波的发型很费喱,而周立波的鞋油也和喱一样耗损率极高。“那个年代的上海做派,头发和皮鞋代表着一个上海男人的精神面貌,头发一油、皮鞋一亮,连腰板也挺直了!这印证了老上海人的一句话――‘头可断,可是头发不能乱。 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周立波这样的包装看似老派传统,却是海男性很经典的一个符号,更是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有一种无声的约束这样一位先生台上一站,观众自然不会在台下嗑瓜子,呼朋唤友,大声接手机……

清口虽说形式独到,却需人生阅历作为积淀,这就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了吸引更多的新上海人走进剧场,周立波每天坚持4小时读报、上网、看新闻,并随时把灵光一闪的绝妙好词记下来。他说:“没有智慧的滑稽只能与庸俗为伍。我想靠日复一日的修炼,把表演做到最好。”

这就是“很上海味道“的上海男人周立波。

周立波经典台词:

*股市怎么可能有专家呢?股市不可能有专家嘛!股市只有输家和赢家。

*记住!婚姻是套餐要吃一起吃,婚姻是通货,要去一道去。

*男人、女人结婚以后千万不要忘记浪漫,男人结婚前会送999朵玫瑰,结婚后不要只晓得打999只呼噜,情人节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送给自己太太一枝漂亮的玫瑰花,要知道一支玫瑰的精神价值对于女人而言远高于一颗参天大树,

*老婆相信老公,本身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靠管是管不好的,婚姻的基础就是信任!没有信任的婚姻那就成了枷锁~是枷锁~迟早是会被粉碎的!

*孩子有自己的未来,不要把我们的未来强加给孩子,否则,他们将没有未来。

*一个人一定要有法律概念,要知道自己怎么保护自己,当然你懂了法律之后你不违法,那就是浪费了。

*鞠躬鞠这么长时间,不是想讨掌声,实际上我主要想让我大家检查一下我头势(头路)清楚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村有很多学校,墙上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抬头一看,学校没房顶;还有的学校写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一看墙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有关部门规定,记者不得采访刚从井底下救上来的矿工,我觉得这样做是很对的。有一个浑身负伤的矿工刚刚被抬上来,一个记者就上去了:“请你说一下,你现在想干什么?”那矿工说:“我想吐。”

*这就过了,过了就错了,这就叫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