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交往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交往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但从心理学上来讲,在交往中学会学习,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1975年,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交往剥夺”的实验,把受试者关在百米深的地下洞穴中,过长期与世隔绝、不与人交往的生活,开头一个月似乎还平静,可是渐渐地,受试者变得心神不定起来。到第156天时,受试者几乎陷入绝望之中,他在日记里写下了混乱不堪的句子,表明了他的精神已面临崩溃状态。回到地面之后,他神情呆滞,冷漠无情,举止失常。过了很久,才逐步消除了洞穴中与世隔绝的生活带给他的心理创伤。由此可见,交往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交往中学习的能力呢?下面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教学;交往能力;培养

一、教师要善于创造课堂气氛

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表现在师生情感统一,相互推心置腹,师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都能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的思维共鸣,在智力活动中妙趣横生,师生之间的动静搭配恰到好处。例如,教学“质数、合数”这一课,当学生已初步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后,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全班同学中质数年龄的请站起来,合数年龄的请举起手来,并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既没有站立,也没有举手的同学?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循环”这个概念,他请了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让他原地踏步走。这时,教师脸露笑容启发大家观察思考:如果老师不让这位同学停下来,他能否停?这位同学踏足有什么规律?(总是左右两只脚在循环地踏)然后教师又问学生:一个星期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多数学生回答是星期天),过星期天有什么规律?(每7天一个循环)接着教师才帮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这样的课堂安排,不仅使教学活动在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之中进行,而且重视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的开展。

二、教师要善于借助直观教具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实物、绘画、电教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在愉快的交往中进行学习。例如:一位教师要执教“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她让每个学生带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和一枚1克重的2分硬币。一上课,她抓住小学生好摸好玩的心理,让每个学生的左手放上1千克重的洗衣粉,右手放上1克重的2分硬币,两只手同时掂。学生很有兴趣地在相互交往中“玩”,当掂了30秒钟以后手臂便累了。这时,教师问学生:通过刚才的掂,哪只手中的东西重?学生很自然地举起了掂洗衣粉的左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洗衣粉袋上标出的重量,再从课本上看一看2分硬币的重量,从而使学生在相互交往和“玩”中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一知识。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问题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数的性质”一课时,上课一开始,他在黑板上出示“5、50、500”三个数字,问学生能否想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全班学生都怀着好奇的心理沉浸在静思和交往学习之中。通过在交往中讨论和思考,大部分学生终于探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别在每个数后面写上不同的单位名称。这简单的三个数字,拨动了学生思考的心弦,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合作交往探求知识的过程。

四、教师要善于把握交往机会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可控制的系统,教师应准确、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尽一切可能给学生创造交往、学习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本来只准备了教具(圆柱和等底等高的圆锥以及细沙),原打算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从而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但是,当这位教师走进课堂时,她看到好多学生(因预习了课本)都制作了精制的学具,而且有的带来了大米,有的带了细沙。这时,教师立即意识到,学生需要表现,需要交往合作,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因此,她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把学生分为2~4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交往、边讨论,在引导他们实践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结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启发学生充分交往合作、充分表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更多成功的机会。